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遥感蒸散数据的农田灌溉水平评价和设施建设分区研究*

2018-09-28南锡康赵华甫吴克宁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年7期
关键词:海伦市需水量耕地

南锡康,赵华甫※,吴克宁,曹 琳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 2.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5)

0 引言

我国水土分布极不均衡,统计表明,淮河流域及以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62%,水资源总量却不足全国的20%; 长江以南耕地占全国38%,但水资源总量却占全国的80%以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尤其是耕地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北方地区有谚语“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1](GB/T 28407-2012)明确规定灌溉保证率是对农用地质量有显著影响的构成因素之一。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NY/T 1634-2008)[2]将灌溉保证率、灌溉水源类型和田间输水基本方式作为采样点基本情况纳入调查范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通则》(GB/T 30600-2014)[3]将灌溉与排水工程作为重点工程,并作出详细的水源工程、输水工程、微喷灌、渠系建筑物等工程体系说明。由此可见,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对于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增收具有显著的提升效益。在农用地分等及其成果更新中,通常以乡镇或村庄为调查单位,通过实地调查与农田水利建设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农田灌溉信息,所取数据在空间上、时间上都较为粗略,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遥感数据以信息含量大、更新快、精确度高著称,基于遥感影像进行土壤水分与植物生长形态的农田旱情监测研究较多,如热惯量法、距平植被指数法、温度植被指数法等,而利用遥感数据进行耕地灌溉情况分析的研究较少。

2011年,全球MODIS陆地蒸散数据发布,包括蒸散、潜在蒸散、潜热通量、潜在潜热通量4个参量。许多学者用MODIS蒸散数据进行了一系列农田旱情反演研究,刘振华等[4]基于蒸散模型计算作物缺水指数,估算了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含水率。蒋磊等[5]将作物生长期灌溉地的蒸散扣除降水量作为灌溉水有效利用量,利用遥感蒸散模型计算了作物生育期蒸散量,对干旱区灌区灌溉效率进行了评价。黄健熙等[6]基于多年遥感蒸散数据,结合作物系数,用区域多年有效灌溉量与灌溉需水量比值进行耕地灌溉保证能力评价。王玲玲等[7]比较和分析了目前旱情监测中运用较为广泛的几种模型,研究发现作物缺水指数(CWSI)适合黄河三花间半干旱区农田旱情监测。何慧娟等[8]利用 MOD16 蒸散产品计算作物缺水指数(CWSI),并发现CWSI与土壤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一致,基于此分析了陕西关中地区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诸多研究表明,MOD16蒸散产品对农田生态系统模拟精度较高,适应性广,是区域内农田土壤水分含量及灌溉满足程度分析的理想数据源[9-13]。

为探索遥感蒸散数据在基本农田灌溉设施建设中的应用,文章以黑龙江省海伦市为例,结合研究区灌溉设施易遭受低温冻坏的实际情况,利用2013年6月、7月、8月和9月的MOD16A2蒸散数据,探索旱地和水田年度灌溉水平的快速评价方法,并基于评价结果和农田水利干线叠加分析结果,进行基本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分区研究,以期为高标准基本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分区提供参考。

图1 海伦市DEM图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黑龙江省海伦市(126°14′E~127°45′ E, 46°58′N~47°52′ N),地处黑龙江中部,处于小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是绥化市所管辖的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 20世纪90年代列入国家级科技示范县(市),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海伦市下分7镇16乡,属大陆性季风气侯,年平均气温1.5℃,冬季严寒漫长,多西北风,气候干燥;夏季多偏南风,湿热多雨,气候湿润,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从东北到西南,由低丘陵、高平原、河阶地、河漫滩依次呈阶梯形逐渐降低。土壤类型以黑土和草甸土为主,黑土为耕地主要土壤。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和大豆。全市耕地面积33.674 8万hm2,水田、水浇地和旱地比例分别为7.56%、0.06%和92.38%。境内有通肯河、克音河、海伦河、三道乌龙沟和扎音河5条河流,以及东方红、联丰和星火等5座大中型水库,为境内高标准基本农田灌溉设施建设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海伦市地处寒地黑土区,冬季寒冷漫长,极端低温可达到-40℃,灌溉渠道和水工建筑物易受冻害,农田水利设施使用寿命短,不同年份灌溉水平变化大,灌溉设施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新。其境内的基本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具有寒地黑土区基本农田建设的一般特点,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示范推广意义。

图2 技术路线

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该文所用数据包括研究区2013年MOD16蒸散产品、Landsat8-OLI影像3景、2013年海伦市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库、2013年海伦市统计年鉴、耕地地力调查和评价数据库和行政区矢量界线。蒸散包括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MOD16产品是由美国蒙大拿大学(NTSG)制作,采用2011年MU等人在2007年算法的基础上改进的蒸散算法[14-15],充分考虑地表覆盖、大气压空气温度、湿度、反照率、辐射空气温度等参数[16],与网格降水数据结合计算空间区域补给[17],空间分辨率1km,数据来源于网站(www.ntsg.umt.edu)。该研究选用2013年MOD16A2的蒸散(ET)、潜在蒸散(PET)月合成参量。由于原始数据是基于sin 投影的 HDF 格式,需要借助MRT(Modis Reprojection Tool)软件对原始HDF数据进行重投影处理,裁剪形成研究区2013年覆盖主要作物生育期的蒸散和潜在蒸散数据集。气象数据来源于2013年海伦市统计年鉴。2013年Landsat8-OLI影像来自地理空间数据云(www.gscloud.cn),选取云量较少的3景影像,成像时间分别为5月25日、6月26日、7月12日,经辐射定标、FLAASH大气校正、矢量裁剪后进行支持向量机分类,将分类结果与2013年海伦市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库对照,确定耕地图斑矢量范围和地类名称。选用ArcGIS10.2和ENVI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路线如图2。

2 研究方法和主要参数确定

2.1 作物种植结构提取

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耕地图斑为研究单元,查询当地农事历,获知水稻、大豆和玉米生育期分别为4至9月中旬或中下旬、5月初至10月上旬和5月初至9月中旬。基于3种作物生育期归一化植被指数差异,运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结合多时相Landsat8 OLI遥感数据融合结果,提取海伦市作物种植结构。分类结果显示,研究区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约占耕地总面积的70%,在各乡镇均有大面积集中分布; 水稻基本种植在河流两岸,分布规律,面积比例在20%左右; 而大豆则零星分布在各个乡镇,面积比例约为10%,混合在玉米种植区之间,一些乡镇也存在大豆与玉米间作的情况。由于采用的MODIS蒸散数据分辨率较低,种植大豆的地块一般不足1km,面积小且分布零散,小于蒸散数据的像元,且间作地区的蒸散量主要受玉米影响,因此该文将种植大豆的地块合并到玉米种植区,旱地蒸散量统一按玉米地蒸散量计算,水田蒸散量按稻田蒸散计算。

2.2 旱地灌溉水平评价

该文旱地灌溉水平评价参考黄健熙等[6]灌溉保证能力计算方法(式1)。根据水量平衡原理,研究区旱地水分输入与输出总量相等。水分输入包括降雨(P)、灌溉水以及地下水上行补给,水分输出包括蒸散(ET)、下渗及地表径流损失。一般情况下,地下水上行补给量非常少,忽略不计; 研究区旱地地形坡度基本小于2°,距离河流较远,径流流出面积基本1km以内,不影响与蒸散数据之间的计算,因此地表径流损失忽略不计; 土壤下渗与蒸散和灌溉有相关性且关系复杂,整体分析后得出有效灌溉量简化公式(式2)。

IGCI=EIW/IWD

(1)

EIW=ET-P

(2)

式(1)(2)中,IGCI为灌溉保证能力;EIW指有效灌溉量;IWD为灌溉需水量;ET为蒸散量;P为有效降雨量。其中,有效降雨量是指渗入土壤并储存在作物主要根系吸水层中的降雨量,其数量为降雨量扣除地面径流量和深层渗漏量,与根系吸水层的深度、土壤持水能力、雨前土壤储水量、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等因素有关。由于研究区旱地径流流出面积基本在1km以内,不影响与蒸散数据之间的计算,深层渗漏量又与蒸散量密切相关,因此,可用研究区统计年鉴中降雨量粗略表示有效降雨量。

MODIS蒸散产品采用改进的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蒸散量(ET),用Penman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PET)。Wang等[18]在研究潜在蒸散与土壤的关系的过程中,发现MOD16A2 产品PET参量高估参考作物需水量。黄健熙等[6]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到参考作物需水量与MOD16A2中PET参量的幂函数经验回归模型Y=0.124X1.271 8,其R2达0.895 8。借鉴此模型,得到参考作物需水量计算公式。不同作物在不同生育期灌溉需水量变化较大。目前计算作物需水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法,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直接获得作物的需水量; 另一种是间接法,也叫彭曼公式法,用作物系数修正参考作物需水量得到特定作物需水量。对于玉米种植区,该文采用第2种方法,用参考作物需水量(ET0)与作物系数(KC)的乘积作为玉米各月份需水量(ETC):

ETc=ET0×Kc

(3)

式(3)中,作物系数(KC)是指不同发育期中需水量与可能蒸散量之比值,与地域气候、种植方式、作物品种等因素相关。该文引用黄健熙等[6]相关研究,将“参考作物需水量”与“参考作物可能蒸散量”看作等量关系。海伦市玉米生育期为5月初至9月中旬,引用白静[19]对玉米各生育期作物系数的研究,整理分析得出海伦市玉米主要生育期内各月份作物系数(KC)如表1。由于玉米幼苗期降雨量较少,田间较为干旱,灌溉水土壤下渗对有效灌溉量的计算影响较大,容易出现误差,因此该文玉米灌溉需水量从6月开始计算。

表1 海伦市生育期内各月份作物系数

月份56789生育期苗期苗期、拔节期喇叭口期、开花抽丝期、灌浆期灌浆期成熟期作物系数取值0.980.7851.480.660.45

综上所述,整理灌溉需水量(IWD)计算公式为:

IWD=0.124PET1.271 8Kc-P

(4)

表2 2013年海伦市旱地灌溉水平级别划分

灌溉水平级别1级2级3级4级IGCI值≥0.50.4~0.50.3~0.4≤0.3

农用地质量分等中将灌溉保证率分为“充分满足、基本满足、一般满足、无灌溉条件”4级,东北区对应分值为“100分、90分、70分、50分”,海伦市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结果中将灌溉能力分为“100分、70分、50分、20分、0分”5个等级。统计各乡镇IGCI值分布,将各乡镇IGCI平均值与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分值匹配,灌溉能力为100分的乡镇IGCI平均值基本在0.5以上, 70分的乡镇IGCI平均值整体上介于0.4~0.5, 0分和20分的乡镇IGCI平均值几乎都低于0.3,因此,以0.3、0.4、0.5为界,将2013年海伦市灌溉水平分为4级,如表2。

2.3 水田灌溉水平评价

鉴于海伦市水田多分布在河流两岸,地表径流对稻田持水量影响较大,地下水对土壤水分补给也较多,且河水的蒸发与稻田的蒸散相互影响,因此MOD16产品中ET、PET数据与稻田实际蒸散量存在一定误差。如果采用作物系数计算,会造成灌溉需水量较大而有效灌溉量较小的错误结果。为提高估算精确度,该文从土壤湿度与农田旱情监测角度入手研究水田灌溉水平。

Jackson等[20]以热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利用红外测温技术测得冠层温度,估算湿度和空气干球温度和净辐射等参数,导出计算作物缺水指数(CWSI)方程(式5),间接监测植被覆盖条件下的土壤水分,提出了作物缺水指数(CWSI)的概念,利用土壤水分和农田蒸散来诊断作物水分胁迫状况,并在植被覆盖条件下取得了较高的监测精度。

CWSI=1-ET/PET

(5)

式(5)中,ET为实际蒸散量,mm;PET潜在蒸散量,mm。CWSI的值越大,表明作物越缺水,值越小表示越湿润。当CWSI=0时,表明作物有充分的水分供应; 当CWSI=1时,作物严重缺水[7]。

作物缺水系数法是基于区域蒸散量估算土壤干旱状况的常用方法,以蒸散量(ET)与潜在蒸散量(PET)为参数,充分考虑了植被覆盖状况和地面风速、水汽压等气象要素。而且实际蒸散量(ET)与潜在蒸散量(PET)的比值不仅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区域水分的盈亏状况,而且大大降低了研究区河流水面蒸散带来的误差。

表3 海伦市水田灌溉水平级别划分

灌溉水平级别1级2级3级4级CWSI值≤0.40.4~0.60.6~0.7≥0.7

由于东北大米品质好、价格高,因此研究区政府和农户对水稻的种植和管理十分重视,稻田灌溉设施完善,灌溉保证能力普遍较高,绝大多数地块灌溉保证率都在“充分满足”一级。为反映年度间灌溉水平变化,该文参考王纯枝等[21]对作物缺水情况的划分方法,制定研究区作物缺水程度对应灌溉水平级别划分标准如表3。

2.4 灌溉设施建设分区研究

基于2013年基本农田灌溉水平级别判定结果,结合研究区农田水利主干工程空间分布情况,运用ArcGIS平台的Buffer Analysis分析工具,对研究区农田水利线状地物进行200m缓冲区分析,分析研究区灌溉设施影响作用分值。有灌溉设施或与水利干线距离较近的地块,作用分值标识为“1”,无灌溉设施或距离水利干线较远的地块,作用分值标识为“0”。其次,对农田灌溉水平级别与灌溉设施作用分值分布图进行叠加分析,得出8种组合类型,即“01、02、03、04、11、12、13、14”。如“12”表示“有灌溉设施或灌溉设施发挥作用,灌溉水平级别为2级”,“03”表示“无灌溉设施或灌溉设施作用缺失,灌溉水平级别为3级”。最后,统计8种组合耕地图斑面积,分析灌溉设施覆盖情况与工作效率,确定建设方向,完成研究区高标准基本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分区。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地整治项目区灌溉水平评价

为验证研究区旱地和水田灌溉水平级别划分标准的可行性,该文以海伦市伦河镇土地整治项目区167块水田、110块旱地为样点,分析2012~2013年CWSI值和IGCI值变化(表4)与土地整治项目区灌溉水平提升情况。研究表明,土地整治项目区2012年与2013年间水田CWSI值变化幅度较大, 148块水田CWSI差值大于0.2, 167块样地灌溉水平级别全部提升1级; 99块旱地IGCI值增长值大于0.1, 32块旱地灌溉水平级别提升1级, 58块样地灌溉水平级别提升2级, 110块旱地IGCI平均值提高0.17,与土地整治灌溉保证能力提升效果相符。

表4 2012年和2013年土地整治项目区CWSI和IGCI值

年份水田CWSI值旱地IGCI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20120.550.430.470.870.220.2520130.380.210.240.590.380.42

图3 2012年(a)和2013年(b)土地整治项目区灌溉水平

图4 2013年海伦市灌溉水平评价

3.2 农田灌溉水平评价结果

由于研究区作物种植结构不断变化,统计年鉴显示近几年大豆种植范围逐年缩减,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而2013年以前的遥感影像获取难度较大,作物种植结构难以确定,利用作物系数进行灌溉水平的评价也就无法进行。作物缺水指数(CWSI)可不区分作物类型进行田间旱情监测,但精度较低。在计算2010~2014年CWSI值后发现研究区多年CWSI得分均呈现“中部>北部>南部>东部”的特点。用作物系数和作物缺水指数分别对研究区2013年水田和旱地灌溉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多年CWSI值空间分布一致。耕地地力调查评价乡镇灌溉能力呈现“中北部>南部>东部”的分布特点, 2013年灌溉水平评价结果空间分布与之一致,且乡镇内部灌溉水平差异更清晰明了,因此该文用2013年灌溉水平评价结果作进一步分析。

2013年灌溉水平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海伦市整体上灌溉水平较高, 1级和2级灌溉水平的地块面积比例可达78.06%。北部、西部、中部灌溉较好,东南部乡镇整体灌溉水平较低。水田灌溉水平较高,旱地参差不一,各等级呈连片分布(图3b)。灌溉水平为1级的地块主要分布在向荣乡、长发乡北部沿河地区及中南部、海北镇西部、扎音河乡中部、前进乡北部及西部、百祥乡西部、丰山乡北部及中部、永和乡和爱民乡大部分地区,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6.63%; 百祥乡东北部、丰山乡中部及南部、伦河镇北部及东部、永富乡大部分地区、永和乡南部、共和镇大部分地区、联发乡东部、海北镇大部分地区、扎音河乡西部及东北部、双录乡和东林乡大部分地区、东风镇西北部、前进乡东部灌溉水平稍低,占全部耕地的41.43%; 海南乡、共荣乡和东风镇大部分地区、祥富镇南部、海兴镇东部、福民乡东部、伦河镇南部、永富乡北部、双录乡东部2013年灌溉水平为3级,占全市耕地21.23%; 灌溉水平为4级的地块零星分布在共荣乡、海南乡、永富乡,仅占全市耕地的0.71%。大部分乡镇灌溉水平评价结果与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灌溉能力分值空间分布一致。

图5 2013年6~9月份海伦市灌溉水平

从各月份灌溉水平评价结果来看,6月份灌溉水平区域差异较大,水田灌溉水平明显高于旱地,东部靠近小兴安岭西麓的几个乡镇灌溉水平较低,尤其是东林镇白浆土分布的地区,耕地自然质量差,灌溉设施建设也不完备。7月份是夏玉米的关键生育期,喇叭口期、开花抽丝期和灌浆前期都在7月份,作物需水量最大。8月份是玉米灌浆期,其生长状况直接对最终产量影响较大。从灌溉水平评价结果来看,海伦市2013年7月和8月灌溉水平相差不大,整体体现西部高、东部低的特点,这也与7月和8月降雨集中有关。9月份是玉米成熟期,评价结果整体较好,尤其是中北部和南部几个乡镇的玉米种植区,这与成熟期作物需水量减少有关。

3.3 灌溉水平与灌溉设施空间匹配度分析

对灌溉设施作用分值图和灌溉水平评价结果进行叠加组合,将研究区划分为“01、02、03、04、11、12、13、14”8种类型,依据匹配度高低来确定重点建设区域。“11”和“12”两种类型表示地块距离农田水利干线较近,灌溉设施建设较好,灌溉水平较高,广泛分布在海伦市北部、中部、西部,占总面积48.32%; “01”和“02”两种类型表示地块距离农田水利干线稍远,但灌溉设施建设较好,灌溉水平较高,除东南部几个乡镇外其他乡镇均有分布,占总面积29.75%; “13”和“14”两种类型表示有灌溉设施分布或距离农田水利干线较近,由于灌溉设施工作效率不高或斗农渠建设不发达导致灌溉水平较低,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共荣乡、海南乡、东风镇、祥富镇,占总面积14.51%; “03”和“04”两种类型表示地块由于距离水利干线较远而灌溉不足,主要分布在海南乡、共荣乡和东风镇东部、祥富镇南部、海兴镇东部、福民乡东部、双录乡东部地区,占总面积7.42%。

图6 海伦市灌溉设施作用分布 图7 海伦市灌溉水平与灌溉设施作用分值图叠加结果

图8 海伦市灌溉设施建设分区

3.4 灌溉设施建设分区划定

根据灌溉水平与灌溉设施空间分布组合分析结果,考虑研究区灌溉设施易遭受低温冻害的实际情况,将“02”、“03”和“04”归为设施修建型,“01”和“11”归为设施维护型,“12”、“13”和“14”归为设施提升型。由于研究区地势平坦,通肯河、克音河、海伦河等五条河流横贯东西,大中小型水库星罗棋布,区域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位较高,在水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水源利用应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限制对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因此,设施修建区应尽量修建斗渠、农渠或者通过输水软管引水到田间进行灌溉,对于距离农田水利干渠太远的地块,可在现有井位的基础上补打少量机井进行灌溉; 设施提升建设区可发展小流量灌溉水输送,以管道取代明渠进行灌溉输水,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程度,也可发展节水的喷灌、滴灌、微喷灌、涌泉灌和渗灌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设施维护建设区可对渠道和水工建筑物进行防冻改良,采用耐低温的钢筋混凝土渠槽改良混凝土斗渠和农渠,采用碎石、纱代替冻胀性强的渠床土壤,减少和避免渠道衬砌工程的冻害,提高灌溉设施使用寿命。

4 结论与讨论

基于MOD16蒸散产品,分别对研究区2013年旱地和水田灌溉水平进行了评价,将灌溉水平评价结果与灌溉设施作用分值图进行组合分析,得出8种灌溉水平和设施匹配度类型,在此基础上进行灌溉设施建设类型分区。根据研究,可以得出结论。

(1)在确定作物种植结构的基础上,以农田实际蒸散量和潜在蒸散量为参数,旱地按作物各生育期作物系数计算各月份作物需水量,水田按作物缺水指数计算水稻生育期内水分满足程度,分析得出了研究区2013年农田灌溉水平,并将灌溉水平划分为4级。通过典型整治区的数据验证,方法精度可行。研究以区分作物类别,区分不同生育期蓄水规律为基础,细化了农田灌溉水平的评价方法。

(2)基于灌溉水平和设施分布情况整合分析,构建了8种组合类型,根据地块灌溉水平的高低和灌溉设施作用分值差异进行初步分区。结果表明,海伦市大部分地区耕地灌溉设施建设较好,灌溉水平较高, 1级和2级灌溉水平的地块约占全市耕地的78%; 少数耕地斗农渠建设不发达或灌溉设施工作效率不高,多为旱地,面积比例约为14%; 极少数地块由于距离水利干线较远而灌溉不足,面积比例约为8%。

(3)根据8种组合类型空间分布,结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气候状况,提出了农田设施修建型、设施提升型和设施维护型3种农田灌溉设施建设类型分区,分别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24.21%、38.60%和37.19%,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安排和整治建议。研究将灌溉水平与灌溉设施作用特征相联系开展整合研究,可以识别出灌溉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及提升的可能性,对研究区高标准基本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目前来说,国内年度农田灌溉水平定量化评价并不成熟,研究成果较少,该文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几点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研究采用美国NASA研究团队反演的全球MOD16蒸散产品进行年度农田灌溉水平评价,虽经空间插值处理,但数据空间分辨率仍然相对较低,对灌溉水平评价结果造成一定影响。由于实际蒸散量与潜在蒸散量的计算涉及净辐射、土壤热通量、空气定压比热、作物冠层温度、饱和水汽压等复杂参数,需要详细的田间监测数据支持,因数据获取难度较大,高精度的研究仍需进一步设置专门的观测站点进行数据采集。

(2)该文引用黄健熙等[6]幂函数经验回归模型Y=0.124X1.271 8,此模型用饶阳、泊头、南宫3 个气象站点的数据构建MOD16A2中PET参数与地面ET0之间的关系方程,用德州的气象站点数据进行验证,其R2达0.895 8,相关性较高,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但该文研究区与模型中的气象站点距离较远,直接引用该模型存在一定误差。精确回归模型需要研究区及其周围地市的气象数据和田间观测数据支持,若有可靠数据来源则可进行深入研究。

(3)由于缺少研究区大范围田间观测数据,该文在分析灌溉水平评价结果时,只用土地整治项目区2012~2013年的数据分析CWSI和IGCI值的年际变化,存在一定不充分性。若有大范围高精度的田间灌溉水平观测数据,则可进一步分析灌溉水平评价结果。

随着近地遥感技术、实时监测装备的快速发展,基于蒸散模型进行高精度的基本农田灌溉水平评价、灌溉保证率评价将可能进一步推开,为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监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评价提供强有力的机理研究保障。

猜你喜欢

海伦市需水量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南京城市中心区生态需水量探析
辽河流域生态需水量计算及水资源分配研究
海伦市大豆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海伦市古筝社会教育现状
耕地时节
贵州番茄需水量时空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