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结构的研究*
2018-09-28伍强徐兰英徐伟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伍强 徐兰英 徐伟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一 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还存在一定偏差,集中表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异,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课程结构[1-2]。
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在教学改革方面敢于尝试,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在新工科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将机械工程定为优先发展学科,目前建有广东省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平台。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为满足国家制造业对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一般开设了机械工程学科的相关专业。而高等院校各自制定机械工程学科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技能鉴定标准,出现培养环节、组织教学和质量控制方面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不利于机械工程学科的建设,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机械工程产业科技的综合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要求不相适应[3-4]。如一些应用型本科在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方面与研究型大学的培养类似,课程结构也基本相同,没有突出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特色。
为了使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让学校具备服务地方、服务行业和服务产业的能力,必须进行充分的行业调研,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使其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 构建课程结构的步骤
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时代的到来,制造业对机械工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院校需要结合自身特点,为行业培养智能制造领域的高素质人才。
首先提炼企业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掌握的技术体系,从而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紧密联系,然后将“工作过程的学习”和“课堂上的学习”、职业资格研究与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结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结构。
(1)开展创新思维活动,切实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2)深入机械工程领域,进行岗位调研,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对象,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努力提高其职业能力,实现培养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
(3)由校内外的行业专家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课程开发,精选课程内容,重点突出工作过程中影响行动的应用性知识,按照职业成长规律编排教学内容,校企合作编写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应用型本科特点的教材;
(4)基于生产实际,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5)紧跟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编写针对机械工程学科的基于工作过程学习领域的课程教学计划;
(6)编写基于工作过程学习领域的课程大纲。
三 讨论与分析
(1)将学科体系完全转变为应用型本科的学科体系,培养大学生与实际工作过程要求相适应的能力,达到行业基本的职业资格水平。从职业规划看,大学生毕业去企业工作后,需要具备承担整个工作过程的能力,包括对外业务、工作过程的实施、成本核算和工作绩效评价等[5]。如果工作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进行检修,其工作任务是理解系统;了解相关法规;确定检修方法;测量;结果评价;情况反馈;维修方法与实施。过去一般只要求完成其中的部分工作,而现在要求完成全部工作任务,说明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紧密结合,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能力。
(2)培育应用型本科的教育观念。教师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要求存在偏差。传统的教学设计(课程导向)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的教学设计(课程导向)
应用型本科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理念与过去不同,要求教师由传授知识和技能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转变。课程方案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工作过程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为大学生提供符合成才的学习情景[6]。
(3)紧跟机械工程科技发展的前沿,重视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
紧跟国家的发展战略,围绕《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制定影响未来主导产品(产业)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路径,突出绿色、智能、超常、融合、服务的特点,在产品设计、成形制造、智能制造、精密与微纳制造、仿生制造、再制造、流体传动与控制、齿轮、轴承、刀具和模具等方面开展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
①教师将工作过程中的工作任务进行分类和提取,然后转化为适合应用型本科开展教学的学习任务。在校内外专家的指导下科学制定课程方案,明确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理论和实训知识,最后确定基于具体工作任务的教学项目。
表1 课程与工作过程的对应关系
②教师需要深入机械工程企业,了解实际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教师通过产学研合作,熟悉企业,特别是了解机械行业各领域的龙头企业,实现产教融合,提高教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力。表1是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与工作过程的对应关系。
③需要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团队,培养基于综合科技的应用型人才。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是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计划,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多学科多专业集成的综合科技,因此需要组建职称、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跨学科跨专业、具有工程应用背景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4)构建科学的课程结构。学习过程与机械工程的工作过程对应,依次对工作过程中的技能知识进行专门培养。分析机械工程典型工作任务的排列顺序,合理构建机械工程的课程结构。
(5)重视教学改革的研究,加强应用型本科教学方法的探索。重应用,培养理实一体的技术人才;校中厂,产教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教学做,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探索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师的实践经历和教学经历。
(6)教材建设。建设机械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突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结构的特点,加强教材建设,编写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的教材。
近年来国家对节能环保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工业4.0的推出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机械工程行业的制造理念和工作过程的改变,例如工业机器人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全面应用;传统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过渡等。现有的教材内容一般不能实时体现这些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实验教材也不能完全突出实际工作过程的技术要求,针对性、实践性不强或者内容脱离机械工程科技发展的水平;教材内容跟不上现代科技的发展等,需要开发适应目前机械工程行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教材。
选择机械工程学科的专业课程,编写具有应用型本科特色的教材,紧跟机械工程学科的科技发展水平,将工作过程的技能知识转化为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7]。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应充分做好行业调研,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分析机械工程领域中工作过程的技术、技能和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编写适合本科层次学习要求的课程内容,实现以下“四个融合”:①工作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的融合;②职业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融合;③教学内容的内容与工作过程的融合;④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的融合。
总之,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紧密结合,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是建设机械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核心。
因此在进行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行业调研,了解机械工程学科各专业工作过程的实际情况,选取典型工作案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科技体系,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院、系、专业三级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编写适合应用型本科的特色教材等,保障机械工程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