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和高能聚焦超声术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效果对比
2018-09-26林婉珍刘瑞莲黄少蕾谢育忠
林婉珍 刘瑞莲 黄少蕾 谢育忠
【摘要】 目的:观察对比射频消融和高能聚焦超声术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收的88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高能聚焦超声组与射频消融组,射频消融组44例患者给予射频消融术,高能聚焦超声组44例患者给予高能聚焦超声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高能聚焦超声组患者术后同一时间段症状积分与射频消融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能聚焦超声组术后1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射频消融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5.932,P>0.05)。高能聚焦超声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射频消融组(6.9% vs 2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206,P<0.05)。结论:对于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给予高能聚焦超声治疗可有效降低个体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
【关键词】 射频消融; 高能聚焦超声术; 持续性变应性鼻炎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7.0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7-0-02
变应性鼻炎临床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是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后,鼻塞、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仍持续不见好转的一类变应性鼻炎患者,对于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治疗为手术治疗,目前临床常用手术类型有射频消融术与高能聚焦超声术,射频消融术与高能聚焦超声术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资料较少[1-3]。本次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收的88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分别给予射频消融术及高能聚焦超声术,通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从而论证高能聚焦超声术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优越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收的88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病史菌超过6个月,患者出现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患者变应原皮肤试验呈++或以上,sIgE大于0.35 kU。排除标准:(1)既往鼻甲手术史患者。(2)合并其他鼻系疾病患者。(3)合并全身重要脏器系统疾病患者。(4)在接受本次治疗前1个月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本次研究征得医院伦理会同意,并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术前沟通,患者签署相关知情协议,并表示能配合复查工作顺利开展。按照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高能聚焦超声组(44例)与射频消融组(44例),高能聚焦超声组:男女比例为6∶5(24/20),年龄最小15岁,最大57岁,平均(43.2±1.2)岁,病史最短6个月,最长5年,平均(2.4±0.2)年。射频消融组:男女比例为23∶21(23/21),年龄最小17岁,最大63岁,平均(43.5±1.5)岁,病史最短6个月,最长5年,平均(2.5±0.2)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射频消融组 44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术,使用浓度为2%的丁卡因棉片对患者鼻腔表面进行局部麻醉,而后使用鼻内镜及射频消融治疗仪实施手术操作,首先将电极浸泡在生理盐水中,于患者鼻甲下缘或内缘选定电极打孔位置,并根据患者下鼻甲大小在患者鼻甲前、中、后或前、后分别打1~2个孔,电极打孔深度应控制在鼻黏膜下推1.5~2.0 cm,电极打孔至合适深度后操作者持续踩踏切割踏板8~10 s,而后停止激活射频电极并将电极抽出,完成治疗。
1.2.2 高能聚焦超声组 44例患者行高能聚焦超声术,参考射频消融术对患者鼻腔黏膜表面進行麻醉,而后在鼻内镜下使用超声波鼻炎治疗仪实施高能聚焦超声术,将高能聚焦超声治疗头紧贴在鼻腔黏膜上,分别对患者鼻丘两侧进行扫描,鼻甲扫描2次,扫描速度为2~6 mm/s,总扫描时间为8 min。
1.3 观察指标期评价标准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不同时间段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痒等症状积分,本次研究采取10分制积分方法,0~10分表示个体症状逐渐增加,对个体生活造成的影响程度逐渐增大。(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临床治疗效果,显效:患者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消失。有效:患者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明显缓解。无效:患者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未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鼻腔肿胀、术后局部出血、鼻腔粘连及嗅觉减退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系统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症状积分变化情况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不同时间段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痒等症状积分,具体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术后症状积分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情况见表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鼻腔肿胀、术后局部出血、鼻腔粘连及嗅觉减退等并发症发生率,具体情况见表3,高能聚焦超声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射频消融组(6.9% vs 2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206,P<0.05)。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PAR)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具有密切的联系,变应性鼻炎患者均为特应性体质,当个体接触到真菌、昆虫等变应原后,可诱使机体分泌特异性抗原,激活人体免疫活性因子,致使个体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痒等鼻黏膜非炎性反应,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即经系统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鼻腔解剖学变异患者[4-6]。高能聚焦超声治疗其穿透性强,对鼻腔黏膜下组织细胞给予热效应以及机械效应,从而选择地破坏鼻腔黏膜局部免疫细胞,以及相关腺体、血管,高能聚焦超声与射频消融术相比炎症递质及相关腺体的减少对鼻腔黏膜浅表组织造表面几乎不会造成损伤[7-9]。而射频消融术单次热效应作用强度小,但是长时间射频消融治疗可破坏患者翼管及局部神经,切断个体鼻腔喷嚏反射弧,在达到临床治愈目的的同时,增加个体鼻腔肿胀、术后局部出血、鼻腔粘连及嗅觉减退等并发症发生率[10-12]。本次研究显示射频消融组与高能聚焦超声组患者均获得良好治疗效果,但是高能聚焦超声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明显低于射频消融组。综上所述,高能聚焦超声术可有效改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萍,耿江桥,刘原虎,等.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22(5):253-256.
[2]陈志伟,高燕,刘龙庆,等.射频消融联合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患者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6):583-587.
[3]潘阳春,张龙芳,王军,等.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微波消融术治疗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19):103-106.
[4]成美好,杨隆震,叶怀玉,等.鼻中隔矫正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7,17(1):43-45,54.
[5]方铭达,洪燕丽,许海波,等.鼻内镜经口腺样体黏膜下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扁桃体切除术治疗儿童鼾症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7):13-15,73.
[6]孙彩波,李玲芳,李迎喜,等.鼻用激素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2):6201.
[7]谢军,韩艳艳,李芳,等.聚焦超声与射频消融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6,31(2):60-64.
[8]林妙英,郭翠兰,罗利娜,等.鼻用激素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2):85-86.
[9]吴国会,刘奇.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術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并发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及安全[J].医药前沿,2017,7(28):66-68.
[10]向银洲,余林.高能量聚焦超声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4):279-281.
[11]杨盈坡,华莹,安伟,等.鼻内镜下高能量聚焦超声阻断鼻腔自主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104例临床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7,40(2):185-189.
[12]林小龙,何曦,王晋,等.鼻内镜下聚焦超声与射频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比较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5):592-595.
(收稿日期:2018-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