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秘生态谜团 擦亮城市名片

2018-09-27刘天天孙家剑于振纲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4期

刘天天 孙家剑 于振纲

摘要:红嘴鸥作为春城昆明的一张城市名片,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它们究竟来自何方?始终没有人对此做出过完整的解答。为了通过科学手段对红嘴鸥进行研究,解开与红嘴鸥有关的“未解之谜”,同时展示昆明在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唱响城市品牌,凸显城市魅力,让海鸥这张名片在昆明城市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海鸥去哪儿”大型公益探秘行动应运而生。

关键词:城市名片;海鸥去哪儿;公益探秘行动

中图分类号:G229.2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132-01

一、双线并行,开启探秘之旅

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策划和准备,公益探秘活动于2014年12月正式启动。整个公益探秘活动分为两条主线。

第一条主线是科技主线。依托科研人员的力量,采用最新的卫星跟踪技术,来揭示红嘴鸥迁徙活动的谜团。从2014年12月2日到2015年3月6日,项目组先后分三批放飞了34只携带GPS卫星定位装置的红嘴鸥,并根据这些科考样本发回的三万两千多条数据,清晰地描绘出了海鸥在昆明的生活习性、活动路线和栖息地。

第二条主线是媒体活动主线。项目以“春天之城海鸥之乡人鸥情缘涌动春城”为主题,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在第一阶段,为增强市民的参与性,同步启动寻找“天线宝宝”的活动,引发广泛关注。此外,举办命名“红嘴鸥”号公交车、人鸥30年主题摄影展、海鸥形象设计大赛、爱鸥环滇骑行等一系列活动,展示出春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形象,同时邀请中央电视台及新华社、人民网等知名媒体全程关注。

活动第二阶段从2015年3月-8月,此阶段红嘴鸥形象“大海鸥,在市区下,开启“大海鸥”征名活动,引发新一轮关注。

期间,根据卫星数据,昆明广播电视台派出记者一路北上实地追踪。与此同时,央视、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凤凰网等国内主流媒体以及云南本地媒体均多次报道了探秘行动的动态和红嘴鸥迁徙路线图,在省内外乃至国内外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制造了较强的品牌影响力。

活动第三阶段,从2015年9月开始,为进一步探寻红嘴鸥的迁徙之谜,《海鸥去哪儿》纪录片摄制组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科考团队抵达宁夏,对红嘴鸥迁徙情况展开实地考察。最终,跟随海鸥的迁徙轨迹抵达俄罗斯贝加尔湖,实地拍摄了海鸥栖息地的自然地理风貌,记录了红嘴鸥在栖息地的繁衍生活情况,并跟踪海鸥南迁轨迹,将完成了繁衍的红嘴鸥再度迎回昆明,为全球首张红嘴鸥迁徙路线图的最终绘制完成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海鸥去哪儿》专题纪录片拍摄完成后,被制作成多个版本,在央视等多个国内知名媒体平台播出,并连续获得云南新闻奖一等奖、昆明新闻奖一等奖等多项殊荣。

二、以活动促宣传,开辟外宣新路径

根据历史记载,1985年11月12日,成群结队的红嘴鸥停留滇池,并沿着进入滇池的河流首次飞进了城市中心区,在城市上空翱翔。精灵一般的红嘴鸥自此走进了昆明人的视线,被视为上宾,并经年累月渐渐形成了春城独有的“红嘴鸥文化”。每到冬季,人们都会自发来到红嘴鸥的聚集地,观鸥、赞鸥、喂踏、护鸥,形成了人鸥和谐共处,鸥戏春城的别样景致。2005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专门颁奖赞誉昆明为“中国红嘴鸥之乡”。

2014年,时值红嘴鸥入昆30周年。也是在这一年,昆明市政建设和环境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通过“海鸥去哪儿”探秘活动,对“海鸥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这一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做了科学、严肃同时也是非常有趣的解答,对昆明的城市形象和实力做了生动的传播,收到广大的群众的交口称赞。因为活动的开展,昆明再次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春天之城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它生态之城、绿色之城的迷人风采。昆明30年来的发展变迁、昆明人热情包容的特质、昆明自然环境的得天独厚,都得到了有效展示。

2017年7月,应第二届亚洲ARGOS动物追踪专题研讨会邀请,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海鸥去哪儿”项目组成员伍和启博士携项目成果赴韩参会。会议上,伍和启代表中国,以红嘴鸥等候鸟的迁徙和中国候鸟迁徙网络建设等内容,做了大会报告。参会者们纷纷表达了对春城昆明和红嘴鸥的向往,会后一致决定,2018年度第三届亚洲ARGOS动物追踪专题研讨会将在昆明召开。

三、结语

“海鸥去哪儿”项目的开展,证明了以媒体为主导的活动也可作出影响力、关注度和知名度,关键是思路上要切合群众的需求,切合城市发展的脉搏,方法上要得到专业的配合、群众的参与,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敢于探索。而探秘活动的成功,也将为我市乃至我省打开对外宣传的全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