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教学设计: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

2018-09-27孙重阳孙德志刘国康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设计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

孙重阳 孙德志 刘国康

【摘 要】基于整体视角的单元教学设计,统整学科知识逻辑发展顺序、教材文本呈现顺序及学生认知心理顺序,是实现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阐明了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与价值、现状与困扰,并结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论述了单元教学设计的“ADDIE”模型。

【关键词】单元教学设计;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51-0052-03

【作者简介】1.孙重阳,江苏省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83)教师,二级教师;2.孙德志,江苏省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83)副校长,高级教师;3.刘国康,江苏省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83)教师,高级教师。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标志着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层面提出的“立德树人”育人总目标,落实到基础教育中呈现为学科核心素养,而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又该怎样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中指出“应注重学科内容选择、活动设计的有机联系”,强调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设计。

然而当前传统教学设计仍然存在两种误区——聚焦活动的教学和聚焦灌输的教学[1],前者没有明确学习体验如何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后者缺少明确的大概念来引导教学,缺乏为确保学习效果而进行的教学设计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必然以教材为依托,但若把教材视为教学大纲,这是一种误解,因为教材只是一种工具而已,甚至存在明显缺陷和不足,其中陈述的内容通常有助于总结已知的事实,但是也可能会抑制更深入的理解。因此,教师作为教学设计师,在“教”之前应做些准备:依据学科知识逻辑发展顺序、教材文本呈现顺序及学生认知心理顺序,设计真实的体验、恰当的问题、可行的探究,在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构建新的教学单元。

一、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与价值

“单元教学”的萌芽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的欧美,其主导人物德克乐利提出了教学“整体化”和“兴趣中心”的原则。[2]整体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中的各个相关因子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在各个教学因子发挥最大功能的基础上,使教学过程最优化,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不是单纯的知识点传输与技能训练的安排,而是教师基于学科素养,思考怎样描绘基于一定目标与主题而展开探究活动叙事的活动[3],目的是为了创造优质的教学,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要求以各学科具体核心素养为纲领,整合学科核心观念,精选与重组学科内容,倡导学科“大主题”与“大过程”的教学,摆脱孤立的课时视角,以“大观念”视野统领全局。对教师而言,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便于其更好地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将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在单元教学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教师要梳理教材内容,重新理解学科知识逻辑结构,整合和优化各项因素,进一步提升个人教学宏观把控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对学生而言,一方面跳出零散的知识点,在“大观念”的统领下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利于其进入深度学习,提升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单元教学课时的进阶设计,有利于学生逐级完善学科观念,掌握学科本质,进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二、单元教学设计的现状与困扰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來,教学领域自发地刮起一阵单元教学研究热。1988年的统编中学语文教材就已本着优化“单元教学”的原则重新编排,每册八个单元,每个单元五篇,听说读写综合训练。遗憾的是,此时的单元教学停留在组织形式层面,即并未从整体的角度把握不同篇目的地位,未深入剖析同一单元不同篇目之间横向逻辑关联、纵向层级递进;也忽视了不同单元之间基于某种共通性从而实现“打通式教学”的可能。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体现为单篇教学、平均用力、知识的碎片化和学科结构的零散化。近年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与研究[4],已初见端倪,如陈彩虹、赵琴等在阐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基本诉求。

当下,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尚处在探索阶段,面临诸多问题。一是教材编排的桎梏。传统教学以教材编排顺序为标准,而当前教材的内容仍呈现出主题式、模块化的特征,如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以知识结构为模块,政治、历史、地理则以知识结构和主题意义为模块,这就缺乏功能价值的引导,基于知识点的教材单元呈现出零碎化的特征,缺乏统整性。二是教师对课程及教材的理解有偏差。课程标准作为顶层指导,直接决定着学生发展走向,教材则作为具体载体,影响着学生的真实发展,但两者的落实还需要教师的执行,若教师自身总是基于知识点并以课时的微视角解读教材或课标,就将学科内容分解成孤立的模块,不利于学生在系统的学科知识、素养环境中成长。三是教师教学方式有待改变。传统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不注重学生思维和素养的系统发展,当课程理念变革时,教师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及时跟进,因此教学效果不佳。

三、单元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型

明确了单元教学设计的价值与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就要面临如何开展单元教学设计的问题,即厘清单元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和一般流程。从不同的教学角度和目标出发,就有不同的单元教学设计方式。如基于知识点教学的“目标—达成—评价”方式,基于学生活动经验的“主题—探究—表达”方式。而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一般遵循“ADDIE”模型,该模型包含六项基本要素,即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评价(Evaluation)。[5]现结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四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进行说明。

1.“分析”:明确教学目标。

分析是单元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是明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其目的在于对整个教学的前提条件做宏观把控。教学分析一般从学习者特征和学习任务两个方面着手,即立足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结合教学内容和主题,从而明确教学目标。“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这一单元,主要介绍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和作用,实际上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学习了氮气的简单性质,并初步了解了氮肥的重要作用,因此具备从知识认知向观念形成转变的基础。基于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探究从氮的单质向氮的化合物转变的过程,而此正好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本单元以“自然界中的氮循环”为教学大主题,明确了发展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教学目标。

2.“设计”:进行教材研究。

设计是基于单元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和研究,初步搭建单元教学框架的过程,是单元教学设计中的关键环节。研究教材主要是厘清教学单元内各模块内容间的关联性,把相对孤立部分进行相互衔接与联通形成整体性布局,以完整的活动过程统筹单元教学。“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主要的内容涉及氮的氧化物、氮肥和硝酸三个模块,教材以氮的单质为起点,以氮的化合物为终点。从起点指向终点,即为氮元素的固定,而“固氮”来源主要是空气,变成的含氮化合物最终会被植物吸收转化成粮食而做成面包,因此提炼出统领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为“空气‘变面包”,以促进学生形成化学变化观念。

3.“开发”:梳理单元计划。

依据单元教学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主题和活动,细化单元教学具体课时及其内容是单元教学设计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的有力保障。从单元整体要发展的核心素养出发,注重各课时之间的承接关系,开发完整的单元教学系统。在“空气‘变面包”教学活动的统整下,本单元调整原教材顺序,围绕着三种“固氮”方式设置成三个课时:(1)第一课时“自然固氮”,介绍氮气转变为氮的氧化物再转变为硝酸以及硝酸的性质;(2)第二课时“人工固氮”,学习氨气及铵盐的性质;(3)第三课时“生物固氮”,进行单元总结并阐述自然界氮的循环及其对生命的意义。

4.“实施”:运用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借助问题解决的实践培育起来的,因此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要借助多种教学策略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如在化学学科中一方面可以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设置实验探究,提高学生探究欲望。在本单元教学第一课时实践中,以讨论面包组成原料为情境引入,立刻引起学生的关注,随后抛出“空气‘变面包”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在问题的驱動下,师生一起探究氮气在自然界中如何转变成含氮的盐,并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及硝酸的化学性质。整堂课以问题解决为导线,承载着化学变化观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5.“评价”:进行教学反馈。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任务是否达到课标要求,需要进行及时的教学反馈。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课堂及时诊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达成情况,另一方面课后教师及时反思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及课堂教学处理情况,促使“目标、教学、评价”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这一单元教学中,课堂应及时检测学生对化学反应及转化过程的掌握情况,课后要通过访谈、问答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化学物质的价值认知情况以及化学观念形成水平,并根据访谈结果总结和修正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基于单元教学设计促进课堂教学转型,探求适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及方法,这不仅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思维、习惯做法的挑战,更是对学生学习方式、学习品质的一种变革及提升。

【参考文献】

[1]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张丕峰.单元设计: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7).

[3]钟启泉.学会“单元设计”[N].中国教育报,2015-6-12.

[4]张肇丰.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第十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6(02).

[5]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01).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设计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之我见
探析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的单元教学设计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立体化”的开放式课堂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