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生成”,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8-09-27唐文国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8年7期
关键词:春联重难点思维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里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如何巧用“生成”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呢?

一、 创造生成,发展思维

这里所说的“创造生成”,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的需要创设出来的某个教学动态过程,学生以为是课堂上即兴发生的。这个过程如果运用得好,将有助于推动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优化教学效果。

那么“生成”如何“创造”呢?

根据教学任务创造。一次,去听一位老师的作文课,铃声响过,简单的开场之后,老师突然双手捂着肚子,双眉紧蹙,嘴里轻轻发出“哎哟”声。这时有同学问道:“老师,您怎么了?”“老师,您没事吧?”老师轻轻地说:“没事的,我突然胃有点疼。”又有同学说:“老师,您坐下休息一下。”“老师,我去给您倒杯热水,喝点热水会舒服一些。”说着,这位同学就冲出教室,不一会儿端来一杯热水,递到了老师的手里。又有同学问:“老师,您办公室有药吗?我给您拿去。”老师说:“没有药,没事的,一会儿就会好的。”老师又放低声音轻轻地说:“同学们,今天的作文课老师就不讲了,你们就把刚才发生的事情经过写下来吧,要重点写清楚大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教室异常安静,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接下来,老师请两位学生把自己写的片段放到投影上读给大家听,读后请其他同学进行评议,帮助提修改意见,课堂效果非常好。创造的这一情境,让学生言之有物,由于是刚刚发生的,学生亲自参与事情的过程,学生能够言之有序,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教学任务不知不觉地完成了。

根据教学重难点创造。教学重难点的落实与突破是教学目标达成的关键,有时“不经意”的“生成”,会使教学重难点土崩瓦解。一次,我教《春联》一课,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春联特点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欣赏几副春联。好吗?(教师说着,便走近讲台去拿课前准备好的几副大红春联,刚把春联拿起,却“不小心”散落到了地上)糟了,糟了,这春联乱了,怎么办?谁来帮老师整理整理。(请六名学生上台)

师:你们讨论讨论这三副春联该怎么整理。(六名学生组成临时学习小组边读边讨论)

生1:我觉得“高居宝地财兴旺,福照家门富生辉”是一副,因为它们都是七个字,字数相等。

生2:我觉得“绿柳迎春舞,青山披锦绣”是一副,因为它们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生3:我不同意。因为“舞”是第三声,“绣”是第四声,它们都是仄声。春联应该是仄起平收。我觉得“绿柳迎春舞,红花应节开”是一副,“青山披锦绣,绿水润中华”是一副,因为这样都做到了字数相等,词类相当,仄起平收。

在这个创造的“生成”环节,不仅进一步落实了《春联》一课的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二、 诱发生成,发展思维

虽说“生成”是即兴发生稍纵即逝的,但是,有时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的情境诱发出“生成”资源,激发学生思维。

一日,教学卢纶的《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在经过通读、熟读等教学环节之后,我引导学生:大雁,同學们看过吗?

生1:我在电视上看过。

生2:我在动物园里看过。

生3:我以前读过的课文上说,秋天到了,一群大雁向南飞……

生3还没有把话说完,有一个同学急着插话说:“老师,这首诗写得不对吧,大雁在秋天就飞向南方了,而这首诗里还说‘大雪满弓刀,秋天哪来的大雪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同学们的思维被激发了。有的说,这首诗是写错了。有的说,作者是大诗人,怎么会写错呢?有的说,他读过一本课外书,上面写夏天还下雪呢?我并不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大家把这个问题带回家进行探究。通过探究,第二天上课,同学们的意见基本一致:这首诗写得没有错,塞外秋天下雪的现象是会发生的,有一首诗中说:“胡天八月即飞雪。”

这一“生成”是在老师的诱发下产生的,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毕竟是有限的,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告诉”远不如学生“经历发现”效果好。教师诱发这一“生成”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时在无疑处存疑,在有疑处解疑。在存疑和解疑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 优化生成,发展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学生难免对课堂的生成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这就需要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优化课堂生成,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课堂上,我正在执教白居易的《池上》一诗,一个女生坐在下面小声嘀咕了一句:“这个小孩子画得不好。”我转过头去问她:“你刚才说什么?”“课文插图上这个小孩子画得不好。”她又说了一遍。我转而问大家:“小蔡同学说书上这个小娃画得不好,你们认为呢?”正当大家要举手发言时,我说:“不急,先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吧。”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有的说,画得蛮好的,小孩胖乎乎笑眯眯的,很可爱;有的说,画得不好,因为小娃直直地站在小艇上撑着竹篙,从他的动作和表情上一点都看不出“偷采白莲”的感觉;有的说,小娃很天真,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偷”,不然他能“不解藏踪迹”啊!我觉得这样画,更能看出小娃天真可爱。经过一番讨论,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并逐步把思维引向了深入,同学们对诗眼“偷”字有了更深的理解,更能感受到小娃的天真可爱。

总之,语文教学不单单只是关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提升和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巧用“生成”,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是很不错的方法之一。当然,这其间需要教师的智慧和机智,以及对教育教学的理解。

(唐文国,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阳光分校校长)

猜你喜欢

春联重难点思维能力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新春联
培养思维能力
新春联
培养思维能力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