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作文题解及佳作选评

2018-09-27226400江苏曹津源

作文中学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善心

226400 江苏 曹津源

中考真题

《七颗钻石》中的小姑娘一次次让水是善,《明天不封阳台》中的“我”为了鸽子不封阳台是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是善,人对自然万物的呵护是善……

仁爱的心地、美好的品行涵养化育了我们的心性,似雨露滋润了我们的青春年华。

请以《善,润了华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试题解析

与2017年的题目《这里,也是我的舞台》相比,今年南通市的中考作文题稳中有变。“稳”是指两者都属于全命题作文,命题立意都体现了新课标标准“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一导向;“变”是指今年的命题直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式则由去年的“正题+要求”式恢复为以前比较稳定的“导语+正题+要求”式,导语亲切诗意,指向多样,由教材引入核心词语,更接地气,便于考生开拓思路,快速入题。写好这篇命题作文,必须注意三点。

一、抓住关键词“善”“润”“华年”,精准审题。“善”体现着精神品性的丰富内容,善言、善心、善行,关爱温情,呵护生命,慈祥仁厚,真心助人,乐于施救,解“结”开“锁”,无私忍让,营造和谐……都可入“善”。“润”字在题中不是形容词,而是表示抽象意义的动词,导语中以“涵养”“化育”“滋润”加以诠释,其主要特点是:随心自然而不是张扬刻意,轻柔温和而不是简单狂暴,细密持续而不是粗疏停歇,出自真心而不是另有所谋。“华年”在题中指考生所处的青少年时代,也可以扩大为变化中的社会生活。“华年”是“润”的对象,“润华年”可以理解为“(善心善为)滋润涵养了我们的青春年华,让时代更加美丽,散发光彩”。

二、取材避免“趋同”,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善”与“润”。他人之“善”、群体之“善”、自身之“善”、名著之“善”、大自然之“善”……选哪一种“善”?“润”他(他们)、“润”我(我们)、“润”社会、“润”自然……写哪一类“润”?回答是:化大为小,以小见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你写呵护某动物之“善”,如果也写到某动物之“善”,构成“善”“润”的双向性,那就有了新意,比只写人对动物之“善”明显高出一筹。又如写“润”,如果你设置了“润”前与“润”后的心理对比,那就比简单写“润”的文章更有个性色彩。

三、善用议论、抒情手法,让立意有一定的意蕴和深度。如写议论性文章,可扣住“上善若水”,从水的滋润万物、包容接纳、周济天下等特性,举出人类社会的典型例子,论及当代生活滋润华年之“善”及其价值意义。题目中的“润了华年”有诗意化表达的味道,令我们联想到名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所以如果写叙写类文章,必须考虑运用比喻、双关、拈连、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意蕴,有点诗意,还要注重叙议结合,设计好言简意赅的“点睛”文字,以强化文学色彩和立意深度。

写作思路

(1)写一人一事的记叙文,展示人物善行“润”“我”的过程,抒发感悟;

(2)写叙事散文,“善”字串联起一人多事或多人多事,形散神聚,凸显“润”的感人魅力;

(3)写童话故事,趣味演绎人类呵护大自然、构建和善社会的方法、途径;

(4)写议论性散文或议论文,以水为喻,阐述“善润华年”的意义和愿景。

佳作展示一

善,润了华年

南通 一考生

升入初三,我和亮、明三人因为个儿高,座位被安排在教室靠后门的西南角。

这个小天地仅有3平方米吧,看似逼仄,却是夏有凉风、冬有阳光的“宝地”。特别是无风的冬日,门一打开,阳光便哗地洒满一地,和善地传递着暖意和问候。

也有同学戏称这个角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闹市”。原来靠着我们仨的后门天天有人过,咯吱咯吱的响声不绝于耳。当刺耳之声响起,靠门最近的亮会皱着忧郁的眉毛。然而,当“阿亮,求你了,做一回好事……”之声传来,亮还是会紧紧按住门框尽量降低噪音分贝,迎来对方的一个“感恩”鬼脸。我曾向亮建议:“太折磨人了,封门吧!”哪知亮一脸严肃,竟然闭上眼双手合十,喃喃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与人方便嘛。断人之路,可是不善之举呀!”于是,教室后门的“特别通道”从未封过,融入了和善之心的阳光显得格外温暖。

我班女生多于男生,个子偏高的我们仨成了“主要劳力”。时不时会有前方女生的呼唤声传来:“‘姚明’,可以换水啦!”“字都写到顶上啦,‘姚明’,帮个忙,擦黑板!”“阿波,投影仪不好开了,怎么回事呢?”随着一声“来啦”,我们仨中的一个会起身,穿过窄窄的过道去做“善事”。明个儿最高,“善事”做得最多,终于获得“乐善好做”的“美名”。每当个儿矮的女同学调侃他时,他也会“回敬”两句:“谁叫你是女性武大郎呢,我也是个儿高才招惹的祸……不能‘乐善好施’,就只能‘乐善好做’啦……”说着,明居然学着阿亮双手合十,引得众女生笑得前俯后仰……此时,阳光与洋溢着和乐之善的笑声交融在一起,自然格外明亮。

一天午休,一只麻雀“嗖”的一声误入后门缝隙,一番乱撞后掉在电扇叶片上,缩着身子,小脑袋转动着,怯怯地张望。“快抓俘虏!”“抓活的,养起来!”教室里尽是起哄声。我见情势不妙,赶紧呼叫教室外的亮与明:“快来,要出‘命案’啦!”还是“姚明”厉害,他跳上学桌,屏住气,两手缓缓向上……此时,我双手合十,喃喃有词:“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救鸟一命,胜似,胜似……”哄笑声里,我接过“姚明”双手捧着的小生命,疾步走到后门口,在门缝里松开了手……同学们顿时安静下来,是失落,还是忏悔?经历一回生死劫的麻雀,带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善,自由地飞进阳光……

在这一年里,我们仨因善结缘,因缘行善,善润你我。携带润泽了华年的善,我们迎接新的华年……

简评

文章取材于初三生活,真实鲜活接地气。三个人物,三件小事,“善”字串联,形散神聚。既有“善心”“善语”,又有“善行”“善为”;“善”之所指,“润”之所向,既有同班同学,也有动物生命,集乐于助人、呵护鸟类等“善”于一体,立意丰富新颖。三写阳光,借物抒情显得自然;三写“双手合十”,语言幽默风趣。结尾点题,点出“新的华年”之“善”,深化主旨。

佳作展示二

善,润了华年

南通 一考生

品着题目,我不禁回忆起那年旅途中的一次迷路……

脚下的青石板已被磨得光滑发亮,两旁的白墙也不再光洁。石板缝中冒出一丛丛杂草,看来无人打理。

这是一条不为人所注意的小巷。扶着两边靠得很近的墙,走过几个岔口,不知不觉中我便迷了路。任我怎么分辨,也难以找到来时的路。怎么办?听天由命向前走吧!

前面的道路逐渐宽敞,拐角处露出一户人家。一位老人弓着腰坐在藤椅上悠闲地抽着烟。我心里犯愁:能向他问路吗?如此偏僻的小巷,我说普通话,这老者能听得懂、说得清吗?万一让他做导游被敲诈一笔引路钱,该怎么办?……不多想了,先询问了再说。

“请问大爷,出巷的路该怎么走啊?”虽然与他隔了一段距离,我内心还是有一阵慌张。

老人缓缓起身,和蔼地一笑,拄起拐杖向我招了招手,便在前面带起了路。老人走得很慢,青黑的木杖轻敲青石板,传出轻脆之声。他佝偻着背,一步浅,一步深,怕是不常走路的缘故,他走得有点艰难。但他坚定地领着我,嘴里还念叨着一些我听不懂的话,语气悠然平静,像是在向我诉说着家常。渐渐地,他和善的话语如一缕缕清风,吹散了我原先的不安和担忧。

木杖还是很有节奏地敲在石板上,每一声都清晰干脆,很有韵律地沿着白墙传向远方。老人的灰色衬衫逐渐被汗水浸湿,那一跛一跛的动作也明显了几分,但老人依旧走着,依旧自顾自地说着一些我听不懂的话,有时还笑出声来。他的嗓音有些沙哑,却融入了小巷的沧桑和厚道,我开始感到小巷人“善”的温度。

在木杖击地声与老人的谈笑声中,我终于走到巷口。此时,我从老人的一番话语中听懂了三个词:“到了”“走好”“再来”。老人朝我笑笑,摆摆手,一摇一拐地往回走,步履好像比刚才更加艰难,但木杖敲击石板的声音仍然清晰干脆,仿佛一曲向善的交响乐已经到了尾声,令曾经以恶意揣度他人善心善举的我心生歉疚。

如今,这位善良朴实、乐于助人的老者仍然会走进我的生活,这曲交响乐依然会润泽我的华年。当然,乐章中会补进我的“善”,我的“润”,让我和他人在人生之路上不再“迷路”……

简评

文章取材于一次迷路经历,小巷子,小人物,小事件,但尽显老人善心善行的温度,这就是从小处切入,以小见大。老人有腿疾,不宜多走路,却坚持带路至巷口,且一路娓娓而谈,而“我”的犹豫甚至“恶意揣度”与老人之“善”构成对比,使“润”的过程展开得真实具体,令人感动。将木杖敲击石板声喻为“交响乐”,余音袅袅,结尾由“旅游迷路”上升为“人生迷路”,“润”字凸显,立意升华。

佳作展示三

善,润了华年

南通 一考生

夕阳沉醉,晚风低唱。我们急急赶回南通。

嗓子渴得冒烟,急于寻找出售冷饮的小店。远处终于出现一个门口放着冰柜的小卖部,我们喜出望外。

这是一个朴素得有些寒酸的小店:阳光只是小气地照亮了最贴近门口的一处,里面有点昏暗。店内无非是农家常用的油盐糖酒之类的生活用品,像样的饮料屈指可数。捡起一瓶雪碧,一看喷码,保质期只剩下半个月……

“将就一下吧……”正在沮丧之际,一声惊呼,让我们姐儿几个彻底怔住了。“快来看哪——‘赶路人,本店免费提供茶水’。”

柜台处写在硬纸板上的几个隽秀的楷书大字,令我们失落的心情瞬间发生变化:惊讶、温暖、感动、敬佩……

渐渐适应店内微弱的光,眼前的一切也渐渐明晰起来:店铺只有八九平方米,墙面只草草地刷了层石灰,墙根处隐约可见绿色青苔。地面上一个个隆起的土疙瘩,将我的脚蹭得痒痒的。木质货架的漆面已经斑驳,但货物的陈列摆放妥帖而齐整。

坐在柜台处的老奶奶看见我们,赶忙起身招呼:“看你们累的,歇歇脚吧。需要点什么吗?”她的声音如此亲切,满脸笑容像绽开的花朵。

“奶奶,您别忙。我们只是看到那块牌子,感到好奇,才进来看看。”

“哦,那个呀,是我老伴写的。怎么样,好看吧?他以前是教师,字可好哩!虽然现在已退休了,但还是整天拿着毛笔写啊写,这句话就是我让他写的。”语气中满是自豪。我想,她的自豪不仅来自老伴和老伴的字,更来自她的“善心”呢!

“这字确实写得好,我们还想问您,您为什么不收费呢?喝了茶,饮料就卖得少,赚的钱也就……”身旁的小莉用脚踢我,我立马意识到我的话说得有点唐突,甚至有点俗气,让奶奶尴尬了。

“瞧你这孩子说的,水又不是金子,有什么舍不得的。再说了,大家来我这儿喝水,还能陪我聊天嘞!人生一世,不就图个你善我亲,和和乐乐嘛!”她越讲越上兴头,满脸的笑容是那么可爱。仔细看,她的两排牙齿大都已经脱落,剩下的也已经松动,但这些怎能抵消她真心善心的美丽?

我们都要了碗爱心茶,咕咚几口,顿感清凉入心,茶香满口。陪老人家聊了一刻钟,我们才起身告辞。临走时每人都带上一瓶雪碧——虽然这不是我们喜欢的饮料,虽然已经临近保质期,但我们都毫不介意,因为老奶奶的善意之“润”就是我们的最爱,而且能够使青春年华“保质”!

简评

一个小店面,一块硬纸板,一碗爱心茶,一段暖心语,这些与“唐突”甚至有点“俗气”的言语构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主人公善良爱心的“润泽”。开头对小店逼仄、寒酸的描写是老奶奶“你善我亲,和和乐乐”人生态度的烘托铺垫。结尾堪称精妙:运用拈连辞格,由“雪碧”的保质期自然对接“青春年华”的“保质”,回应前文,精准点题,留下韵味与读者共享。

猜你喜欢

善心
名家谈教育
名家谈教育
善言润心善行养德
两颗心
善心汇黑心会
记叙文真情表达之技巧指导初探
浅议用心去做班主任工作
善心
A Good Heart to Lean on善心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