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8-09-27陈小燕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5期
关键词:上肢偏瘫患肢

陈小燕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新仁慈医院,江苏 盐城 224500)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此病主要是由脑部发生血液循环障碍所致[1]。40岁以上的人群是此病的高发群体,且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秦璇等[3]研究指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探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笔者对65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了平行对照试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65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为江苏省盐城市滨海新仁慈医院在2017年 5月至 10月期间收治的患者。按照双色球抽签法将这65例患者分为比照组(双色球为单号的患者,共32例)和研究组(双色球为双号的患者,共33例)。在比照组患者中,有男21例(占65.63%),女11例(占34.37%);其年龄为42~79岁,平均年龄为(60.42±5.53)岁;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28例(占87.50%),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4例(占12.50%)。上肢发生偏瘫的患者有13例(占40.63%),下肢发生偏瘫的患者有15例(占46.87%),上肢和下肢同时发生偏瘫的患者有4例(占12.50%)。在研究组患者中,有男23例(占69.70%),女10例(占30.30%);其年龄为45~78岁,平均年龄为(61.37±5.38)岁;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27例(占81.82%),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6例(占18.18%)。上肢发生偏瘫的患者有14例(占42.42%),下肢发生偏瘫的患者有16例(占48.48%),上肢和下肢同时发生偏瘫的患者有3例(占9.09%)。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中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溶栓(发病至入院的时间在4.5h以内的患者可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发病至入院的时间在6h以内的患者可接受动脉溶栓治疗)、抗凝、降颅内压、保护脑神经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对两组患者中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脱水、降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血糖及保护脑神经等治疗。同时,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输液护理、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方法是:1)心理护理。在患者的病情稳定且意识恢复后,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向其讲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安慰、鼓励等情感支持,以改善其负面情绪。告知患者对其进行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提高其对康复护理的依从性。2)指导患者进行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指导并协助其交替采取仰卧位、健侧卧位等不同的体位卧床,每隔2~3h帮助患者调整1次体位。及早协助患者进行患肢关节的被动训练,帮助其活动患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指(趾)关节等,按摩其上述关节周围的肌肉,以增加其肌力,防止其发生肌肉萎缩或痉挛。采用缓慢、轻柔、有节律的按摩手法对患者进行按摩。指导患者平躺在病床上,缓慢地抬高腰腹部,以增加其腰腹部的肌力。在此过程中要叮嘱患者合理控制力度和动作幅度,避免使其腰腹部的肌肉出现疼痛感。待患者患肢的肌力明显改善后,指导其在床上进行自主翻身、屈伸关节、抬腿、进食、松拳握拳、扩胸、深呼吸、抓捏等运动。3)指导患者进行坐位耐力训练。待患者患肢的运动功能逐渐恢复后,指导其进行坐位耐力训练。在训练前期,应将患者的床头适当地摇高,以支撑其偏瘫一侧的肢体。指导患者从半坐位开始进行训练,慢慢过度至进行坐位训练,并逐渐延长其训练的时间。指导患者在坐下时尽量将身体前倾,并使其膝部保持屈曲的姿势。之后指导患者进行坐位提腿训练、踏步训练和蹬圆木训练等,以增加其患肢的肌力和协调性。4)指导患者进行站立训练、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身体前倾、双腿后移、伸膝站起、双膝前移等站立训练,然后逐步指导其进行扶持站立和徒手站立。指导患者逐渐延长站立的时间,不可急于求成。指导患者在家人的搀扶下进行步行训练,然后逐渐进行扶杖步行训练。待患者可自行行走时,指导其进行跨越障碍物训练、上下台阶训练等。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患者家属要一直陪伴在患者的身边,给予其帮助和鼓励。

1.3 观察指标

进行护理前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估两组患者上肢和下肢的运动功能。FMA的满分为100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上肢和下肢的运动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接受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上肢和下肢的FMA评分均高于比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上肢及下肢FMA评分的对比(分,±s)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上肢及下肢FMA评分的对比(分,±s)

注:与比照组护理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上肢的FMA评分 下肢的FMA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33 40.09±7.02 69.56±9.45* 37.79±7.18 67.94±9.67*比照组 32 40.58±7.83 53.61±8.30 38.23±7.31 59.29±8.82

3 讨论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从而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4]。宁阳等[5]研究认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减轻其临床症状,提高其患肢的运动功能。朱天云等[6]研究指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促进其受损神经元的再生,重建其大脑的侧支循环,促使其大脑皮层进行功能重组,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其临床症状。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上肢和下肢的FMA评分均高于比照组患者,P<0.05。这与朱天云等[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笔者认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前,应先对其实施心理疏导,以改善其负面情绪,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工作。2)在进行康复护理时要以患者的自身安全为第一原则,不可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地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8]。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其运动功能。此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上肢偏瘫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