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侗族传统物质文化符号的艺术特征
2018-09-27吴佳
吴佳
摘要:通道侗族作为南侗的典型代表,它承载了侗文化的深厚文化内涵,其典型的传统物质文化符号有侗族建筑及侗锦等,它们有着共通的艺术特征。本文从题材、材质、纹饰、色彩、工艺五个方面对它们的艺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题材;材质;纹饰;色彩;工艺
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149-01
一、前言
通道侗族自治县地处湘西南,属于南侗,素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这一地区属于多民族集区,交通欠发达,侗民保留着较为原始的民俗习惯。作为湖南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经历历史的承继与沉淀,这里有着耀眼的侗族文化及淳朴古雅的侗寨风俗。侗族民居建筑吊脚楼依山傍水,别具一格;公共建筑鼓楼、风雨桥、凉亭等风格独特,坚固稳定;侗锦、侗帕,工艺精湛,色彩艳丽,图案与花纹美观,民族特色浓郁,久负盛名。传统的侗族建筑及侗族服饰作为传统的物质文化符号,它们不仅仅是传统装饰元素、色彩以及图案的简单呈现,更重要的是对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外在延续,将民族特征充分有效地系统融合,艺术特征独特,内涵丰富。
二、通道侗族传统物质文化符号
(一)侗族传统建筑
侗族村寨的营造,采用了“借景”的手法,使用杉木为原材料,遵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法则,人文美和自然美相结合,有着浓郁民族风情园林式的艺术美。侗族人民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在大自然的空间中建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特的楼、台、亭、阁、桥。
民居建筑为干栏式的吊脚楼,采用纯熟的榫卵衔接技术,利用柱为支撑,将建筑的地板抬高、架空,使建筑的居住面与地面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形制的建筑集实用与审美于一体,依山傍水而居。吊脚楼一楼架空,用来作为圈养家畜或者是杂物的存储。二层为生活区,是侗族人饮食起居的地方,由堂屋、走廊、卧室等组成。三层为阁楼层,宽敞且透亮,主要贮存粮食或堆放杂物。
侗族公共建筑主要有被稱为侗族建筑“三宝”的鼓楼、风雨桥与凉亭,还有寨门、火房、重阳楼等,其建筑外形美观大气,实用性强。公共建筑主要是用来供侗族人们聚会、议事和祭祀等的场所。
(二)侗锦
侗族织锦是侗族典型的物质文化符号,它以精湛的纹样、柔和的配色、繁缛的技艺,在我国少数民族织锦艺术中独树一帜,誉满湖湘。侗锦分为素锦和彩锦,主要包括寿锦和生活日常用锦两大类型,常见的实物有被面、枕巾、毯垫、背带、盖布、锦带等,侗锦中的纹样类型繁多,素材范围包罗万象。不乏动植物类、人物类、神祗类、几何类纹样等,侗族妇女将这些纹样巧妙地与工艺精良的织物结合在一起,并以其纹饰承载着丰富的涵义,它在纹样、色彩、构图、造型、工艺等方面都具有属于本民族独特的艺术特质。
三、通道侗族传统物质文化符号的艺术特征
(一)崇拜信仰的题材特征
宗教通常是为了满足原始先民对自然现象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解释。侗族传统文化题材中多表现为对自然、对神灵、对祖先的崇拜。
传统建筑中崇拜信仰的题材很多。如鼓楼建筑,外观造型像一颗杉树,这是因为侗族先民羡慕杉树高大笔直与强大的生命力,而对其产生崇拜。鼓楼和风雨桥的楼顶形似连串的葫芦,侗族人们视葫芦为多子多福的象征,寓意人丁兴旺、儿孙满堂。风雨桥的翘首和鼓楼的塔形屋脊处还可见喜鹊等装饰元素。民居建筑中,屋脊、房梁、门窗、地面装饰题材中,随处可见各种祥瑞装饰元素、几何装饰元素、植物装饰元素等,这些题材都表达了侗族人们对自然、神灵和祖先的崇拜和敬仰,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庇佑村寨和子孙。
侗族织锦中,纹饰多采用代表神灵或者取之自然且寓意吉祥的图案。典型的纹样有:代表“萨”神文化的太阳纹、伞纹、蜘蛛纹、哆椰纹等,寓意吉祥的喜鹊纹、枫叶纹、云纹等,寓意多子多福的鱼纹、竹根花纹、蕨纹、“卍”字纹等。还有诸多的纹饰,如然风纹、龙纹、太阳纹、喜鹊纹等都是跟崇拜信仰相关联的,反映了侗族的民族信仰。
(二)自然和谐的材质特征
侗族人民长期生活在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当中,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对一切自然事物的热爱和追求。通道侗族建筑选址依山傍水,建造因地制宜,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布局思想,使得侗族建筑与环境完美融合。
在著称于世的侗族传统建筑中,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森林资源为其提供了原材料。传统侗建筑都是木结构,装饰中辅之以石材,建筑依山而壮,靠水而秀,建筑材料与自然和谐统一。桥和廊亭结合的风雨桥,桥中两侧长凳与桥身连为一体,木材与石材完美融合。鼓楼稳重强大,塔身层层内收,木制结构营造了自然柔和的曲线和多角多棱的飞檐,节奏感强。吊脚楼式的寨门和民居建筑依山傍水而建,干栏式建筑因地制宜。
侗族织锦中,各道工序的取材更是自然和谐。原材料棉花,煮纱线用的糯稻草灰水,浆纱线使用的白芨的藤蔓,染纱线用的植物染料蓝靛等,各种原材料都源于自然,使得侗锦质朴古韵,独具民族风情。
(三)抽象极简的纹饰特征
侗族传统物质文化装饰纹饰一般包括动物类、植物类、人神类、器物类、文字类、景观类、几何形纹样类等几种类型。这些装饰纹样展现出大千万物、上古神话、历史传说、世人信仰以及侗乡风情,映射出浓厚的地域特色、民族传统文化生活气息。
长期的实践中研究中,纹饰形象已经具有符号化的图案样式。如鼓楼的外形是对杉树的仿生设计,自下而上层层缩进的楼塔形是对杉树的简化和提炼。站在鼓楼仰望房顶,顶梁柱拔地凌空,排坊纵横交错,形似一张蜘蛛网。葫芦图形的装饰也是取葫芦的外形特征,多用于鼓楼、风雨桥等公共建筑中的顶尖上或中脊上。
侗锦中的纹样大都取自于自然,比如,常见的水波纹和鱼纹,都是对生活的简化和提炼。又如侗锦中常见的手拉手的小人形象,极为概括和欢愉,便是侗族踩歌堂和祭祀活动的真实写照。还如常见的蜘蛛纹,侗锦中用几片树叶组成正负形的蜘蛛,无论从锦的正反哪面看,都恰似蜘蛛的形状。侗锦纹饰中的造型与自然万物中具象造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侗族先民摈弃掉了细枝末节,着重表现了事物的经典特征。
(四)丰富细腻的色彩特征
侗族传统建筑中依托色彩的强弱、距离及轻重等不同的感觉层次,给予人们各不相同的视觉感受。如侗族民族建筑中常见的灰色与黑色等深色调元素,其给予人们庄严、古朴的心灵冲击。红色与黄色等亮色调元素,能让人产生兴奋、愉悦与敬畏等情感。侗族刺绣及服饰中,绿色、蓝色、黄色以及红色等是较为常见的色彩,饱含了不同的人文情感。侗锦中素锦,设色质朴素,色调中庸,常用的色彩组合有黑与红、黑与蓝、黑与白等双色,表现丰富的黑白灰层次。彩锦中,彩色的丝线经纬交错,颜色很多但编织有秩序,给以人质朴又不失鲜丽的视觉感受。
(五)严谨精细的工艺特征
侗族传统物质文化所体现的工艺严谨精细。侗族的传统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从来不使用图纸,木匠师傅只用半边竹竿作为标尺,建造出许许多多雄伟秀丽的建筑物。不管是民居建筑还是公共建筑,这些建筑物最大的特点即是——“竹木一身坚如铁”,纯木结构,通过榫铆衔接,处处彰显侗族祖先的智慧,充分体现了侗族建筑的民族地方特色。建筑物整体结构稳固严密,能够有效对抗风霜雪露,百年屹立不倒。
侗锦的织造工艺可谓错综复杂,其经纬有序的交叉相织,显露出工艺的精良卓越。侗锦制作步骤井然有序,工艺分为纱线处理、整理挑穿和织机织造三道工序,具体工序又包括轧棉籽、搓棉条、纺纱线等十几项,过程步骤及其繁琐复杂,彰显出侗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四、结语
通道侗族传统物质文化符号,是侗族人民长期生活物化的结果,是侗族人民思想意识与审美意识的结晶,是一种传递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这些文化符号有其丰富的艺术特征,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