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体演变史浅研与现代应用实践
2018-09-27秦金璐邵阳学院湖南邵阳422000
秦金璐(邵阳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一般认为,我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一般认为是汉字的开始,其字体结构,突破象形绘画,进入了会意字盛行的时期。从书写书法的角度观察,这种刻于龟壳和兽骨上的文字,笔画刚劲简洁;据研究发现从周代开始在青铜器上发现了钟鼎文和石鼓文,均为大篆字体,代表着汉字进入形声文字时期,因在铜器上雕刻,配合使用的字体也非常大气庄重。
东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割据,百家争鸣,文字异样。直到秦国大一统时期,统一六国文字,修剪笔画繁杂的大篆,创立小篆。与此同时,狱吏程邈整理民间流行字体,开始由狱吏书写文书时使用,提高写作速度,故称为“隶书”,也因为时代被称为“秦隶”。隶书将小篆字形改圆为方,笔画由曲改直,结构由繁到简,可谓汉字的一次重大变革。
书法大胜时期出现在西汉至东晋期间,为书法最鼎盛时期。西汉时,将秦隶进行艺术加工,使撇捺分明,笔画规律,字形整齐雄健,被称为“汉隶”。东汉时,取汉隶两分,小篆八分综合而成为八分书。史游及张芝解散隶书,随意变化字形,成为草书。东汉末年,刘德昇综合八分书与草书设计出行书。行书书写方便,深受民间老百姓的喜欢。王次仲宇钟繇吸取汉隶的稳健、八分书的优美和行书的简洁创制真书。真书不仅确定了汉字的笔画结构,且确定各基本笔画的形状与书写顺序,成为新的写字方法-楷法,又称楷书。此种书法广泛应用于三国至南北朝时期,尤其多用在北魏时期的碑铭石刻,后人称为魏碑体。东晋时期,书法大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集前人书法之大成,另创一种矫健俊秀的真书,在当时被推崇为我国书法正宗。隋唐之后,出现了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苏轼等书法家,笔画形式自成一体,各具风格,但都是以真书为基础。
我国雕版印刷始于唐末而盛于宋代。挑选出善于书写的人进行抄写后刻板,因各人字体不同,给刻板工作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刻工师傅们逐渐将楷书的笔画刻成横细竖粗,转角处高耸等特征,成为宋体之雏形。至明代,则发展为十分严密规整的肤廓字,后人称为老宋体。其字形特征为自省正方,横细竖粗,菱角分明,结构更为定型。并且易学易刻,称为至今最常用的印刷字体。
近年来,字体更趋于多样化,其中包括方正字库和汉仪字库等等,如将老宋体演变成各种样式,缩小横竖笔画粗细的差距,保留其他特征,成为清晰度更高的新宋体;用较细但相同粗细的笔画,将转角、挑、勾进行夸张变形,成为刚劲清秀的仿宋体;用相同粗细的笔画,但抹掉棱角,成为醒目淳朴的等线体或细线体;靠变更宋体的外形形成长宋体、扁宋体或倾斜宋体;适当变化基本笔画形状与结构,成为各种美术字。此外,将魏碑体的撇、捺、转折及棱角适当夸张,使字形更雄伟豪放,成为新魏体。为了加快写作的速度,用钢笔写成粗细匀称、工整悦目的魏体和楷体等。
汉字字体演变
不知不觉中,字体正在更广泛地与我们的生活产生交集:在广告中,字体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炫酷;在电子设备上,现在不仅能打出彩色动画字体,用户还能通过手机应用自创字库;在企业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定制企业字体,并联合字库出品明星手写字体、IP 定制字体等。我国字库行业伴着互联网的东风,正在进入创新涌现、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字库行业虽是不易被人关注的‘幕后行业’,却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街上看到的招牌,我们在手机里阅读的文本,每一个字都是字体设计师一笔一画制作的。”汉仪字库市场部部长杜立平介绍说。“我经历过字体设计的铅与火时代,光与电时代,现在又来到了互联网时代。”著名字体设计师朱志伟见证了中文字库从弱到强再到繁荣的历程,入行近50年的他如今还坚持在字体设计的第一线,“这是中国字体设计最好的时代。
为满足市场越来越强烈的个性化需求,引入新技术,创新字体表现显得很紧迫。乐喵体是近年来面向互联网市场的字体代表。“这款字体灵感来自于猫的姿态,给人活泼个性的感觉。”乐喵体设计者、汉仪字库高级字体设计师刘宇介绍,这款字体主要面向手机平台制作,因此充分考虑了互联网用户喜好。乐喵体推出后立刻引发了下载风潮,当年便荣获小米年度最受欢迎字体奖。为满足市场越来越强烈的个性化需求,引入新技术,创新字体表现显得很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