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整本书阅读四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18-09-27罗杰
罗杰
2016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附录”增加了“经典阅读篇目例举”,其中包括古今中外12部文学和文化经典,而《论语》高居首位。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设置中明确列举了18个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个学习任务群即“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基于以上要求,结合《论语》教学的实践,围绕《课标》与《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我们重新设计《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整合开发《论语》阅读四级课程——一级:文本自读,关注学生阅读起点,通读原典;二级:选点精读,聚焦学生阅读问题,深入原典;三级:专题研读,关注文本核心思想,拓展原典;四级:结合德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践行原典。
一级为阅读的基础与起点,在此基础上,通过二级选点、三级设面、四级成体,完成《论语》阅读四级课程的开发。《论语》四级阅读课程开发的宗旨是把握学科本质,以经典为依托,读写为抓手,专题为方式,学生为主体,提升素养为目标,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学生的思维与精神共生。
此课程的实施,贯穿必修、选修及高考备考的整个过程,不再停留在《论语》某一则的单篇教学上,而是把《论语》作为一门课程来开发,进行整本书阅读实践。
1.一级:文本自读,关注学生阅读起点,通读原典,自主学习
一级课程,安排在高一阶段实施。整合必修1《名著导读》、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的《〈论语〉十则》。在此基础上,对《论语》20章进行筛选,要求学生自行“摘抄、翻译、点滴感悟”,每天学习两则,每周课堂上交流互动一次。最后,把学生写作的内容编写成《我们的〈论语〉心得》作品集。
一级课程是整个阅读课程的基础与起点,目标为,指导学生依据语境翻译文本,落实文言基础,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内涵。这一级别内容的设置,充分体现了课程循序渐进的特点,为整个课程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二级:选点精读,聚焦学生阅读问题,深入原典
二级课程,安排在高二阶段实施,结合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展开。这级课程内容的设置基于学生在一级课程中的具体表现,选择学生存在认识困惑或兴趣浓厚或对学生影响深远的极具教学价值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精读研讨。由于选点小而精,内容集中,易于指导学生深入挖掘,选点之后,再将与所选点相关的典型内容设置成小专题,引导学生挖掘专题内容,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辩证思考。
二级课程的目标为,立足文本,贯通古今,做出个性化解读,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二级课程研讨内容和训练点都很集中,它是三级课程的铺垫。二级课程开发了系列教学专题,如“君子慎独”“忠恕之道”“安贫乐道”“义利之辨”“仕与隐之争”“知其不可而为之”等。
3.三级:专题研读,关注文本核心思想,拓展原典
三级课程,同样安排在高二阶段实施,是在选点精读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与提升,所选内容更多涉及到儒家思想精髓。
三级课程的目标为,涵养学生心灵,启发学生心智,提升学生境界。这一级开发了如下专题:“孔子为人”“孔子论学”“孔子论孝”“孔子论仁”“论士与君子”,并从修养身心、治学悟道、立身处世、济世安邦等方面设计教学。在专题研读过程中,要完成核心概念的界定,内涵的解读,结合背景辩证地认识并联系现实以发展的眼光进行评价。
4.四级:结合德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践行原典
四级课程,其实是一种综合性实践课程,它与德育相结合,贯穿于高中三年的学习之中。其目标为,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课堂上学习文本很重要,在行动中将思想充分消化同样重要。内化为思想,外化为行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才是真正地落实课程。因此,在《论语》课程开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德育活动并设计语文学科活动:“国旗下讲话——国学思想论坛”,遵循“听讲话—写感悟—见行动”三个环节,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在北京孔庙国子监一日游學活动中,参观、听讲座、参与互动式主题教育活动中,追寻圣贤,感受传统;在山东孔孟故里游学活动中,学生参观体验,对儒家文化以及儒学的思想内核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设置“君子日”“孝亲日”等主题日,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入现实生活;开展“扬国学长风,做彬彬君子”等主题教育活动,设立“传统文化月”,集中进行相关传统文化的宣传;校级社团诸如汉服社、辩论社等组织与《论语》精髓思想相关的活动。这些综合性实践活动丰富了《论语》的教学形式,使传统文化不仅进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走进了他们的现实生活,走进了他们的心灵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