城市保障性住宅设计分析
2018-09-28建黔荣
建黔荣
(贵州建工集团第八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贵阳 550001)
1 引言
住房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重要民生问题之一,尤其是对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近年来,为了改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我国兴建了很多保障性住宅,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但是相关的保障性住房的标准体系还存在不完善问题,保障性住宅的设计标准缺乏统一性,给保障性住宅体系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分析城市保障性住宅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城市保障性住宅概述
2.1 城市保障性住宅种类构成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保障性住房制度,主要针对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为其提供限定标准、价格或者补偿租金类型的住房。和传统商品房相比,保障性住宅是国家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建设的项目,其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者租赁费用都是由政府进行统一制定,以便于给特定的中低收入人群使用。
2.2 城市保障性住宅设计存在的问题
(1)差异性研究方面:由于我国的保障性住宅起步较晚,大部分保障性住宅在建设过程中,都是参照着商品住宅的模式进行设计和规划。实际上,保障性住宅的使用人群和商品住宅的使用人群,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必须根据不同对象的需求制定不同的设计标准,所以应将保障性住宅作为一个全新的住宅类型来单独对待,不应当将其视为商品住宅的低配版,低标准产品。
(2)规划设计方面:很多保障性住宅在选址方面还存在不合理之处。很多保障性住宅都处于城市的边缘地带,不仅距离市区较远,而且周围的配套设施不健全,环境条件较差。例如在供水、供电以及供暖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保障性住宅居民的生活品质。
(3)套型设计精细度不足:保障性住宅虽然面向的人群收入不高,但并不等同于低质量的住宅。在对保障性住宅设计过程中,除了满足住宅的基本居住功能之外,还应当通过合理的设计,提升住宅的空间舒适性。
3 城市保障性住宅设计策略
3.1 保障性住宅功能空间面积设计分析
保障性住宅在设计过程中,除了具有和普通住宅相同的使用功能以外,在建筑面积方面受到的限制较多,因此,必须通过合理的套型设计,提升住宅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在对套内空间进行设计过程中,应首先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对空间进行划分,提升套内空间的使用效率。
(1)客厅:作为家庭活动的核心空间,也是使用最为频繁的房间。在对客厅空间进行设计时,除了日常的会客接待、视听娱乐等功能外,还应当兼顾用餐、学习、运动以及储藏等功能。对于保障性住宅中的单居套型,本身的使用面积大约为30m2左右,为了满足客厅的需求,可以简单的通过两人沙发以及电视柜的配置,构成一个客厅空间,并其使其与餐厅、卧室合并设计(如图1)。
(2)卧室:作为住宅中住户的私密空间,卧室的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居民睡眠和休息需求,为用户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起居环境。根据相关保障性住宅卧室面积统计调查数据,得出保障性住宅中卧室面积的参考值和低限值如表1所示。
图1 保障性住宅单居套型布置方式及面积值
表1 卧室面积参考值与低限值
(3)厨房:作为家庭生活的重要功能区域,根据不同的空间布置形式,厨房可以分为开放式、复合式以及独立式三种。在保障性住宅当中,受限于房屋的整体面积影响,大多采用独立式的厨房设计。根据相关保障性住宅厨房面积统计调查数据,研究表明保障性住宅厨房的面积约为4.46m2。
3.2 保障性住宅套型模块设计
为了提高保障性住宅的设计效率,缩短其建设周期,通过对保障性住宅的模块化设计,可以有效的推进我国保障性住宅的发展。其主要设计要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厨卫模块:虽然在保障性住宅当中,厨房和卫生间的面积较小,但是通过合理的厨卫模块设计,可以有效的提升保障性住宅的空间利用效率。由于在厨房和卫生间当中存在较多的管线,会严重影响套间后期的改造施工,因此在对保障性住宅的厨卫模块设计时可以参照以下三种关系图(如图2)。
图2 厨卫模块设计示意图
(2)小套型模块:所谓小套型模块,就是具有完整功能的空间套型单位。它包含了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和阳台,其中,卧室和客厅作为两个单独的空间,均可以获得较好的采光和通风效果,餐厅则与客厅合并设置。常见的小套型模块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如图3),面积大约为30m2左右。
图3 小套型模块设计示意图
3.3 保障性住宅全装修配置标准
现阶段,在保障性住宅建设过程中,毛坯交房造成的问题还较多,一方面住户自行装修很容易因为不规范的操作对住宅的建筑构件和相关管道造成破坏,严重影响住宅的质量;另外一方面因为重新装修不仅会造成大量的建筑垃圾,给周围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而且装修费用的支出,还增加了低收入人群的经济负担。
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同,保障性住房的装修配置也不尽相同。在设计过程中,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住宅装修配置。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保障性住宅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导致目前很多保障性住宅都是参考商业住宅的模式进行建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障性住宅的发展。相关工作者应从保障性住宅的需求人群出发,将保障性住宅作为全新的建筑结构,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满足中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居住需求以外,为其提供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推动我国保障性住宅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