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网联特种设备监管平台的构建
——以移动式承压设备为例

2018-09-27刘三江陈祖志黄强华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18年8期
关键词:移动式特种设备智能网

刘三江 陈祖志 黄强华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北京 100029)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拉开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幕,正在给各行各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迅速改变着传统的经济模式、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为了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行动,布局和谋划新模式、新业态。智能网联汽车通过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保证车辆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是新业态的代表和典范。特种设备行业也在深入思考和孕育“智能检验”“智慧监管”“智能制造”“现代化使用管理”等新业态的发展[2-11]。2016年,时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提出“互联网+质检”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特种设备”的发展。

移动式承压类特种设备(包括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以下简称“移动式承压设备”)量大面广、移动性强、环节多,管理、检验、监管等工作难度大,是目前特种设备行业谋划新业态的重点。将智能网联技术理念引入移动式承压设备,构建智能网联移动式承压设备,实现设备生产、使用、检验、监管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新模式,具有现实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典型移动式承压设备动态风险监管关键技术研究”拟构建“移动式承压设备动态风险监管平台”,结合该课题要求,引入“智能网联”技术理念,搭建“智能网联移动式承压设备动态风险监管平台”,对移动式承压设备安全监管及新业态发展具有较大的支撑作用。本文介绍该平台建设的技术路线、关键技术的解决思路,并展望支撑移动式承压设备新业态、新模式的应用前景,为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工作提供指导。

1 平台构建技术路线

“智能网联移动式承压设备动态风险监管平台”构建的总体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综合运用先进传感器、无线传感器、二维码、RFID、北斗导航等物联网技术,采集移动式承压设备运行、安全状态实时数据,通过网络舆情监测软件采集网络、电视、报纸、投诉等相关社会信息,将监测信息、社会信息与设备的生产、使用、运营、检验、监察、日常运行等基本信息进行汇聚与整合,再与质检部门内或相关部门的公共数据库(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的金质工程数据库、全国特种设备公示信息查询系统、全国移动式压力容器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等)进行交互与共享。对上述所有信息数据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等处理后装载入数据仓库,构建起移动式承压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链。开发基于大数据的安全评价、损伤诊断、风险分析、风险评估、事故预测、寿命预测等模型,结合数据查询、可视化、统计分析等功能开发,根据生产、使用、检验、监管等不同环节的实际需要构造相应的应用模块,建立应用模块与全生命周期数据链条的接口、数据交换、处理,实现质量监测、追溯与风险监测、危险报警以及损伤在线监测、监督管理辅助决策等功能,满足“智慧监管”“智能检验”“现代化管理”“智能制造”“智能网联特种设备”等新业态发展需要。

图1 “智能网联移动式承压设备动态风险监管平台”构建技术路线

2 移动式承压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链建立

建立移动式承压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链是构建“智能网联移动式承压设备动态风险监管平台”的基础。

2.1 数据源

构建移动式承压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链,首先必须明确数据来源,应尽可能将设备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事项都纳入数据管理。由于数据来源复杂多样,数据维度较多,数据格式不统一,既有结构化数据(可用二维表结构来逻辑表达和实现的数据),也有非结构化数据(不具有预定义模型或未以预定义方式组织的数据,如办公文档、文本、图片、XML、HTML、各类报表、图像和音频/视频信息等),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可用性、共享性、可交互性等,必须制定数据的命名、术语、分类、格式、数据元、采集、接口、处理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还需要进行数据可信度、优先级等的划分。目前,我国国家层面和地方质检部门相继建立了一些信息系统和平台,但是这些系统各自独立,分析、处理、研判相对孤立和封闭,无法实现关联共享和综合应用,形成大量“孤岛”信息,其中根本原因就是缺少统一的数据规范和标准。

图1中给出了移动式承压设备数据的主要来源,其中设计信息、制造信息、经营信息、使用信息、充装信息、卸载信息、改造信息、维修信息、检验信息、监察信息、运行状态信息属于基础信息,可以通过对相关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梳理,并依据国家有关规范标准,提出各类信息的数据元,全国物品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特种设备编码与标识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7/SC2)已在开展相关工作,正在组织制定国家标准《特种设备信息资源管理 数据元规范第1部分:气瓶》,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中对气瓶的基本属性、制造信息、使用登记信息、充装信息、检验信息、电子标签信息的数据元基本要求做了规范。

监测信息是数据的重要来源,采用物联网技术对移动式承压设备的运行和安全状态、地理位置等信息进行主动式监测是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也是设备生产、运营、管理的智能化、智慧化、现代化、精细化将主要依赖的信息来源。目前我国移动式承压设备监测的参数还较少,不能真实、动态的反映移动式承压设备安全运行状态监测的需要,急需发展相应的技术,通过对移动式承压设备的损伤、失效、事故以及运行异常案例的系统分析,构建移动式承压设备安全状态参数指标体系,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安全等多方面的因素,提出一套严密的监测指标体系,并研制开发适用于移动式承压设备的安全状态参数监测系统,以对移动式承压设备关键环节和重要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社会信息主要是以微信、微博、论坛、投稿箱、投诉建议为代表的舆论数据,这类数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主要代表了社会公众对安全方面的认知和诉求。

原国家质检总局已经建立行政许可、舆情监测、事故管理等方面的10余套信息系统,山东、江苏、浙江、四川、贵州等地方质检部门已经建立区域性的信息化平台和动态监管系统[3-10],应建立与这些平台之间的数据接口以及交互、融合机制,实现数据共享和平台之间互联互通。

2.2 数据获取

设计信息、制造信息、经营信息、使用信息、充装信息、卸载信息、改造信息、维修信息、检验信息、监察信息、运行状态信息一般以实物、记录、报告、图纸、工艺文件、照片等形式表现,可以是纸质版,也可以是电子版,通常需要手工录入平台,如果是电子版,且格式规范,也可以直接导入,另外还可以通过二维码、电子标签等途径提取。不同单位、设备的信息记录往往不同,其中有些是无用的数据,首先需要确定各种信息的数据元规范,再根据规范的要求将有用的信息纳入到平台中。

监测数据是通过物联网自动上传,物联网是把传感器、传感器网络技术、射频识别技术、通信网与互联网技术、智能运算技术等相结合,进行人和物理世界的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如图2所示,移动式承压设备的温度、压力、液位、振动、泄漏、运动加速度、地理位置以及壁厚减薄、腐蚀等损伤均可以通过物联网进行监测,物联网数据的传输必须具有满足要求的速度。

相关平台的共享数据可以通过平台之间的接口直接导入,如果两个平台之间数据规范标准不一致,则也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从一个平台录入另一个平台。网络舆情数据是通过专门舆情监测软件导入或是通过人工录入。

图2 物联网结构框图

2.3 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前,需要进行清洗、集成、转换、规约、筛选、融合、标准化、整合、装载等一系列的处理,以提高数据质量,更好地适应下一步的数据挖掘处理。

1)数据清洗。海量的原始数据中可能存在残缺数据、错误数据和重复数据,严重影响到后续数据挖掘建模的执行效率,甚至可能导致挖掘结果的偏差,数据清洗通过删除、纠正、检查、估算等方法对这些“脏数据”进行处理。

2)数据集成。不同来源的信息可能包含相同的数据源,数据集成就是将多个数据源中的数据结合起来并统一存储,以避免出现重复储存等低效操作。

3)数据转换。将采集到的数据转换为数据存储规范所要求的格式,如对数转换、平方根转换、倒数转换等。

4)数据归约。数据归约是指在尽可能保持数据原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精简数据量,主要方法有特征规约、样本归约、特征值归约。

5)数据筛选。所获取的数据中有些没有价值,数据筛选是通过分类、聚类、关联等算法提取出有价值的数据,以提高收集存储的相关数据的可用性,更利于后期数据分析。

6)数据标准化。在数据存入数据仓库之前,需要先将数据标准化,利用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7)数据装载。数据装载是指将经过上述系列处理的数据保存到数据仓库中去。

对经过上述处理的数据进行存储,构建数据仓库(为了便于多维分析和多角度展示数据按特定模式进行存储所建立起来的关系型数据库),应按照以下基本要求进行:

1)大数据体系。平台所包含的数据具有体量巨大、来源多样、生成极快、多变等特性,符合大数据的特征[13-17],因此数据仓库应按照大数据体系来构建,我国正在加紧构建大数据标准体系,包括“分析总体技术要求”“分析过程模型”“安全指南”“全生命周期安全要求”“可视化工具通用要求”“存储结构规范”等方面的标准将相继出台,数据仓库的建立应尽可能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

2)云存储。大数据的多源异构、海量特性对存储技术提出了新要求,云存储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并节约存储空间,云存储对大数据的存储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云存储及其管理相关的标准体系也正在构建,可以作为工作依据。

3)其他。数据存储还需满足可动态更新、可扩展、可持续改进、便于维护;报表、报告、图样等在数据更新时应能联动,保持一致。此外,数据存储还应考虑高效、共享、开放、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2.4 数据运用

构建起移动式承压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链后,生产、运营、检验、监管等各个环节就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职责、权限、身份等原则从数据仓库中抽取数据,通过数据查询、可视化、加工处理、统计分析即可获得业务或服务工作所需要的信息,对于隐含在大数据中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手段挖掘出来,此外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嵌入安全评价、风险分析等应用模型,满足具体的业务工作需要。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应用模块,为开展相应的业务、服务工作提供支撑。

●2.4.1 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分析是为了适应海量、多源异构、非线性、高维性、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处理而应运而生的数据分析方法,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门学问,并仍在不断发展[15-17]。大数据分析已经在很多行业中成功应用,发现了很多新的规律,不断涌现优秀的研究成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大数据技术在特种设备行业的应用才刚开始,目前主要是集中在建设大数据信息平台[4-11],关于大数据分析应用成果只有少许报道[4]。

●2.4.2 统计分析

所构建的移动式承压设备数据仓库本质上是关于设备、人员、机构、状态、行为等方面的数据随时间、空间而变化的集合,里面蕴含大量设备本身的物理、化学、自然及管理等方面的规律,有些规律不能直接显现,需要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展示出来,引入大数据分析方法后,可以实现更深层规律的挖掘。建立移动式承压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链后,即可开展多维度、多角度、全方位的统计分析工作,既可针对单台或某类设备进行故障、损伤、失效、事故的统计,也可针对企业、机构、地区、行业进行质量、管理、安全整体状况等方面的统计,如基于安全监管的需求[12],可以进行设备登记数量、生产和作业人员情况、安全监察和检验情况、执法检查情况、事故情况和原因等方面的统计。

●2.4.3 应用模型嵌入

构建起移动式承压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链后,应将这些数据充分应用于设备安全保障工作中,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安全评价、风险分析、故障诊断、风险评估、失效分析、寿命预测等,前提是需要建立相应的基于大数据的安全评价模型、风险评估模型、寿命预测模型等,将所构建的模型嵌入智能网联移动式承压设备动态风险监管平台中,即可支撑移动式承压设备的定期检验、使用管理、安全监管等工作。

2.5 业务和服务数据的反馈

移动式承压设备生产、经营、使用、检验、监管各环节利用已经积累的数据指导完成相应的业务和服务工作,同时在业务和服务工作中又不断积累新的数据,将这些新数据进行反馈,将进一步丰富数据仓库,如此不断良性循环,可使数据仓库的数据数量和质量都不断提高。

3 基于大数据的应用模型开发

构建“智能网联移动式承压设备动态风险监管平台”,实现移动式承压设备故障、损伤的实时诊断以及动态风险评估、即时预警以及事故快速应急处置等应用功能,开发相应的基于大数据的诊断分析、动态风险评估、即时预警、快速应急处置等应用模型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目前,大数据建模的相关研究主要由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公司引领,在特种设备等工程应用领域,大数据建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传统数据建模方法相比,大数据建模需处理的数据规模更大、数据的使用范围更广,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技术强调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与管理,以及基于“大数据”的查询、统计与决策的简单应用,通常很简单的统计分析就可以揭示部分信息[13-14]。特种设备大数据建模是面向决策、优化、诊断、控制等应用,数据建模相对较为复杂,解决起来通常需要更深入的数据建模方法。

3.1 基于大数据的诊断分析模型

诊断分析是对设备所发生的故障、损伤进行预报和分析、判断,确定故障、损伤的部位、性质、类别、程度、原因等,指出故障、损伤发生和发展的趋势及其后果,提出控制、消除故障和损伤的调整、维修、治理的对策措施[18]。设备发生故障、损伤,会引起设备状态的变化,并体现在设备监测到的安全状态参数的变化上。建立了包含运行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的移动式承压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链后,就可以依据所构建的数据仓库,以大数据分析为手段进行移动式承压设备的实时诊断分析。

诊断分析模型是关于故障、损伤的类型、部位等与故障征兆(状态监测数据变化)之间关联关系,建立诊断分析模型是进行诊断分析的基础。建立移动式承压设备“基于大数据的诊断分析模型”是“典型移动式承压设备动态风险监管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的重要研究内容,目前项目组正在对此进行集中攻关,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是:首先,收集移动式承压设备故障、损伤及失效案例,总结归纳设备的故障、损伤模式;然后,对各种故障、损伤的监测参数特性进行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最后,总结归纳故障、损伤与设备自身材料、结构特性、环境条件以及状态监测参数之间关联关系式。

3.2 基于大数据的动态风险评估模型

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本质上是对风险进行识别、防控、治理,通过诊断分析方法识别出设备的故障、损伤模式后,下一步就是对每种故障、损伤引起失效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如何实时准确地获知设备当前的风险状态是设备安全保障领域急需解决的一个热点问题。

移动式承压设备装载在车辆上或随时搬运到不同的地方使用,在运输、搬运、装卸、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其载荷、外部环境条件等会随着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设备的失效可能性及失效后果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移动式承压设备的风险是基于时间和空间“动态”变化的,以专家知识经验为主的静态风险评估不适用于移动式承压设备的风险评估,需要采用实时动态风险评估技术,相应的需要开发实时风险评估模型。

在移动式承压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链基础上,可以开发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动态风险评估技术,通过建立基于大数据的风险评估模型并将之嵌入“移动式承压设备动态风险监管平台”中,即可实现对移动式承压设备动态风险的实时分析评估。“典型移动式承压设备动态风险监管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目前正在研究监管视角下基于安全状态参数的移动式承压设备风险评估方法,课题完成后将提出工程适用的动态风险评估方法,并开发出动态风险评估软件系统。

3.3 基于大数据的即时预警模型

预警是在风险不可接受的情况或事件发生之前,向相关单位发出紧急信号,报告危险情况,以避免危害在不知情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生,从而最大程度的减轻危害所造成损失的行为。

传统的预警技术是根据以往的规律总结或观测得到的可能性前兆提出预警。对移动式承压设备建立了全生命周期数据链基础上,可构建基于大数据的预警技术体系,相应的需要开发基于大数据的快速预警模型。首先,需要构建预警指标体系,面向不同单位,应根据其职责、实际工作需求提出不同的预警指标;其次,依据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结合大数据分析方法,确定预警指标的阈值;最后,需要建立预警系统和相应的预警工作机制。

3.4 基于大数据的快速应急模型

设备发生事故时,如果控制不当,容易造成事故后果并进一步扩大,甚至发生次生灾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特种设备可能发生的事故均应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对移动式设备,其外部环境随着位置移动而不断变化,因此难以制定统一的、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典型移动式承压设备动态风险监管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针对移动式承压设备,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快速应急处置新思路,课题将开发典型危险介质泄漏事故现场侦测技术,并搭建基于GIS的应急处置可视化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平台,一旦发生事故,将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及时生成有针对性的应急方案,指导现场应急处置。

4 平台应用构想

“智能网联移动式承压设备动态风险监管平台”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显著提升移动式承压设备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可以为移动式承压设备安全监管及新业态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4.1 支撑移动式承压设备“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19]。所谓智能制造,其内涵包括智能产品、智能生产、服务型制造三个方面。“移动式承压设备动态风险监管平台”对移动式承压设备的“智能制造”具有较大的支撑作用,是“智能气瓶”“智能长管拖车”等智能化产品实现的重要途径。首先,依靠加装的监测、预警及应急系统等传感系统和信息终端,可实现人、设备的智能信息交互,使设备能够自动感知自身安全状态和外部环境,并自动分析设备的故障、损伤情况及风险,对危险情况自动预警预报,对事故自动提出应急处置预案,同时可以进行状态调整,使得设备具有一定的“智能”,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其次,平台可以实现产品质量追溯、性能评估、故障与损伤分析,为设备结构改进、优化设计、合理制造及生产过程修正提供数据和信息,从而降低废次品与返修品率,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及产品的一致性。最后,通过平台,将使用单位和制造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实现实时信息交互,有利于制造单位提供更完善的产品售前、售后服务。

4.2 支撑移动式承压设备“现代化管理”

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于设备管理也应建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方法,“移动式承压设备动态风险监管平台”的建立,可以有效支撑移动式承压设备现代化管理体系的构建。首先,使用、运营单位可以在该平台基础上,结合先进的设备管理思想和方法,构建动态的设备管理工作平台,实现使用登记、生产组织、设备调度、维护保养、检验检测、档案记录、人员控制、安全检查等日常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自动化,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并利用对设备资产管理信息流与工作流的控制,使资产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其次,利用该平台可以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分析设备运行的好坏以及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在设备正常运行时即进行设备整体维修和保养,从而将失效和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延长安全运行周期,提高经济效益。此外,利用平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诊断分析、动态风险评估、即时预警等功能,可以实现设备故障和损伤预报、隐患提示、风险预警等,从而引导企业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措施;发生事故后,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应急调度,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快速生成应急预案,指导应急处置,减小事故后果。

4.3 支撑移动式承压设备“智能检验”

笔者已经在文献[1]中对特种设备“智能检验”新业态作了构想,本文构建的“智能网联移动式承压设备动态风险监管平台”可在检验过程网络化、损伤检测智能化、服务企业与政府精细化三个方面为“智能检验”提供有力的支撑。首先,可以在该平台基础上构建全过程网络化管理的检验工作平台,实现检验远程自动提醒、线上报检和受理、检验计划线上跟踪、检验工作动态实时显示、检验记录现场生成并上传以及检验报告出具、审核、审批、签章、存档、送达全环节在线上完成,从而可有效地避免设备检验超期,保证检验及时、工作规范、高质高效。其次,检验前,基于对平台全生命周期数据的分析,检验机构可以掌握特种设备安全和运行状况,有效分析和评估设备的损伤情况及安全风险,从而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检验方案,为精准检验奠定基础。另外,通过该平台,可以对设备壁厚、腐蚀、裂纹等损伤进行在线监测,以此代替人工现场检测,自动完成数据采集、处理、结果输出,并进行基于大数据的损伤识别和评价,从而实现检测过程的智能化。最后,通过平台可以实现检验机构与企业、政府之间的互联互通,减少服务中间环节,为企业服务由原来供单一检验服务转型为提供以完整性管理为核心的特种设备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系统解决方案;为政府提供更为全面、准确、可靠的特种设备信息和数据服务,不但满足政府信息查询需求,还可以定期向政府监管部门推送设备的定检率、检验案例以及企业级、区域级、行业级的检验总体情况分析等报告,从而为政府科学决策和有效监管提供支撑。

4.4 支撑移动式承压设备“智慧监管”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存在人员不足与监管对象数量庞大且持续增长之间的突出矛盾,通过新技术、新手段、新思路,打造“智慧监管”新模式,是缓解上述矛盾最有效途径[4,6]。建立“基于智能网联移动式承压设备动态风险监管平台”,除了可以为行政许可、使用登记等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可视化、网络化、智能化工作平台,还可为监管工作的科学、高效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从而有效支撑“智慧监管”。该平台集成了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可以对设备质量安全总体状况、使用单位的使用管理情况、检验机构的检验总体情况、社会公众需求、行业发展变化等客观状况以及其他异常或值得关注的情况等进行实时的统计分析,定期向监管机构提供报表、报告、白皮书等,指导监管机构确定监督检查的重点对象、重点领域、重点措施以及检查内容,保证监督检查工作的及时性、高效性;同时也可以提供故障与损伤、隐患、风险、事故等方面的数据,指导隐患排查及风险防控与治理工作。此外,通过为监管机构提供系统、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服务,使政府能够更好地掌握移动式承压设备安全状况与质量数据,进而为安全监管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制定提供决策支持,不断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能力水平。

4.5 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深层次信息服务

为相关部门、机构、企业以及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是“智能网联移动式承压设备动态风险监管平台”最基本的功能,不但可以为设备生产、经营、使用、检验、监管等单位提供服务,还可以为交通、安监等相关部门预留数据接口、共享数据。平台所能提供的数据具备多角度、立体化、深层次等特性,既包含设计制造、使用、检验等基本数据,也包括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统计数据;既可以是单台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也可以是企业、区域、行业整体状况的统计数据。

4.6 支撑“智能网联移动式承压设备”产业发展

建立“智能网联移动式承压设备动态风险监管平台”,并将之充分应用于移动式承压设备生产、运营、使用、检验、监管等各环节,保证设备运行安全、节能、智能以及相关业务、服务、管理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智慧化与规范、高效、精细,将为最终形成“智能网联移动式承压设备”新业态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5 结束语

通过引入“智能网联”技术理念,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智能网联移动式承压设备动态风险监管平台”,利用该平台可以实现移动式承压设备生产、使用、检验、监管等环节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并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节能、智能,支撑“智能制造”“现代化使用管理”“智能检验”“智慧监管”等新业态发展,最终谋求“智能网联移动式承压设备”产业新模式。

“智能网联移动式承压设备”产业发展,将为移动式承压设备产业转型升级找到突破口,推动其向安全、智能、高端方向发展,并在整个特种设备行业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从而带动整个“智能网联特种设备”新业态发展。“智能检验”“智慧监管”等新业态,将带来特检机构组织模式及监管机制的变革,为目前正在加紧推进的检验检测机构、监管体制改革在技术上提供一个可选方案。因此,综合看来,“智能网联移动式承压设备动态风险监管平台”的构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移动式特种设备智能网
交通运输部:扩大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应用
严把“三关” 强化疫情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新形势下的特种设备网络安全防护探讨
更正启事
智能网联特种设备监管模式分析——以移动式承压设备为例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网控风扇设计
智能网联硬实力趋强
迎战智能网联大爆发
西部特种设备网
基于智能移动式净水设备PLC控制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