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服米非司酮结合肌注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9-26包义明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临床效果

包义明

【摘要】 目的:观察口服米非司酮结合肌注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98例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应用甲氨蝶呤肌注治疗,治疗组应用口服米非司酮结合肌注甲氨蝶呤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有效率、临床指标,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以(字2=5.018,P<0.05);治疗组阴道流血量、血β-hCG水平转阴时间、月经恢复时间、阴道流血时间、包块吸收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66、13.516、5.230、10.345、9.737、15.020,P<0.05);治疗组FSH、E2、LH等激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33、14.088、6.863,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乏力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544,P>0.05);且经有效处理后,不良反应均有效缓解。结论:给予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结合肌注甲氨蝶呤治疗,效果显著,对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激素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且不良反应经正确处理后可有效缓解,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4.0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4-0-03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增加了剖宫产二次妊娠概率,从而增加了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率。此病症发病部位较为特殊,是异位妊娠的一种,又称为切口妊娠。此病症临床表现不明显,易误诊,且患者认知程度不高,易出现子宫破裂,引发大出血,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影响[1]。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药物治疗。临床文献[2]研究表明,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本次研究针对米非司酮结合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臨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98例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纳入标准:(1)均经彩色B超检查确诊;(2)血流动力学正常者;(3)剖宫产史者;(4)孕周不超过8周。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异常者;(2)药物禁忌证者;(3)精神疾病者[3]。所有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方案,均自愿参与,并签署同意书。本次研究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并全程参与。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49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5~40岁,平均(32.5±5.8)岁;孕次1~4次,平均(2.4±1.3)次;距上次剖宫产时间1.0~7.8年,平均(4.3±2.0)年。治疗组患者年龄24~40岁,平均(30.0±5.0)岁;孕次1~5次,平均(2.6±1.2)次;距上次剖宫产时间1.0~7.9年,平均(4.1±2.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彩超、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查,确诊病情后,对照组实施甲氨蝶呤(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2462)治疗,肌注给药,应用剂量为50 mg/m2,治疗后间隔1周,测定血β-hCG水平。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米非司酮(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03)治疗,口服给药,50 mg/次,2次/d,根据患者的β-hCG消退情况及包块在1周的变化情况,可重复给药1次。两组患者连续用药3次,均治疗一个疗程,即21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分析两组治疗有效率、临床指标(阴道流血量、血β-hCG水平转阴时间、月经恢复时间、阴道流血时间、包块吸收时间、住院时间),激素水平[生长激素(FSH)、雌二醇(E2)、促黄体激素(LH)]、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有效率评价标准: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孕囊体积缩小程度超过1/2,β-hCG水平恢复正常为基本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β-hCG水平有所改善,但没有恢复正常水平为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超声检查结果、β-hCG水平较治疗前无变化,病情甚至在加重为无效[4]。治疗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临床指标、激素水平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基本治愈35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5.9%(47/49);对照组基本治愈27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81.6%(40/49),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018,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组阴道流血量、血β-hCG水平转阴时间、月经恢复时间、阴道流血时间、包块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组各激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出现恶心1例、乏力1例,食欲减退1例,无肝功能损害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6.1%(3/49);对照组出现恶心1例、乏力2例,食欲减退1例、口腔溃疡1例,无肝功能损害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10.2%(5/4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544,P>0.05)。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均正确处理后,均有效缓解,不影响治疗效果。

3 討论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是指胚囊着床于子宫切口的疤痕处,其是剖宫产远期并发症之一,属于较为特殊的一种异位妊娠,其也是引起子宫破裂和阴道大出血关键性因素之一,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应尽早发现,尽早诊治,对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以终止妊娠,排出妊娠物。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米非司酮、甲氨蝶呤。临床文献[5]实践研究表明,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效果显著,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积极作用。

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的抗孕激素,其对子宫颈具有软化与扩张的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与孕酮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可起到引产作用,它是一种抗早孕药[6]。甲氨蝶呤可高度亲和二氢叶酸还原酶,能抑制叶酸的转化,阻断基因合成;同时此药物还可抑制细胞生长,阻断胚胎供给营养链,导致胚胎停止发育[7]。通过肌注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需要多次注射,易增加不良反应,因此常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8]。本次研究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9%,高于对照组的81.6%(P<0.05)。联合治疗后,可起到较高的协同作用,可有效抑制孕酮活性,阻止蜕膜发育,促使胚囊尽快脱落,将坏死组织排出体外,促进血β-hCG水平恢复正常,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从而缩短住院时间[9-11]。本次研究显示,治疗组各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甲氨蝶呤可有效阻断蛋白质、RNA、DNA的形成,阻断滋养细胞,造成胚胎死亡;而米非司酮可快速破坏蜕膜入绒毛组织,短时间内降低血β-hCG,促使黄体萎缩,造成胚胎死亡,快速改善激素水平,促使患者尽快康复[12]。本次研究显示,治疗组的激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口服米非司酮结合肌注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楠.口服米非司酮结合肌内注射甲氨喋呤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9):80-81.

[2]陈辉.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探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6):52-53.

[3]黎会丽,刘洁,冯群燕,等.口服米非司酮结合肌注甲氨喋呤治疗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的临床效果观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6):59-61.

[4]习红丽,洪莉.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不同治疗方式及其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15):1291-1294.

[5]马清明.甲氨喋呤、四氢叶酸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2):118-119.

[6]叶凤如,黄玉玲.探讨剖宫产疤痕妊娠的治疗方法[J].吉林医学,2012,33(15):3251-3252.

[7]伍庆萍.剖宫产疤痕妊娠的治疗方法1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9):188-189.

[8]赵洁.口服米非司酮结合肌注甲氨喋呤治疗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15):225.

[9]张旭东.口服米非司酮片联合局部注射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8):734-736.

[10]徐虹,汪龙霞,罗渝昆,等.甲氨蝶呤局部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6,13(4):197-200.

[11]姚坤凤,廖秀媚.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2):2110-2111.

[12]黄瑾姝.甲氨蝶呤不同途径给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5(30):183-184.

(收稿日期:2017-12-12)

猜你喜欢

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临床效果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甲氨蝶呤片,误用有风险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中的安全应用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乳腺癌术后静点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及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