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进行手术的肺癌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
2018-09-27王秋晨史守梅
石 丽,王秋晨,史守梅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1)
进行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肺癌的常用方式。此类手术的创伤较大,患者在手术后可出现剧烈的疼痛感。手术后出现疼痛感可导致患者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延缓其康复的进程。研究发现[1],对进行手术的胃癌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轻其疼痛感,进而确保其手术的效果。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对进行手术的肺癌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进行手术的70例肺癌患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疼痛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在疼痛护理组中,有男性20例,女性15例,其平均年龄为(42.8±15.4)岁。在常规护理组中,有男性19例,女性16例,其平均年龄为(42.5±15.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在这些患者的围手术期,均对其进行常规护理。进行常规护理的方法是: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了解其一般情况,告知其手术前的注意事项,帮助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常规检查。手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其引流管、排痰等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疼痛护理组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干预。进行疼痛护理干预的方法是:手术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疼痛的程度进行分级[2]。根据三级镇痛原则为患者使用镇痛药进行治疗。患者服药后,观察其药物的镇痛效果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同时,使用不同的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感。1)药物止痛法。(1)为患者静脉滴注地佐辛或凯纷短效镇痛药。(2)局部外贴芬太尼透皮贴长效止痛药。2)放松止痛法。在幽静的环境中,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或有效的咳嗽。3)注意力转移法。护理人员为患者播放喜欢的影视节目或音乐,与其进行交流,以转移其注意力。此方法适用于疼痛症状较轻的患者。帮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适当地安抚患者[3]。同时,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情绪状态适当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患者的病情,多鼓励、安慰患者,告知其肺癌手术后出现疼痛的原因,同时为其讲解长期服用镇痛药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引导其正确认识疼痛,以免其出现药物依赖。
1.3 评定标准
1)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当天、手术后第3d及第7d其疼痛的程度。2)使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该调查表中包括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选项。总满意率=(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手术当天、手术后的第3d及第7d,疼痛护理组患者VAS的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其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不同时间其VAS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不同时间其VAS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手术当天 手术后第3d 手术后第7d疼痛护理组 35 6.8±1.2 4.1±0.6 3.3±0.4常规护理组 35 7.9±1.4 5.7±1.1 4.2±0.5 t值 5.12 5.58 4.37 P值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此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肿瘤的发生部位、病理类型、有无出现转移及发生并发症、患者机体的耐受性决定了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早期肺癌患者的症状较轻,有的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研究发现,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得比较早,且程度较重。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得比较晚,且程度较轻,有的患者甚至无任何不适的症状。此类肺癌患者的病情常在体检时被确诊。进行肺癌根治术等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肺癌的首选方法。患者在手术后易出现疼痛感,进而使其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不仅会影响患者手术后身体的恢复,同时也会影响其生活质量[4]。对进行手术的肺癌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的目的是缓解其疼痛感,减轻其心理负担,减少疼痛对其肌肉、神经的损伤。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进行手术的肺癌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