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人与都匀毛尖

2018-09-28刘世杰孙晓姝

贵茶 2018年4期
关键词:毛尖都匀黔南

文-刘世杰 孙晓姝

茶与文化的结缘,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都匀毛尖是一首绵延悠长而韵味深厚的历史歌谣,它唱出了黔南茶鲜为人知的荣耀与辉煌,也刻画出它充满睿智、灵秀之气的人文品格,数千年的历史浸淫、文化点染,使得它已经进入历史文化的书香之气。

四季轮回,云雾聚散,山溪奔流,和中国南方喀斯特灵气共生共荣的都匀毛尖,透过历史的阳光,在跨越时空的光芒下,绿云一般洋溢着古茶文化的千年之香。

“明朝柳州八贤”张翀留在都匀的茶联

张翀系明代“柳州八贤”之一、王阳明弟子徐阶的学生。任刑部主事时,张翀与董传策等人弹劾严嵩,被加害入狱,后被朝廷谪戍都匀。张翀的书画以画人物见长,后世评论家认为得人物画之正传,而又不流于庸俗。他所画山水树石,苍郁深秀。被贬谪都匀后,他专心从事教育,在南皋书院授徒教学,和王阳明、邹元标合称为“南下三迁子”,为都匀文化的发展立下了卓越功勋。

在都匀,张翀纠结的心情逐渐释然。一天,他登上东山,饱蘸浓墨在悬崖上写下了遗存至今的感悟:“仁智之情,动静之理,栖此盘谷,饮此泉水。大明嘉靖四十年鹤楼张翀书”二十八个草书大字,笔力雄浑刚劲,现被载入《中国名胜辞典》,称为红叶摩崖刻石。

一个春天,被贬谪都匀8年的张翀出游山水,饱尝都匀毛尖后回到寓所,提笔写下一幅茶联:“云镇山头,远看青云密布;茶香蝶舞,似如翠竹苍松。”

“西南巨儒”莫友芝与采茶诗

莫友芝,黔南独山兔场人,清嘉庆十六年生。13岁时随父到遵义,结识了比他大五岁的郑珍,标志着贵州著名的“沙滩文化”主要领袖人物“会师”遵义。

1831年,莫友芝在省城贵阳参加辛卯科乡试,考取第十一名举人,其试卷深受荐卷房师胡芸阁同考官吴雪兰的赏识,但从此累试不第。莫友芝此后安居遵义,与郑珍切磋学问,莫友芝在文字学、书法及诗词等方面颇有成就,远近闻名,与郑珍并称为“西南两大儒”。两人主编的《遵义府志》,被梁启超誉为“天下府志第一”。莫友芝的书法被列入我国禁止外流的书画作品目录,属于国宝级作品。

莫友芝生平嗜茶。在《遵义府志》中,莫友芝收录了一首流传在独山、都匀、福泉一带的花灯《采茶调》中的《十二月采茶歌》,歌云:“三月采茶茶叶清,茶树脚下等莺莺;二月采茶茶花开,借问情侬几时来……”歌词清婉雅丽,别具一格。其后《都匀县志 • 风俗篇》转录这首民间歌谣。

“茶树栽培学科奠基人”庄晚芳咏都匀毛尖

庄晚芳先生是我国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原名庄友礼,1930年考入中央大学农学院,1939年担任福建省茶叶管理局副局长。他编著的《茶作学》,是我国现代茶树栽培学的一本重要专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庄晚芳先后在复旦大学农学院、安徽农学院、华中农学院和浙江农业大学从事茶学教育,1965年,首次培养茶学研究生,成为我国茶学研究生教育的开端。受农业部委托,庄晚芳曾3次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茶树栽培学》。庄晚芳学术论著众多,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他编著的《茶作学》在1959年就被译为俄文在苏联出版,他撰写的《中国的茶叶》及主编的《中国名茶》和《饮茶漫谈》均被译为日文在国外发行。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都匀毛尖茶改革了旧有工艺,都匀毛尖从色、香、味、形、效几个方面又上了一个台阶。新工艺制作的都匀毛尖加工出来后,都匀茶场当即给庄晚芳教授寄去一包样品请他品评,不久,庄教授对寄去的都匀毛尖样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在信中题诗一首夸赞道:“雪芽芬芳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香味,心旷神怡攻关灵!”

“开创媒介宣传茶叶先河”的张大为题毛尖诗

张大为,曾任国家商业部和供销总社茶畜局处长、高级经济师,中国茶叶文化宣传的“先驱者”, 开创媒介宣传茶叶先河。退休后热衷于中国茶文化宣传和研究,1989年创建了国内首家茶道馆——北京茶道馆,首创了茉莉花茶茶艺表演,编著了《中国茶馆》《茶艺师培训教材》等书籍。在品评都匀毛尖后,他题诗道:不是碧螺,胜似碧螺。香高味醇,别具一格。

赵朴初与黔南“佛茶”

茶自古与佛道宗教源远流长。在国内,自称“佛茶”的不少,几乎所有寺庙种植的茶叶都打着“佛茶”的招牌,但真正得到佛教权威人士认可并题名的,却唯有黔南的贵定阳宝山一家。

阳宝山同四川峨眉山、云南鸡足山一道,被誉为西南三大佛教圣地,且互有交往。明《黔记》《贵州名胜志》、清乾隆《黔南识略》和《贵州通志》等典籍均有记载。《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称:“阳宝山在贵定县北十里。高千余尺,树木森密,殿阁崔巍,群峰环向此山,称黔东之胜。”

阳宝山气势恢宏,规模庞大,山形若飞凤采莲,山势如万山来朝,呈“云联一片寺前寺,露拥千层山外山”之景象。阳宝山石塔林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石刻和尚坟塔林,可与中原少林寺砖塔林媲美,人称“北有少林砖塔,南有阳宝石塔。”清康熙、雍正时期,朝廷册封任命的僧纲司即掌管贵州全省佛教徒事务的大法官等众多高僧均葬于此。名山上所产名茶均系开山白云祖师、宝华上人、然薄大师、法顺大师、若显大师等历代高僧所亲手培植。

1997年,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在亲自品尝贵定云雾春茶后,询问到贵定古称中国西南三大佛教名山之一的阳宝山现状,当知道阳宝山目前仍保存着全国罕见的规模最大的和尚坟石刻塔林及一些重要佛教文化遗产时,兴之所至,感慨万千,欣然挥毫,题写了“佛茶”二字。由此,黔南茶增添了历史贡茶与佛教文化共融一体的色彩。

佛茶盛会

猜你喜欢

毛尖都匀黔南
茶园冬色
都匀毛尖绿茶与红茶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都匀毛尖茶荣誉榜
刘文新:一辈子 只做信阳毛尖
品山品水品毛尖 信阳茶艺纵古今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梦回黔南
黔南文艺界3-4月大事记
在都匀求学的日子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