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开放沟通破解石化企业“邻避效应”

2018-09-27张天雷

中国石化 2018年9期
关键词:镇海开放日炼化

□ 张天雷

大学生记者到茂名石化新建重整装置采访。陈解贤 摄

积极开门开放与社会沟通,不仅化解了公众对于石油化工行业的误解和恐惧,也给中国石化的舆论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近年来,因核电、化工、垃圾、污水、危险废物等涉及重型工业及环保设施建设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而大部分事件的最后结果都是“一闹就停”。这使国家投资重型工业建设项目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影响整个产业发展战略以及中国的生产力布局规划。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中国石化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

举办公众开放日,破解“邻避效应”

误解让镇海炼化“受伤”。位于宁波的镇海炼化曾遭遇一次二甲苯(PX)抗议事件。2012年10月28日,因民众抗议,宁波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公告:坚决不上PX项目;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停止推进。一个论证5年、500亿元投资的项目,在5天内被全部推翻。宁波PX事件让中国石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镇海炼化是我国首批8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之一,“中华环境友好企业”“中国节能减排领军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突出贡献企业”,是中国石化的一面旗帜,是企业节能减排的排头兵。即便如此,这样先进的企业也不能消除民众对PX项目、对化工产业的恐惧和不安。而造成这一情况的症结,在于企业与公众缺乏有效的沟通,公众因误解而恐惧、因不了解而疑虑,因不信任而抵制。

中国石化决定先以镇海炼化为试点,尝试组织公众开放日活动。2013年1月25日,25位周边居民作为首期“镇海炼化公众开放日”代表,实地参观了该公司化工控制室、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随后,该公司副总师、新闻发言人及安全、环保、生产等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与公众代表举行了座谈会,详细交流了公众的疑虑和问题。几期过后,效果非常好,很多公众在参观了镇海炼化后感叹:“亲眼看了,我对镇海炼化放心了。”“我们都是外行人,对PX不了解,现在才知道其实也没那么可怕,如果我们不搞,光靠进口,那是国家的损失。”

镇海炼化公众开放日的成功尝试,坚定了中国石化在全系统实行大规模开放的决心。2013年7月18日,中国石化下发《关于实施“开门办企业、开放办企业”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单位邀请周边居民、政府官员、媒体记者、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人士走进企业,参观厂区,了解企业,感受环境。2016年,中国石化又将原先由各单位自行组织的公众开放日活动,整合成集团层面的统一活动,全面升级打造成“中国石化公众开放日”品牌活动,成为中央企业中首个品牌化公众开放日活动,也是我国工业企业中最大规模的“拆墙”行动。活动中,中国石化以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方式,满足公众对石油化工知识的需求,在科普中传播理念、增进共识。迄今为止,已有50家中国石化所属企业定期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累计接待公众15万余人次,搭建起与社会公众便捷沟通的稳定渠道。

公众开放日活动的开展,对有效解决PX“邻避效应”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3年,中国石化所属企业九江石化在计划建设PX项目后,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以“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立体、系统、多方位的“开门开放”,不仅邀请网络意见领袖、政府机关干部、学校师生、新闻媒体等走进企业,还组织青年志愿者到中小学、地方企业、医院开展宣讲,积极帮助民众了解石油化工知识,有效地化解了周边居民对PX项目的疑虑。2017年2月27日,经国家环境保护部授权,江西省环境保护厅正式批复同意了九江石化芳烃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PX项目“一闹就停”的困局在九江得到初步破解。

“大学生记者训练营”让认识更全面

除了举办公众开放日外,中国石化还连续7年策划组织“全国大学生记者训练营”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有机会走进企业、走进一线,通过与石化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体验,了解中央企业的真实状况和企业员工的精神风貌。7年来,活动先后组织国内外近百所高校的300余名大学生记者深入石化基层一线进行体验探访。过去只在媒体上关注过国企舆论风波的在校学生,有机会带着问题,深入企业第一线“求真相、求真知”,不仅进一步了解了国情,也对国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013年和2014年,在PX项目纷纷遭遇争议和质疑的时候,中国石化先后组织大学生记者走进镇海炼化、茂名石化、九江石化等企业,带着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到企业现场寻找答案。中国石化给了同学们“调查与审问”的机会,所有受访的企业领导和员工都没有回避大学生记者提出的问题,创造了“最接近事实”的采访条件。在大学生记者训练营结业仪式上,同学们表示,通过训练营,自己形成了对社会的独立判断和真知灼见,巩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认识。还有同学给自己立下了发表言论的规矩:“想过了,再说话;看过了,再表达。”

全方位沟通,改善企业形象

中国石化还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组织月度媒体沟通会、建立发言人工作机制、走进校园、社区宣讲等一系列方式,加强和政府、媒体、利益相关方、青年群体的日常沟通交流。早在2011年,中国石化就建立社会监督员机制,聘请来自政府部门、媒体、社会意见领袖、行业专家、消费者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担任中国石化社会监督员,这在央企中也是首例。通过座谈交流、参观采访、合作研究等各种形式的交流沟通,得到他们的理解、帮助和支持,在对外媒体宣传和负面舆情处置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定期组织月度媒体沟通会,选取媒体公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邀请公司有关部门或企业领导、专家介绍情况,加强深度交流,对媒体客观、理性了解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做了有益铺垫。

积极的开门开放与社会沟通,不仅化解了公众对于石油化工行业的误解和恐惧,也给中国石化的舆论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2012年,媒体报道中国石化所有信息中,负面信息占到42.6%,算下来平均每天有639条信息在指责中国石化,中国石化一家企业的负面舆情占中央企业总负面舆情的18.7%,如黑云压城。随着公众开放日等活动的持续开展,中国石化的负面信息占比逐年大幅下降,从2012年的42.6%,下降到2017年的5.9%,实现“六连跌”。公司舆论压力明显下降,企业形象大幅改善,内部员工的自豪感、自信心都有所增强,为推动公司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9月11日,“中国石化公众开放日”案例荣获亚太区域品牌和声誉管理金奖。

猜你喜欢

镇海开放日炼化
炼化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智能油田/智能炼化建设》
镇海炼化一体化基地全面建成
魔法学校开放日
压力表在炼化装置上的应用
家长开放日
郑镇海:做中韩交流“民间外交家”
悦于形 匠于心——百超天津工厂开放日顺利举办
爱迪校园开放日
环境雕塑在共有空间中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