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AM的内在感知对影响农户不同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研究*
——以甘肃张掖市为例
2018-09-28郭格,陆迁
郭 格,陆 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0 引言
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比重增大已成为制约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一方面,水资源供给量较少,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 999m3,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被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另一方面,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加。2014年全国6 095亿m3总用水量中,仅农业用水量就占到了63.4%,一些地区甚至超过了72%,且农业用水中的90%都是灌溉用水。但是,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仅为0.45左右,与发达国家的0.7~0.9水平相距甚远[1]。因此,采用和发展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成为解决农业生产缺水危机的一种有效途径。而在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农户是否会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和措施,如何增加农户对其的投入,将对农业灌溉用水率的提高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已有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影响农户农业技术采用的各种因素,为文章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总体而言,影响农户是否采用农业技术的因素可分为农户自身特征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农户自身特征因素主要为年龄、性别、教育、家庭收入及经济条件等,分别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采用[2-6]。国外学者重点研究了家庭整体教育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教育在农户家庭技术采用决策中存在溢出效应[7]。同时,不同的兼业程度对农户在农业新技术采用的态度、技术偏好、投资力度等方面的影响都存在显著影响差异[8],从需求角度研究的学者认为,农户耕地禀赋程度、决策者自身文化程度等对其技术采用行为有影响[9]。也有学者研究表明,作物结构、人均耕地面积、非农就业比例、有效耕地面积、家庭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农户对节水灌溉政策的满意程度、农户对技术的投资方式的满意度等都是影响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的关键因素[10-11]。
从外部环境因素来看,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主要受作物种类、水资源短缺程度、水价、是否有政府扶持等方面的影响[12]。Schipmann C等[13]将信息渠道视为影响农户采用新技术的重要因素,有限的信息渠道可能成为新技术在早期采用中的主要障碍,然而亲友乡邻、政府宣传等信息对农户技术信息认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4]。也有学者认为较低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率通常与风险溢价、信用市场的不完善、农业生态特征、投入产出市场、农场使用权和激励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有关; 政府扶持、耕地细碎化程度、水权是否交易、是否加入用水者协会、农户在节水灌溉财政投入决策中的参与程度等方面都显著影响节水灌溉技术是否被农户采用[15-18]; 同时,房屋租赁关系、土地租赁合同因素及市场网络的广泛度也会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19-20]。Janis 等[21]选择随机动态模型,引入水资源变量,得出在水资源充足地区的农户比水资源短缺地区的农户更易采用节水灌溉技术。Schuck 等[22]选择科罗拉多州干旱地区数据作为研究重点,发现干旱程度、租地制度、田地规模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影响着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有学者从认知层面分析认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风险认知都有助于提升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程度[23-24,27]。姚增福[25]引入交易成本,研究表明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及交易频率均分别显著影响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意愿。陆文聪等[26]将认知变量引入模型中,通过因子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收入因子、制度因子、增收因子和风险因子都显著地影响技术采用结果。
总体来说,已有研究涉及的影响因素大多属于农户自身特征变量和外显特征变量,对农户认知层面的内在动力影响机制仍然关注较少。在给定所有外显特征变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农户个体对于同一技术的内在感知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在已有研究中还未得到充分重视。尽管有学者探讨了农户对新技术认知层面的影响因素,但并未对技术采用行为做深度研究。鉴于此,该文对甘肃张掖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以TAM模型为理论基础,运用Probit模型分析内在感知对不同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效果。
1 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
1.1 理论基础
研究技术接受和使用行为中,应用最广泛的是Davis[28]提出的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TAM模型以理性行为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认为系统使用是由行为意向决定的,而行为意向由想用的态度和感知的有用性共同决定,想用的态度由感知的有用性和易用性共同决定,感知的有用性由感知的易用性和外部变量共同决定,感知的易用性是由外部变量决定的。外部变量包括系统设计特征、用户特征(包括感知形式和其他个性特征)、任务特征、开发或执行过程的本质、政策影响、组织结构等,为技术接受模型中存在的内部信念、态度、意向和不同的个人之间的差异、环境约束、可控制的干扰因素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模型的主要理论即从心理认知角度确立了影响个体行为意向的两个维度,即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29-30]。感知有用性是“个体对使用某一特定系统能改善其工作绩效的认可程度”,感知易用性指“个体对使用某一特定系统不需要花费努力(身体的和精神的)的认可程度”。
在该文中,将感知有用性定义为农户对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所产生的绩效改善的评价和认可程度,感知易用性为农户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所感知的难易和掌握程度。认知的更新能够改变农户的偏好,进而影响其采用行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能很好概括潜在使用者对农业技术的主观评价。
图1 扩展的技术接受模型基本框架
然而,TAM模型假设外部变量直接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但模型本身并没有对外部变量进行详细的解释,决定了TAM模型是一个开放的模型。原TAM模型中的外部变量主要为目标信息系统的特征,且目标群体是具有较高教育水平的信息技术相关工作者,更加注重使用者与系统的交互情况。这些特征通过影响用户使用时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来影响用户的最终使用决策。但当模型应用于农业技术采用领域的研究时,对外部变量可以定义新的概念。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主体是农户,由农业生产对土地的依赖使得农户之间的互动往往局限于特定的地理空间,这种“朋友圈”特性促使农户个体对社会规范的遵从度较高,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倾向势必受到亲朋好友技术使用的潜在影响。因此,该文将外部变量定义为农户的社会规范,图1表示扩展的技术接受模型。
1.2 模型构建
农户节水灌溉技术决策行为分采用和不采用两种情况,因此,该研究采用二元Probit模型考察影响农户选择节水灌溉技术的因素。根据二元Probit模型[31]的定义有:
y*=α+βX+μ
(1)
且
(2)
式(1)中,μ为扰动项,服从标准正态分布,从而二元Probit选择模型可以表示为:
proby=1|X=x=probμ>α+βxx=1-Φ-α+βx=Φα+βx
(3)
式(3)中,Φ为标准正态累计分布函数;y则是实际观测的因变量,表示农户是否选择采用节水灌溉技术;X为影响因素;x为实际观测到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户主性别、年龄、教育、健康、家庭总人口、务农人数、家庭总收入、增产效果、工时节约、节水效果、技术便利性、技术有用性、经验交流、亲朋使用、邻里使用感知。因此,基于该文的Probit模型可建立为:
(4)
2 研究区概况与变量选择
2.1 研究区概况
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该地属典型的大陆性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但多年平均蒸发量高达约1 400~2 900mm,因此经常发生旱情。张掖市可利用水资源量为26.50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4.75亿m3,人均占有可利用水资源量1 250.00m3,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基于该区得出的研究结论,为缓解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户增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节水型社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32]。合计发放问卷共580份,回收550份,剔除关键数据缺失、数据有误、数据异常的无效问卷3份,得到有效问卷547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9.4%。文中以张掖市甘州区6个乡镇的11个村为选点,其中党寨镇和二十里铺的农户主要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占总样本的33.6%,三匣镇、沙井镇、上秦镇和明永镇主要铺设的是低压管灌技术,占66.3%。具体分布和应用状况见表1、表2。
表1 样本农户分布
省份市(县、区)乡镇村户数甘肃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4169二十里铺115明永镇245三闸镇4105沙井镇4135上秦镇278 注:数据来源于基金项目组实际调查数据
表2 农户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状况
2.2 变量选择
感知有用性为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绩效和认可程度。杨翾等[33]将感知有用性化分为用户对支付宝使用后的收益性、方便性、投资性3个纬度。该文根据张掖市的实际情况,将感知有用性划分为3个层级,分别选择增产效果、工时节约、节水效果3个因子代表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感知有用性。
感知易用性指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掌握和难易程度。使用节水灌溉技术越熟练、操作越方便的农户越有可能在后期采用此技术,感知易用性的程度评价也为改进节水灌溉技术的操作提供了一种依据,同时也增强个体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主观感知[34]。因此,该文选用技术便利性、技术有用性、经验交流3个变量代表衡量感知易用性的指标。
社会规范为个体行为受外界影响的一种感知行为控制。朱月季等[34]将社会规范划归为交流关系和技术使用影响。该文将社会规范作为影响感知易用性和有用性的外部变量特征,选择亲朋使用、邻里使用感知两个变量作为社会规范的指标。各变量名称、赋值及统计描述如表3。
表3 各变量名称、赋值、统计描述
变量名称变量含义均值标准差农户基本特征户主性别女=0; 男=10.5770.494户主年龄户主实际年龄,单位:岁51.02910.662户主教育户主上学数值,单位:年6.0183.73户主健康1=常年生病, 2=经常生病, 3=一般, 4=偶尔生病, 5=从不生病3.921.037农户家庭特征家庭总人口家庭总人口数值4.381.514务农人数家庭中从事农业劳作人数2.0660.907家庭总收入家庭一年总收入,单位:万元6.088 896.827 01感知有用性增产效果1=非常差, 2=差, 3=一般, 4=好, 5=非常好3.2920.836工时节约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一般, 4=同意, 5=非常同意4.00.712节水效果1=非常不好, 2=不好, 3=一般, 4=好, 5=非常好3.7181.026感知易用性技术便利性1=非常不便, 2=不方便, 3=一般, 4=方便, 5=很方便3.7781.056技术有用性1=根本没用, 2=几乎没用, 3=一般, 4=有点用, 5=很有用3.8321.0经验交流1=非常少, 2=比较少, 3=一般, 4=比较多, 5=非常多2.5811.185社会规范亲朋使用1=非常少, 2=比较少, 3=一般, 4=比较多, 5=非常多4.01.239邻里使用感知1=根本没用, 2=几乎没用, 3=一般, 4=有点用, 5=非常有用3.0681.197
3 结果分析
该文运算工具应用Stata 12.0统计软件,内在感知影响农户对不同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回归结果见表4。
表4 内在感知对不同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回归
变量名称模型Ⅰ(膜下滴灌)模型Ⅱ(低压管灌)TAM模型扩展TAMTAM模型扩展TAM系数Z值系数Z值系数Z值系数Z值户主性别-0.565*-1.76-0.685**-2.04-0.419**-2.42-0.369**-1.98户主年龄0.041***2.810.032**2.150.019**2.310.022**2.50户主教育0.0170.390.0360.780.041*1.720.055**2.14家庭总人口-0.225*-1.94-0.232**-1.960.0240.450.0450.78务农人数0.1560.900.1330.770.0310.35-0.070-0.70家庭总收入5.39e-080.023.36e-070.15-6.37e-08-0.05-3.67e-08-0.03户主健康0.1280.910.1400.960.233***2.880.210**2.44增产效果-0.113-0.07-0.016-0.100.320***2.580.386***2.87工时节约0.0230.110.0500.24-0.163-1.19-0.173-1.16节水效果0.438**2.400.404**2.200.0130.110.0140.11技术便利性-0.173-0.76-0.146-0.640.0480.420.0260.22技术有用性-0.003-0.010.0290.130.259**2.370.243**2.10经验交流0.278**2.150.395***2.700.125*1.82-0.022-0.27亲朋使用0.0290.220.448***7.00邻里使用感知0.357**2.070.0380.50常数项-2.07-1.49-3.16-1.98-3.23-3.47-4.72-4.50Log likelihood-51.749 888-49.500 733-182.301 53-155.310 96Prob>chi20.003 10.001 90.000 00.000 0 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3.1 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
模型结果显示,作为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认知的内在约束,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均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产生了正向的促进作用。
在感知有用性方面,有用性的不同变量分别影响农户对膜下滴灌灌溉技术和低压管灌灌溉技术的采用。节水效果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正向影响农户对膜下滴灌灌溉技术的采用,即节水效果越高,农户越倾向于采用滴灌灌溉技术。在滴灌灌溉地区,常年干旱缺水且耕地面积有限,恶劣的自然和地理条件阻碍了农业的高效发展,农户采用滴灌灌溉技术后,极大提高了水资源和耕地利用率,促使滴灌灌溉技术的节水效果评价越来越好,因此,滴灌灌溉技术的采用率也越来越高。在增加粮食产量方面,增产效果主要正向显著影响农户对低压管灌灌溉技术的采用,增产效果越显著,农户越倾向于采用此技术。调研发现,农户普遍认为当地独特的农业资源条件适合采用低压管灌技术,且其采用成本较膜下滴灌相对为低,对粮食产量提高有较大的帮助,因此采用低压管灌的积极性较高。
在感知易用性方面,农户以往“经验交流”对其继续采用膜下滴灌和低压管灌灌溉技术都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农户积累的使用经验越多,对滴灌和管灌灌溉技术掌握的越好,越有利于该农户在种植作物时继续采用此类技术,同时,农户在耕作期间不断进行节水灌溉的技术交流,避免了错误的操作方法,大大提升了农户的劳作效率,这种方式将不断促进越来越多的农户采用膜下滴灌和低压管灌灌溉技术。从模型Ⅱ的结果显示,农户对技术有用性的认知正向显著影响农户对低压管灌灌溉技术的采用,低压管灌技术实操性越强,农户对其的采用越多。在使用低压管灌技术的乡镇,当地村政府都会设置低压管灌技术的农技站,在大面积铺设管灌和使用前,农技人员会组织农户进行详细的培训,农户对低压管灌技术有全面的了解,则相应技术可用性的难度也会降低。因此,农户对低压管灌灌溉技术的采用越来越多。
3.2 感知社会规范
农户感知的社会规范作为农户个体的一种社会化认知,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个体对社会规范的遵从是补充非理性决策的重要方面,农户通过了解社会群体对新技术的采用态度,以不同的感知态度为依据,从而做出正确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决策[35]。由回归结果可知,亲朋使用在1%的显著水平上正向显著影响农户采用低压管灌灌溉技术,亲戚朋友使用低压管灌技术越多,农户越倾向于采用低压管灌灌溉技术,表明农户个体关于低压管灌的采用决策存在明显的“遵从”倾向。农户在考虑是否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时,不仅会受到节水灌溉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影响,还会受到社会互动带来的社会网络的影响。在扩展模型中,亲朋好友使用低压管灌技术后的评价意见,将直接影响农户个体对此技术的采用决策,农户可听取有效的技术应用情况,也可实地考察低压管灌技术的实施效果,这将大大降低农户对低压管灌技术的风险认知,从而提高低压管灌灌溉技术的采用率。同时,农户个体对主观规范的感知具有区域差异。在膜下滴灌灌溉技术采用区,邻里使用感知显著正向影响农户个体对膜下滴灌灌溉技术的采用。由于该地区地里条件的限制,导致农户与亲戚朋友所在居住地距离较远,因此,邻居提供的消息和建议将直接决定农户是否采用膜下滴灌技术,“近邻”的遵从效应将增大农户对膜下滴灌灌溉技术的采用可能性。
3.3 农户个体特征
户主性别负向显著影响农户对膜下滴灌和低压管灌的采用。相比于男性户主,女性户主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更频繁。在农村,男性大多选择外出打工而非田间务农,对节水灌溉技术了解甚少。因此,女性作为田间劳作的主要劳动力,选择便捷的节水灌溉技术是缩减劳作时间最有效的方法。户主年龄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对膜下滴灌和低压管灌的采用。说明农户年龄越大,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程度越高。原因在于年龄大的农户依据多年的生产管理实践有助于其认识到节水灌溉技术的价值。户主受教育程度正向显著影响低压管灌的采纳。受教育程度高意味着农户自身的农业技术知识储备相对较丰富,不仅能有效地意识到低压管灌带来的增产增收机会,而且容易学会和掌握其操作,促进农户对低压管灌技术的采用。农户的家庭总人口数在10%的水平上负向影响膜下滴灌的采用。说明农户的家庭人数越多,农户采纳膜下滴灌技术的可能性越低,反之则越高。农户家庭人数越多,在田间劳作的农户比例会越高,相比于将资金投入到滴管技术的成本对比,自身人力成本更低。因此,农户会减少对膜下滴灌技术的采用和资金投入。农户的健康状况自评分别在1%、5%的水平上正向影响低压管灌的采用。可能的原因是农户在节水灌溉设施铺设和相应的后期维护时,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力,身体健康的农户可以承担相应的体力劳作。
4 结论和启示
4.1 结论
该文以甘肃张掖市547份农户调查数据为样本,根据农业技术采纳特点对已有技术接受模型(TAM)进行调整与扩展,利用二元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内在感知影响农户采用不同节水灌溉技术的因素。研究发现:增产效果越强,农户对低压管灌技术采用率越高; 节水效果越好,农户对膜下滴灌技术的采用率越高。感知有用性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总体表现为正向影响关系。同时,技术有用性越强,农户采用低压管灌技术越多; 经验交流越频繁,农户使用膜下滴灌和低压管灌技术的越多。感知易用性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表现正向影响关系。户主性别、年龄、教育、家庭总人数、健康均显著影响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 代表社会规范的亲朋使用、邻里使用感知变量对农户采纳滴灌和管灌技术呈正向的显著性,是促进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因素。
4.2 启示
(1)增加农技推广服务拓宽农户了解节水灌溉技术的机会。农户在未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时,政府可为农户提供多次免费试用机会,并采取点对点的培训和实践辅导,使农户在操作上的熟练掌握,提升其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增强农户在培训后自主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可能性。同时,对已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且获得实际经济效益的农户,可适度给予更多支持,并在当地树立典范,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农户了解节水灌溉技术带来的效益,提高农户对新技术的认知程度。
(2)鼓励农户参与集体行动增加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率。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社会规范认知往往依靠社会网络的帮助。因此,以村为单位不定期地举行相应的集体活动来增强农户间感情和关系,在拓宽其社会网络的同时也减轻了农户在节水灌溉技术采纳决策上表现出的“路径依赖”现象,使农户感知主观规范的认知影响力,提升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率。
(3)推行技术补贴制度。在感知有用性认知的影响下,政府应采取相应的补贴政策帮助农户降低新灌溉技术的风险不确定性。同时,新灌溉技术往往对劳动力具有替代作用,能帮助农户减少劳力的使用。因此,节水灌溉技术的补偿可以首选家庭劳动力缺乏、迫切需要技术改善的农户作为主要技术使用对象,以此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试用效果。加大其余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感知和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