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姿飒爽周公瑾
2018-09-27322000浙江义乌稠州中学丹溪校区金子妍
322000 浙江义乌稠州中学丹溪校区 金子妍
说到三国时期的东吴大都督周瑜,你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既生瑜,何生亮”这句哀叹。在不少人心里,周瑜已成为诸葛亮的陪衬。《三国演义》这本书将周瑜塑造成一个奸诈的小人,身为都督的“粉丝”,我对此很是不满。现在就由我来为都督正名吧!
周郎顾曲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周瑜的评价很高,书中描写周瑜的外貌,用的语句是“长壮有姿貌”。周瑜与孙策是江东的两大美男子,人称“江东双璧”。公瑾在江东,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袭红衣,衣袂飘飘,墨色长发整齐地束在冠中。如果公瑾生活在现代,我想他会比当红的偶像更有人气。而且,周瑜并不是空有一副好皮囊,他在古琴方面的造诣颇深。江东传说,有一次周瑜喝醉了,听见附近有人抚琴,静静听了一会儿,突然转过头去看那人,原来琴师出了点儿小差错,琴声有些颤动。也许是那人将公瑾醉后的别样风姿传扬了出去,从此江东女子抚琴时,常有意弹错几个音,盼周瑜能在不远处听到琴声,转过头来看弄琴人,一睹周郎风貌。可见周瑜的相貌甚是英俊,弄琴的技艺更是令人叹服。至今,“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的诗句仍广为流传。
建功立业
周瑜少年时与“东吴小霸王”孙策交好,结拜为兄弟,后随孙策四处征战,是东吴的大功臣,也是孙权继承其兄孙策的基业时为数不多的老将之一。他非常忠诚,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孙吴稳定了江山。
赤壁一战是周公瑾军事生涯中最精彩的一笔。《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完全是捏造的,为的是通过表现周瑜的心胸狭窄、谋略不足来衬托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实际上,“草船借箭”的主角是孙权,即使在“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巧计“借”箭的也是周瑜本人。火攻的计策也并不如《三国演义》所言,是诸葛亮的功劳,而是周瑜与其他东吴将领制定的,这次战役一举击退了曹操。赤壁古战场上,石壁上刻的“赤壁”二字,相传是战役胜利后周瑜所刻。
颇有气量
《三国演义》中记载周瑜气量狭小,被谋略过人的诸葛亮活活气死,这个故事成为世人茶余饭后的笑料。实际上,周瑜胸襟广阔,“性度恢廓”,连敌国的刘备都评价他“器量广大”。东吴名将程普因不满周瑜年纪轻轻,地位却在自己之上,常常欺侮贬低他。周瑜并不生气,反而谦逊忍让,最终程普被周瑜感动,对他很是敬佩,从此两人和睦相处。程普曾向旁人感叹:“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可见,周瑜的品性是被人称颂的。
周瑜有俊秀的容貌,无可挑剔的品格,可惜天妒英才,三十六岁时他就因病去世,江东上下无人不为此感到悲痛。几十年后,孙权称帝,仍叹息说:“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如果公瑾没有英年早逝,三国的历史也许将改写。
我真切地希望,世人能够消除对这样一位美仪容、懂音律、有智慧、品性佳的翩翩公子的误解,让都督能够收获更多的“粉丝”。
简 评
读罢此文,不由得想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词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词中周瑜意气风发,胆略非凡,气概豪迈,年少有为,是苏轼十分仰慕的英雄。这篇习作引经据典,采用小标题形式,脉络分明,让读者了解到了与《三国演义》中形象很不同的周瑜,对于历史人物的评述,较为全面。对习作的建议:一是三个小标题具有概括性却缺乏形式整齐的韵律美;二是文章标题为《英姿飒爽周公瑾》,而篇末写道:“世人能够消除对这样一位美仪容、懂音律、有智慧、品性佳的翩翩公子的误解”, “英姿飒爽”这四个字不大能统领文末概括的人物特征,可再斟酌。
(戴思妹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