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角兽”能否撑起整个森林?
——打造雨林般的创新“生态系”

2018-09-28秦凯风

当代陕西 2018年18期
关键词:独角兽估值科技

◎秦凯风(本刊记者)

独角兽,要历经市场的洗礼而不陨落,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以估值论英雄,更多关注其自身的核心技术,带动实体经济发展,才有能力促进整个经济生态发展

西安首家独角兽企业——易点天下

2018年,独角兽来了。

对于陕西来说,这是对其创新创业成绩的认可,也是科技创新成为全省经济新动力的力证。

以西安为代表的陕西城市,对独角兽的到来和未来雄心勃勃。一方面,他们给独角兽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土壤和服务;另一方面,要打造整体生态环境,为潜在独角兽的发力做好后勤。

但2018年上半年上市独角兽企业的破发潮,也给独角兽的培育和成长带来了警示。

要“自成长”而非“人工养”

全球涌现的独角兽企业群体,已呈现跨界、平台、生态圈、引爆点、自成长五大成长机制。

自成长就是主要靠企业自身发展和探索,政府能做的,是提供良好的创新土壤和服务。

独角兽企业属于科技创新企业,有其自身成长规律。

从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全流程来看,科技创新潜力企业的培育是一个自小而大、由弱变强的创新扶持过程。政府要做的,还是打造环境,密切关注成长性好的企业,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层次,精准施策、精准服务。

这也需要政府具有识别独角兽是否具有潜力的能力。

中国企业创新常出现“羊群效应”,即创新的同质化,一些商业模式的创新可复制性较强,这在独角兽中也不少见。其中,20多个共享单车的陨落,就是例证。

复旦中国风险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张陆洋曾公开表示,不少基于共享经济概念的互联网服务独角兽企业主要是靠“烧钱”推动业务增长,实现估值快速膨胀,随着资本市场逐步趋于理性投资,未来独角兽更容易出现在新零售、人工智能、生物医疗等能实实在在推动产业升级并获得相应回报的领域。

许多独角兽,包括已经上市的,实际上缺乏核心技术、业务类型可替代性强、发展空间有限。而且市场估值过高,业绩无法支撑估值,最终导致入不敷出。

对于独角兽的导向,分为政府导向、媒体导向、投资机构导向。政府要结合发展实际,不盲目插手独角兽的成长;媒体要理性思考,不盲目追捧没有核心技术的独角兽;投资机构要善于识别,更加关注独角兽企业的后续发展。这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而面对大量资本的涌入,政府所做的就是鼓励市场、鼓励竞争,为新技术、新产业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同时让市场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留下坚强的生命体,让劣质企业最终淘汰。

要价值而非估值

独角兽来了固然好,但却不能不顾现状和发展思路盲目追捧。

西安一位做芯片技术的企业负责人说:“独角兽企业是看估值的,但是一些做得好的企业不融资,照样做得好,没有市场估值难道就不是独角兽吗?”

现在的独角兽企业中,一类是互联网企业比较强的,企业产品交付和货款交付,主要在网络上进行。企业发展初创的前期以发展用户为主要目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有的一直没有盈利。这类企业收入增长快,市场规模大,业绩稳定差,研发周期比较短,产品转化快,大部分是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实际上的核心技术不足。

“如果都变成美团、饿了么、大众点评,你什么时候能够和美国PK啊?”这位负责人说。

“我们应该看一下这些独角兽,缺了行不行,有的领域缺失就不行的,要多支持一下技术类的创新。”

一些具有核心技术的行业,研发周期比较长,像医疗、生物科技和集成电路类,发展速度和互联网相比较慢。发展速度不同,就不能完全以估值来衡量,这在现有的投资环境下,显得片面。

估值受多种因素影响,既有基本面,也有追风投机力量,如果某些独角兽在自己所处的行业价值链没有明确的地位,那么过热的投资就只是投资人击鼓传花的游戏。

如今,独角兽估值增长的速度高于传统通过上市达到相应估值的速度,估值可能远远超过很多上市公司的估值。“独角兽”诞生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在估值成长上有加速趋势。过去企业可能10年才达到10亿美元估值,现在可能3年就达到了。但也因此,快速衰败的案例也不罕见。

从美国主板这一两年的数据看,独角兽企业消失的速度与成长的速度一样,都是前所未有的快。

最近,“工业富联”的业绩停滞和微利引人注目。第二季度单季度实现销售收入812.99亿元,同比上升13.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7.91亿元,同比上升0.1%。

上市之前,很多人还对富士康的“工业互联网”概念心存希望,认为市值能达到6000亿。如今看来,披上了“工业互联网”外衣的富士康,还是那个代工厂,离13.77元的发行价也近在咫尺,终于褪去了独角兽的外衣。

杨凌美畅新材料技术人员在工作

《人民日报》也曾评论,“如果不是货真价实的独角兽,过热的投资或过高的估值到最后只会是流星一闪而过,落得一地鸡毛。”

“实体经济”更需重视

独角兽的爆发,体现了新经济的活力和科技的重要性。

相对于庞大的企业群体,独角兽总归是少的。但一两个独角兽却撑不起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时强调,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

但实际上,现在对独角兽的定义的导向,与“实干兴邦”并不契合。

如,成立时间不超过十年,关注的是企业的快速发展,但很多踏踏实实做实体经济的,在基础科研领域就“坐了十年冷板凳”,追求的是细分领域内的极致,践行的是真正的工匠精神,你能说“慢工出细活”就不值得追求吗?

又如,企业估值超过10 亿美元,关注的是估值,但很多创业项目,估值可能并不高,但却有成为百年老店的基础和潜力。

这些,我们和德国很多细分领域对“科技的精致追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如今,快速发展的中国独角兽,在数量上已经可以和美国相媲美,但量质齐升才应该是未来关注的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与美国独角兽集中于以技术创新为主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医疗保健等领域不同,当下中国的独角兽更多来自文化娱乐、教育、游戏、出行、物流等消费、商业服务行业。

因此,产业独角兽、科技独角兽,即“硬科技独角兽”更需要引起重视。这类独角兽拥有把科技落地实业的硬实力,能够为中国的产业升级、技术发展做出贡献。

大环境上,知名度成了独角兽估值能否增长的关键。但硬科技独角兽在曝光量上实在太少:技术倒是有了,但大众热度平平,资本关注更少。

从自身角度看,技术型独角兽要活下去,考虑的不光是融资能力和清晰的盈利模式,也要在不断突破技术这条路上“耐得住寂寞”。

这些独角兽有成为参天大树的基因,但仅凭这几十棵树却难以打造整个森林。

而与其把眼光集中在独角兽企业这些成型的“树木”上,不如放眼整个“森林”,倾力打造雨林一般的创新生态系统,才能使独角兽对实体经济的带动效应发挥出来,才能有助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独角兽估值科技
吃眼泪的小独角兽
中国的独角兽在哪里?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中外企业并购定价比较研究
关于互联网企业估值的新思考
认不出了
科技在线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