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高职《输血检验技术》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18-09-27徐文慧赵学芳陆玉霞徐廷云
徐文慧,陈 瑶,赵学芳,陆玉霞,徐廷云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9)
医学检验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目标是培养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1]。《输血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课程实践性强,其实践教学以就业为导向,所对应的专业就业岗位“输血科”、“血库”等岗位具有较强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在掌握相关原理的基础上牢固掌握输血相关的各项操作技能,学会对人类血型进行鉴定分析,为输血提供安全保证。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有所变化。部分学生出现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纪律松散等学习倦怠现象,《输血检验技术》课程学生不及格率有逐年递增趋势。为有效转变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促进学生积极投入专业课程的学习,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结合课程特点及学生在前期专业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本院2015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输血检验技术》课程中开展了以合作学习为基础的实践教学。合作学习主要强调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合作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共同发展,提高学习效率[2]。
1 学生学情调查
针对本院2013级、2014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成绩出现不及格率上升的情况,对2015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了专业教学情况专项调查。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78%的学生认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多、难度大,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中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89%的学生能认识到专业实践课的重要性,基本掌握了前期所学医学检验专业基本操作技能,但还需进一步强化巩固。
调查结果同时也反映出有部分学生存在专业认同感低,学习动力不足,对专业实践的重视度不够等现象。部分学生由于前期已学课程的学习成绩不佳,感到学习压力较大,主观上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自信心不足。调查结果显示有部分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较低,处于学习倦怠状态。
2 合作学习的实施
2.1合理分组,优化成员结构 建立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模式顺利开展的前提保障。合作学习需要每位成员付出努力,彼此帮助共同完成学习目标[3]。班主任协助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及个体间差异,以学生自愿并兼顾有效的原则,优化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结构。将学习基础不一的学生有目的地组合在一组,以前期专业课程出现不及格的学生为重点提高对象,同时注意性别、性格、城乡地区的搭配。
2.2明确教学目标,树立责任意识 通过分析专业发展趋势,明确行业要求以及就业形势,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教师对合作小组成员分别明确要求,要求小组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在听课、实践操作、作业等各环节注意督促带动后进同学,并能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促进自身学习,锻炼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起到共赢的学习效果。同时,对学习倦怠情况严重的后进生进行个别谈话,针对学生的突出问题剖析引导,鼓励学生积极融入到合作学习中去,增强学习自信心,主动培养专业学习能力,逐步提高专业技能,为实习、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2.3管教管导,注重实效 《输血检验技术》是学生在前期学习了《临床基础检验》《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免疫学检验》等专业课程基础上开设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医学检验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但要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还需在后期的专业课程学习中不断强化巩固。教学过程中加强课堂管理,及时发现各合作小组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关注学生操作细节,对难点重点操作适时示教。
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以严谨细致的实验态度完成各项操作,督促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提高课堂效率,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学好这门专业课程是十分重要的。
3 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评价
3.1调查问卷反馈结果 2015级《输血检验技术》教学完成后进行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以合作学习为基础的实践教学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学生反馈合作学习有效激发了学习动力,实践中逐步变被动为主动,在合作中增强了同学间的专业知识交流,拓展了实验思维,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在ABO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抗体效价测定等实验项目中,合作学习体现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的多样性等优势,强化了对知识点的掌握,增强了实验分析能力。
3.2考试成绩情况分析 近3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输血检验技术》期末考试成绩的比较结果显示,2015级《输血检验技术》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率较2013级、2014级有明显下降,见表1。
表1 2013-2015级《输血检验技术》期末成绩情况
2014级《输血检验技术》期末成绩不及格率上升,并呈两极分化的现象。在2015级该课程实践教学中进行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2015级较2014级不及格率有明显下降,经χ2检验不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9,P=0.029),2015级《输血检验技术》不及格率得到了有效控制,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4 讨 论
输血医学的快速发展对从事输血医学研究和临床输血工作人员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对培养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输血医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4]。加强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适应现代临床医学发展,造就适用型高级医学人才的关键所在[5]。 面对生源结构、学生学情的变化,为保证教学质量,积极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合作学习通过交流、探讨,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合作学习在2015级《输血检验技术》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控制了不及格率,全面改善了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
行之有效的合作学习能调动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引导后进生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后进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后进生是相对和暂时的,只要教和学方法妥当,后进生也能转变成优秀生[6]。充分发挥授课教师的作用,对后进生的转化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7]。教师在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同时,还应注重教学研究,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实现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医学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