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塘:以茶为“媒” 助力脱贫攻坚

2018-09-28刘彦青杨艳勤

贵茶 2018年1期
关键词:平塘平塘县大塘

文-刘彦青 杨艳勤

平塘县是贵州省产茶重点县之一,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平塘春茶采摘上市比省内其他地区提前10余天,有“贵州春茶第一壶”的美誉和“都匀毛尖·平塘甲茶”特色品牌美称。

茶产业具有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的特点,平塘县把大力发展茶产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抓手,提升农业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效益,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以省级大塘生态茶叶产业园区为依托,坚持政策引导、科技支撑、项目带动,充分发挥各企业、合作社优势,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升级版”,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明显。截止目前,平塘县茶园种植面积达20.86万亩,投产面积10.68万亩, 每年茶叶产量2865吨,产值5.36亿元,茶产业已成为平塘县脱贫攻坚路上的有力产业。

整合资源 做大茶产业基地

在平塘县大塘镇,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打造以集镇所在地西关村为主,辐射新光、谷坝、水沟、胜安、民联五个行政村的有机茶核心生产基地。通过整合贫困村、贫困户的土地、林地资源,结合市场主体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优势,发展茶叶种植,建设茶产业基地,加快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提高贫困村资源收益,带动贫困村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目前,平塘县大塘生态茶叶园区已被列入都匀“毛尖茶”生产基地、全州“十强农业园区”,实现茶园种植面积10.22万亩,发展千亩茶园10个、百亩茶园大户10户;园区无公害茶叶产地认定7家、无公害农产品1家,认证规模由5000余亩增至47000余亩,Q S认定数量由原来的1家增至5家;先后带动8个贫困村2000余名贫困群众发展茶叶种植和就近务工。

在茶叶销售方面,平塘县也实现了多渠道促进茶产业大卖。平塘县委副书记蒋小祥提到,依托农村电商,平塘县大塘镇通过开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茶叶网络销售。目前大塘镇已建茶叶加工厂房10家,已取得“三品一标”涉茶企业、合作社8家,开通电子商务平台5家,农户种植的茶叶可直接入加工厂,加工后上网销售。

近年来,平塘县除了重视春茶加工以外,积极引进夏秋茶加工设备,开展夏秋茶加工,提高了夏秋茶鲜叶利用率,增加了茶农收入,延伸了产业链。2017年平塘县新光合作社开始大量加工生产夏秋茶,给当地农户带来了实实际际的收益,茶农得到了真实的实惠,对自家茶园管护投入加大,茶产业良性循环,给当地百姓带来了致富的希望。新光合作社预计2018年增加夏秋茶加工生产设备,加大投入,带动更多的茶农脱贫致富。

利益联结 扶强产业龙头

平塘县把培育茶叶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农业增效、茶农增收的重点来抓,按照“扶强、扶优、扶大”的思路,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茶叶龙头企业,促进茶叶龙头企业规模发展,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引导茶叶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组织经营模式,着力构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推广茶叶原料生产中的“合同农业”“订单农业”,鼓励和提倡农民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使用权以及产品、技术、资金等要素入股,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模式经营,形成茶叶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和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促进茶叶龙头企业规模发展,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成玉水一壶春茶业公司、山海原生茶业公司、云海茶业有限公司等茶叶产、销、供等一体化企业6家,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家、州级龙头企业6家、县级龙头企业11家,发展茶叶加工企业及合作社43家。

克度镇茶场

扶优扶强一批基础好、产业强、与贫困户联系紧密、扶贫积极性高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围绕生产示范、茶园旅游、实训科普、教育培训等功能,着力打造产业龙头,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接二连三良性互动的复合业态,辐射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参与产业各个环节生产经营,实现稳定脱贫致富。目前,平塘县大塘生态茶叶园区已培育龙头企业7家、龙头合作社6个,直接带动1300余名贫困群众就近务工和加入合作社发展。

建立“茶+贫困户”扶贫模式。建立“茶+贫困户”扶贫台账,引导企业与劳动能力、劳动意愿强的贫困户实行“捆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参与企业发展,接受技术培训。目前,平塘县大塘生态茶叶园区已建成平塘县高等职业院校产业实训基地、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基地、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三个基地。园区企业、专业合作社均已建立扶贫台账,与1000余人建立“捆绑”联系。开展茶园“认领”,免费提供土地开挖、种苗栽种、有机肥料、技术服务和茶青回收。目前,园区率先在新光村开展茶园“认领”,已有1000余亩茶园被17户贫困户“认领”。

助力脱贫 打造产业扶贫示范县

2017年,平塘县茶叶产量2865吨,产值5.36亿元。全县从事茶叶种植、加工农户7000多户,涉茶人员10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3万余人。茶农人均年收入达到了4300多元。目前,平塘县茶企业注册茶叶类商标18个,其中:获得贵州著名商标1个;11家企业获无公害产品认证,认证面积12.32万亩;1家企业获绿色食品认证;1家企业获有机产品认证。

蒋小祥介绍,平塘县以大塘镇为示范点,探索“订单联结”模式。引导园区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与贫困村、贫困户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按照要求,提供生态优质原产品和农业服务,并进行统一收购和集中招聘,实现“订单脱贫”。目前,园区已分别打造平塘县润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平塘县山海原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贵州盛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平塘县新光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塘县建龙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订单联结”示范点。

依托平塘的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建设观光茶园,以“茶旅结合”为方向,充分发挥平塘独特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茶产业、弘扬茶文化、促进茶旅游,形成茶旅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重点建设克度——塘边茶旅结合示范带和通州—掌布—大塘茶旅结合示范带,打造产业扶贫示范县。

蒋小祥认为,茶产业是一次投入、常年管理、多年受益的朝阳产业,可以早上采摘、下午加工,晚上变钱。推进茶产业快速发展是平塘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平塘走在实现“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希望在茶,成败在茶”目标的路上,在平塘,1亩茶叶的收入在4000到8000元,20万亩茶叶可实现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增加2800—5500元,将这一富民兴县的产业快速做大做强,成为平塘县实现同步小康的重要保证。

猜你喜欢

平塘平塘县大塘
平塘县老干部宣讲团到县第二中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
后脱贫时期民族村寨规划发展探索
锦绣“云城”春未央
世界最高混凝土高塔桥平塘特大桥建成通车
平塘甲茶
特提斯女神的壮举——平塘国家地质公园
平塘甲茶
结合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区规划工作以广州市大塘社区规划为例
大塘镇:比出新路径 煮好“旅游饭”
平塘县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老干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