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属于你们的战斗开始了”

2018-09-27田聿

南方周末 2018-09-27
关键词:军校叙利亚

指导单位:广东省国防教育办公室

像《闭塞所》《第9连》等战争片,不炫耀、不夸张的写实风格,正是俄少年军校希望保持学生忠诚度的重要方法。“与好莱坞夸张的、犹如科幻大片般的军队宣传片相比,俄军对自己的宣传,低调而写实。”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田聿

这些天,当世界揪心于叙利亚伊德利卜战局之际,这个国家未来军人的代表——八名十一二岁的叙利亚少年,在俄罗斯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这群面孔消瘦、刚剃光头发的少年,是叙利亚阵亡军人后代,被认为是这个国家未来军人的代表,从9月1日开始,他们进入了俄罗斯圣彼得堡苏沃洛夫少年军校。

在俄叙两国看来,这一安排是两国战斗友谊的重要体现,尤其是这般年纪的孩子可塑性很强,是将来军队和国家所欢迎的栋梁之才。

俄罗斯谚语这样描述:“锻炼最久的肌肉最结实!”

“军队种子”

“你们的父亲已到另一个世界,而你们也来到另一个国家,孩子们,属于你们的战斗开始了!”

圣彼得堡军校开学典礼上,俄国防部副部长布尔加科夫为每名叙利亚新生送上象征责任与荣誉的军徽,还与授课老师、叙利亚辅导员交流良久。“好好照顾这些小家伙,但不要娇惯,他们来这儿的目的是成为合格的‘胜利继承人!”这个最早进入叙利亚战区组织空运行动的老将军跟代课老师说。

新生阿尔·杜尔贾姆,父亲是叙利亚共和国卫队军官,2014年,在东部孤城代尔祖尔与“伊斯兰国”血战中,面对蜂拥而至的武装分子,老杜尔贾姆与几名伤员抱定必死之心,一边用机枪扫射,一边通过无线电上报敌情,呼叫炮兵阻断敌军,最后与敌同归于尽,后方炮火压制住敌人进攻后,另一队援兵抢回了老杜尔贾姆的遗体。

另一位新生哈迪兹·伊萨的父亲,则是炮兵军官,一次战斗中,因为友军无预警撤退,导致他所在的炮连暴露,面对数以百计的“伊斯兰国”武装极端分子冲锋,老伊萨带领十四名战士,用三门榴弹炮实施平射,击毁敌数辆坦克和皮卡,无奈没有友邻部队支援,最终以身殉职。

为了厚待这些阵亡官兵,阿萨德政府很早就开办了大马士革烈士遗孤学校,并从2016年开始与俄罗斯协商,把他们送到安全的境外学习深造。这次八名孩子入学,标志着这一跨国跨代际的合作项目,迈出了关键一步。

苏沃洛夫少年军校厉害吗?很难进吗?

“是的,我的男子汉生涯,就是从那里开始。”阿富汗战争最后一任苏军司令、后当过莫斯科州长的格罗莫夫这样回答,“少年军校是我的‘熔炉。”从1955年考进苏沃洛夫军校,直到1962年毕业后考入基洛夫高等军事指挥学校,在他眼里,那里的生活,只属于“追求实现人生价值的人”。在加里宁的少年军校宿舍里,伏尼契那句“思想越崇高,生活越单纯”的格言,让格罗莫夫铭记终身。

“学生的生活目的不是走火入魔,而是使命。”格罗莫夫记得,军校教员每天都在灌输这种观点,因为这些“军队种子”都是酷爱并忠于自己事业的人。

当年,他每天清晨7点整起床,经过半小时的操练后,要迅速整理好被褥,吃完早餐,接着便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晚饭后,在没有其他训练活动的情况下,学生们可以看电视或在营区内做自己想做的事。晚间10点半,学生们必须熄灯上床睡觉。

其实,“格罗莫夫时间表”年复一年地在俄罗斯三十多所少年军校上演。学生们除要学习基本知识外,还需学习军事知识和掌握军事技能,包括战术训练、队列练习、军事地形学、通讯联络、全军作战章程等。“课业负担过重是常态”。

据熟悉俄军事教育体制的《舰载武器》主编石宏介绍,普通课程与军事专业课叠加,必然对学习时间构成压力,“比如这些叙利亚新生,他们头一年必须接受俄语预科培训,同时要完成普通知识的学习,接下去四到五年时间,则全程接受课堂及室外实践教学培养,特别是结业那一年,往往要搞毕业设计,难度相当大。”

“我们没有觉得枯燥,而是为自己每天都有新收获而兴奋”。格罗莫夫至今还记得,学业压力、竞争式教学及其产生的荣誉,激发着每个人的潜能。他最津津乐道的是,军校里,人人都爱玩一种叫“闪光”的实用军体运动,大家都用手边的材料制作冲锋枪和手枪参与其中,依托操场、房间甚至课桌椅进行对战。

而到了冬天,学员模仿军人那样背着枪,脚踏滑雪板滑行,只不过他们背的是教具枪或气枪罢了。

为赢得勇士制服去比赛

如果以为这就是军校生的一切,那你就错了。

已是俄军事保安公司CEO的奥列格(化名)在远东苏沃洛夫军校待过,他依稀记得,学生队有个不成文的传统,叫作“为赢得穿着勇士制服权利的测试”,也就是说,参赛者要想穿上代表勇气与胜利的褐色迷彩服,并戴上红色贝雷帽,就必须挺过接下来的一系列测试,当然这种训练必须是高年级生。

奥列格回忆,当年他携带相当于正规步兵60%的战斗负荷,进行5公里急行军,且情况非常复杂,奔跑者要经历各种考验——蛙跳前进,背着冲锋枪,在被污染的地带戴防毒面具前进,克服水障等,“这不是单一的跑步,那些仅仅会跑的人是根本不可能通过的”。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所有障碍的设置意图,就是让单人突破成为奢望,必须依赖两人或三人交替掩护才能通过。

他所在学校的周围,常发生偷猎盗伐行为,教员们会有针对性安排大家进行侦察搜索训练,学生们细心地观察着被踩踏过的泥土里,是否留有马和驴的蹄印,寻找有无带血污的绷带,或者余热尚存的篝火堆,这些都是追踪罪犯的线索。

在校最后一年,心理医生给学生做过这样的测试,让他们画一个想象的东西,大家往往会画出青面獠牙、极端恐怖的形象,这显示他们的心理和生理负担远比普通同龄人大,而闯过来的学生之间互相信任,彼此亲切地称为“兄弟”。

俄少年军校的毕业生,未必都强制要求参军,但无论校方还是军方都不用担心,因为这里严格的训练,早已杀死了“幻想主义者”,锤炼出国家乃至自己都可以信赖的战士。

据统计,21世纪以来,俄各地少年军校毕业生,有85%以上主动要求参军成为职业军人,一部分人会直接分到连队,另有一部分人会升入高一级的军事院校深造。即便是走向社会开始新生活的人,也会成为军队天然的同盟者。

曾参加过中国“9·3”阅兵(即2015年中国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编者注)的俄军事科学院院长马赫穆特·加列耶夫,把少年军校制度,看作与核武器一样重要的“国防基础力量”,因为俄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威胁,不仅是传统军事威胁,更来自基于信息破坏的非传统破坏行动,而如何对抗这些所谓的“软威胁”,正需要像少年军校这样的特殊教育机构。

“我国要成为独立自主的和有影响力的国家,保持民族和精神的统一性,作为一个民族不能失去自己。”俄总统普京在参观莫斯科少年军校后表示。

的确,基于爱国主义的少年军校教育,为俄罗斯的未来储备了可靠的近卫军。在不少军校里,都有普京的一句名言:“我们想不出其他理念,也不必绞尽脑汁去寻找,除爱国主义外,没有也不可能存在其他具有凝聚力的思想,任何意识形态的干扰,也弱化不了它。”

俄少年军校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基础课时,就连电影、游戏等手段也应用上了。美国“乏味战争”网站发现,俄军校所放映的电影,“宏大叙事”题材很少,倒是反映个人成长、家庭伦理以及卫国责任的作品比比皆是。

“电影里没有说教,有的是人文关怀与责任的理解,”美国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伊丽莎白·伯劳是心理学家出身,她描述,“少年军校鼓励孩子按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进行讨论,并把疑问和发现拿出来讨论,如果反映是正面的,教员不会仅仅表扬了事,而是认真了解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感动,如果反映的是负面情绪,教员以及辅导员会跟进并彻底解决它。”伯劳指出,这种“有问必答、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做法,让小军校生感到暖心,会从内心深处觉得军队乃至国家需要自己。

更重要的是,像《闭塞所》《第9连》等战争片,不炫耀、不夸张的写实风格,正是俄军校希望保持学生忠诚度的重要方法。“与好莱坞夸张的、犹如科幻大片般的军队宣传片相比,俄军对自己的宣传,低调而写实。”伯劳说,“军队的这种做法,给少年们留下了清醒而真实的印象,这反倒比被‘高大上宣传片吸引到军营,却因现实反差太大而失望的情况更有利。”

“少年强则国强”

“人的少年时代是确立人生观的关键时期,青少年从这些学校毕业后,并不是人人都能当兵,但因为经受过相应的锻炼,掌握一定的技能,他们会对自己的祖国充满感情。”俄国家杜马议员舍林的这段描述,或许正是俄少年军校带给别国最大的启示。

早在沙俄时代,少年军校就出现了,而现代少年军校,诞生于苏联卫国战争的硝烟中。1943年,为了尽快提高烈士遗孤的教育水平,斯大林于8月21日签署国防委员会第901号命令,建立学制8年的少年军校,招收10岁以上的英烈子女,也可招收读完一、二年级课程的8-10岁小学生,在完成初级军事教育后既能作为一线指挥员直接编入苏军,也可作为普通中学毕业生参加经济建设。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少年军校模式,使其成为高等军校新生的主要来源。

目前,俄军各军种都有自己的少年军校,像陆军少年军校称为苏沃洛夫军校,海军少年军校称为纳希莫夫军校,空军的少年军校称为少年航空学校。这些少年军校源源不断地向各军事院校输送稳定的高质量生源。

各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如莫斯科苏沃洛夫军校的教师有一位获得教授职称,五名有副教授职称,有两位博士和七位副博士,教师整体水平明显优于普通中学。除此之外,苏沃洛夫军校学生学费、食宿和医疗全免,经费由俄国防部第570号国家预算单独列支。

在校学生每月有1000卢布津贴,孤儿还可以获得1000卢布的额外津贴。入学竞争激烈,每个名额一般有五到六人报考,择优录取。对苏联和俄罗斯英雄家属、军龄满20周年的军人子弟等实施优待,只需通过入学基础考试即可入学。对烈士遗孤和孤儿等特别优待,只要完成普通学校毕业考试,通过心理测试即可就读苏沃洛夫军校。

对于叙利亚军人遗孤进入俄军校就读,叙反政府力量却不放过抹黑的机会,指责俄罗斯意在培养“未来亲俄特权阶层”,他们甚至威胁学生家长,“如果你送孩子上学,那么书包归我,棺材归你。”对此,俄叙官方反驳说,苏沃洛夫军校课程有90%与地方普通学校相同,毕竟掌握足够的科学知识和艺术修养,比过早地向少年灌输纯军事教育,更有利于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求。俄网民则在推特上针锋相对,“别忘了,在阿勒颇,在伊德利卜,号称‘自由战士的叛军是怎样对待孩子的。”

为了让已经历了七年多的战争悲剧不再重演,叙利亚烈士后代有责任让自己变得比父亲更强大。

在苏沃洛夫军校里,有普通学校难以企及的特色课,比如:轻兵器结构、汽车驾驶与修理、野外露营和军事体育等等,假期,学生可选择前往驻军部队体验军队生活,或者在俄各大军事博物馆担任志愿者。

一位带过初级班的军校老师说,“制服的诱惑”对孩子有着天然的影响力。就在这些叙利亚孩子入学第一天,他们一穿戴上特色鲜明的黑色军校制服、红色肩章和识别章,行为举止上的孩子气,便消失了大半。

猜你喜欢

军校叙利亚
这一以少胜多著名战例曾写入解放军军校教材
我是少年军校小树苗
冀军校
叙利亚内战大事件
这里,有我们多彩的青春
给仇人留点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