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嵌入
2018-09-27徐洁
徐洁
摘要:微课是指,内容精、时间短的教学小视频,主要是针对重难点知识开展。教学中微课的使用目的是通过给学生视觉上带来的冲击,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实现高效的教学活动。初中英语教学是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基础的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要求,将微课嵌入其中,促进学生对英语的良好学习。
关键词:微课;初中;英语
随着网络与科技的进步,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逐渐应用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微课可以改变单一、古板的沉闷氛围;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初中英语教学中微课的嵌入是指,教师借助视频的形式,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进行解释,帮助学生进行扎实掌握。因此,基于微课对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嵌入进行分析。
一、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导入
教学导入是教学活动的开端,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导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上的把握,引导学生找到处于课堂的动力;另外,促进教学活动高效、顺利的开展。针对处初中英语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对英语教材的研究,筛选出恰当的内容进行微课的嵌入,进而开展英语教学导入活动。
例如,在教学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时,在教学导入环节,笔者通过微课的使用展示具有代表性建筑物表示旅游、上兴趣班、爬山、看望外祖父母等等。其中笔者根据本章内容配上“Where did you go vacation?I went to Beijing City.”这句话。之后,笔者根据对所做事情的不同进行不同对话内容的展示,并组织学生进行结组对话,其中一组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没有说道笔者准备的内容,而是结合其实际情况进行回答“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I just stayed at home.”随之,笔者邀请了五组学生进行对话,学生能够进行流利的回答。通过微课在教学导入中的应用,帮助笔者实现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的作用。笔者根据学生的积极参与进一步开展本章内容的教学活动。
笔者在新单元开始的过程中,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借助微课进行英语教学,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最终实现有效的教学活动。
二、使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
微课是通过精简、干练的形式对关键性问题进行展示,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初中英语涉及到很多语法教学,但这也是形式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微课的使用,进行对重难点知识的课堂教学行为,帮助形式扎实掌握相关英语知识。
例如,“ Will people have robots?”单元是对一般将来时的教学,笔者为了帮助学生对将来语法进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微课模式对将来时进行教学。在微课中写到“We are going to see him tomorrow.”于是笔者询问学生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学生能够很快说出我们明天来看他。“那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吗?”笔者追问,学生开始小声嘀咕,之后笔者继续播放微课内容。在微课中出现“Wewill go to see him tomorrow.”时,学生发现这与之前一句相近。于是,笔者将两句话提炼出来进行对比讲解,即be going to=will是对将来时态的表达。
笔者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微课的嵌入,帮助学生对将来时语法进行学习。通过微课的使用,能够促进学生记忆,实现对英语知识的掌握。
三、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复习
人的记忆遵循记忆遗忘曲线,因此,在新知识学习后只有及时复习才能将短时记忆转变为长久记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在英语教学中会涉及很对不易理解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从而实现学生对英语知识的长久记忆。
八年级英语教学中,第一学期中的教学重点是对词性的教学。因此,在整学期接近尾声的时候,笔者通过对教材的整理以及资料的查阅,将整本教材单词表中的形容词、副词、动词、冠词、连词以及句子成分和语法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以微课为载体进行教学复习。笔者通过对词性、句子成分以及语法知识的微课展示,帮助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梳理复习,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在微课教学后,笔者安排一节课时间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并取得良好的结果。笔者根据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发现,借助微课进行教学复习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复習,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微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渗透进各学科教学中。英语的应用逐渐扩大,因此,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活动中,可以将微课进行英语教学活动的嵌入,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扎实掌握。
参考文献:
[1]马怡冰. 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2]陈东辉.关于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校园英语,2015(1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