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抓动作习语言分层递进获真知

2018-09-27朱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9期
关键词:一课一得略读课文积累

朱佳

[摘 要]《狮子和鹿》是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略读课文,道理浅显易懂,可借助阅读提示,通过与《陶罐和铁罐》的对比来感知。细读文本,发现课文中大量运用动词,特别是鹿摆脱狮子追赶的这一段。因此,紧紧抓住表示动作的词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积累、辨析,并学会迁移、运用,能有效习得语文要素,真正实现一课一得。

[关键词]略读课文;动词;积累;辨析;一课一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5-0077-0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挣、扯”等字,读准“撒、挣”等多音字。

2.抓動作描写,体会鹿遇狮子奋力脱险的艰辛,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感受不同场景下的动作,体会动作描写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链接书本 对比引入

1.齐读课题。

2.故事出自《伊索寓言》,二年级时读过这本书,还记得书中有哪些故事?

3.老师这里也有一些,一起读读故事的题目。(出示:《骄傲的蚊子和狮子》《螳螂和蚂蚁》《狼和小羊》)你有什么发现?

总结:伊索,很擅长写动物寓言。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课外书引入,课内外有效链接,通过比较发现题目的相同之处,感知故事特点,既激发学习兴趣,又为课后的拓展埋下伏笔。

二、感知大意 明晰动作

1.课前预习过课文,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一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出示: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2.读了这句话,我们知道,鹿角虽然美丽,但是_____;鹿腿虽然难看,却_______。(板书:美丽、难看)原来故事的主要内容就藏在鹿说的这句话里面,以后读书的时候要多留意这样重要的句子。

3.课文哪段直接写鹿狮口逃生?(出示课文第六段)正音:撒开、挣脱

4.这段话里藏了很多动作,默读,圈出描写动作的词。

(1)交流,贴词卡。

(2)如果分成两类,该怎么分?请四人小组合作分一分。

(3)交流分法:按字数来分,四个字、两个字、一个字。(朗读、积累词语)

按狮子的动作和鹿的动作来分。(请生在黑板上写一写)

(4)狮子有个动作叫“猛扑”,那是怎么样的扑?读出有力、凶猛的感觉。

(5)凶猛的狮子紧追不舍,此时的鹿——很害怕,很绝望。把鹿的动作也分成两类,怎么分?同桌两人讨论。

交流:鹿角——挂、扯、挣脱;鹿腿——撒开长腿、跑、蹦来跳去、甩、奔。

(6)关注鹿角的动作,出示古文字:左边都是张开的五指,扯的右边,是张开的脚掌,挣的右边,上面是一大块肉,下面还是那双张开的大手。让你感觉到什么?(力气大)

鹿花大力气想扯开什么?摆脱什么?这两个词让你感觉鹿角真是——(板书:碍手碍脚)读出这种感觉。

(7)就在鹿角让鹿受到重重阻碍的时候鹿腿帮了大忙,看看腿的动作,你感受到什么?(板书:矫健有力)读出有力。

(8)跟随音乐,师生合作读。

(9)在这场狮子追鹿的决斗中,对狮子的描写只用了“猛扑“,它还会有怎样的表现?展开想象写,可以用上描写动作的词。

出示: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_____ _____猛扑过来。

【设计意图】从动词入手,由鹿摆脱狮子追赶的第六段展开,先通过独立阅读,自己找动作。再通过分类的方式进一步积累动词,使学生理解,表示动作的词可以是简单的一个字,也可以是两个字的词语,甚至还可以是较为生动的四字词,此外同样一个意思,又可以用不同的动词来形容,使文章更生动。最后,运用动词,扩展写一写狮子追赶鹿时的情景。从找动作,到分动作、解动作,再到用动作,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引导学生一课一得。

三、对比语气,感悟寓意

1.在这场角逐中,没想到美丽的鹿角碍手碍脚差点让鹿送了命,难看的腿却在危急时刻让鹿狮口逃生。可是,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之前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可不是这样认为的。快速去文中找一找。(出示)

2.朗读句子,感受“啊”和“唉”两个语气词。

3.可是,在经历这场生死角逐后,鹿对腿和角的看法还是这样吗?谁能用上“唉、啊”来说一说?

4.难怪课文这样说(生读):“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5.故事的题目叫《狮子和鹿》,课文的大部分文字都是在写——鹿,那围绕鹿,课文又主要讲了什么?按这样来说一说。(出示: ____ 和 ____ )

6.这个故事的作者伊索是个奴隶,被转卖多次,他喜欢用自己熟悉的动物创作寓言故事教人为人处世的道理。他创作的这些故事也许你没有读过,但看看题目,你能猜出它讲的可能是什么吗?(《骄傲的蚊子和狮子》讲的是骄傲和谦虚的故事,《螳螂和蚂蚁》讲的是勤劳和懒惰的故事……)

到底是不是同学们猜的这样,课后我们再去读一读《伊索寓言》。

【设计意图】通过前后对比鹿对角和腿的不同看法,引导学生关注语气词“啊”和“唉”背后的感情色彩,并学会仿说,这样的设计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起点。此外,将寓意的揭示融入对故事题目的改编之中,并借此猜测《伊索寓言》中其他故事的内容,设计巧妙,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一课一得略读课文积累
论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取舍有道,凸显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