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研究
2018-09-26陈振雄
陈振雄
【摘要】 目的:探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和/或患者家属同意下分别进行CT和磁共振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为参照,对二者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DSA证实1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152个病灶,其中位于基底节区45个、脑干28个、丘脑24个、额叶19个、顶叶15个、小脑10个、颞叶7个、枕叶4个,磁共振对不同病灶位置符合率均高于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18.006、26.558、46.914、38.075、40.589、50.000、19.038、13.333,P<0.05);DSA证实152个病灶中,≤5 mm病灶111个、6~10 mm病灶34个、11~19 mm病灶7个,磁共振对不同病灶大小的符合率均高于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33.683、21.335、5.711,P<0.05)。结论: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磁共振取得的诊断结果优于CT,可作为优选影像学诊断工具推广使用。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 腔隙性脑梗死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4.0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4-00-02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血管壁发生病变,引发管腔闭塞后形成小的梗死灶的一种脑梗死类型,其发生率占所有脑梗死的20%~30%,且仍然处于上升态势[1]。由于腔隙性脑梗死病灶较小,仅稍稍大于血管管径且多发于穿支动脉,故此对整个脑组织血供带来的影响较低,一般情况下危害性较小[2]。然而,如果腔隙性脑梗死未得到积极治疗,使得病情迁延,将会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其属于有创性诊断,难以被所有患者接受,故此选用更能够得到患者认可的诊断手段成为当务之急[4]。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展开研究,现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40~66歲,平均(53.48±1.12)岁;症状表现:无症状17例、一过性晕厥41例、记忆力减退25例、感觉障碍17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撰的《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相关标准者;(2)均为首发腔隙性脑梗死且病灶<20 mm者;(3)既往无血液系统疾病或颅内占位性病变史者。排除标准:(1)脱髓鞘病、脑囊虫病、转移瘤所致的腔隙性软化灶者;(2)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临床检查工作者;(3)患者和/或家属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内容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在征得患者和/或患者家属同意下分别进行CT和磁共振检查,具体检查如下:(1)磁共振。仪器设备为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生产的MAGNETOM VERIO 1.5T核磁共振成像仪,在医务人员协助下取仰卧位,扫描范围由颅顶至枕骨大孔,扫描线与眦耳线相平行。扫描序列为X射线血管造影系统(X-Ray angiographic system,AX)T1WI、T2WI、FLAIR序列、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SAG序列,层厚5 mm、层距1.5 mm[5]。(2)CT。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机,协助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仰卧于扫描床上,以听眶上线为扫描基线实施轴位扫描,层厚和层距均为1.0 mm、层扫描时间和影像重建时间为1 s、重建后矩阵512×512,窗宽100 Hu、窗位30 Hu,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80 mAs[6]。
1.3 观察指标
选取不同病灶位置符合率、不同病灶大小符合率作为观察指标,病灶位置包括基底节区、脑干、丘脑、额叶、顶叶、小脑、颞叶、枕叶;病灶大小分别为≤5 mm、6~10 mm、11~19 mm,以DSA诊断结果为参照。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手段对152个腔隙性脑梗死病灶部位符合情况比较
DSA证实1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152个病灶,其中位于基底节区45个、脑干28个、丘脑24个、额叶19个、顶叶15个、小脑10个、颞叶7个、枕叶4个,磁共振检查各病灶部位符合率均高于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种检查手段对152个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大小符合情况比较
DSA证实1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52个病灶中,≤5 mm病灶111个、6~10 mm病灶34个、11~19 mm病灶7个,磁共振对不同病灶大小的符合率均高于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手段对152个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大小符合情况比较 %
检查手段 ≤5 mm 6~10 mm 11~19 mm
CT 61.26(68/111) 73.53(25/34) 71.43(5/7)
磁共振 95.50(106/111) 97.06(33/34) 85.71(6/7)
字2值 33.683 21.335 5.711
P值 0.000 0.000 0.017
3 讨论
腔隙性脑梗死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与高血压、脑动脉血栓和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癥、动脉炎、冠心病、颈椎病、不良生活习惯等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该病症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多于女性[7]。虽然腔隙性脑梗死为大脑动脉深支闭塞所致的脑干和大脑深层非皮层部位小梗死灶且直径<20 mm,不会给整个颅脑组织血供带来严重不利影响,但其复发率高,一旦再次复发则会加重病情,继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并遗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故此必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8]。DSA是包括腔隙性脑梗死在内的脑血管疾病最准确、最可靠的诊断手段,不仅能够促使医务人员明确病灶所处位置、与周围组织关系,同时亦可以为疗效评估提供帮助[9]。但是,DSA属于有创诊断,在实施过程中势必会给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机体带来不同程度损伤,使其难以被所有患者所接受,故此无法作为临床常规诊断手段推广使用。影像学检查是当前临床重要的辅助诊断工具,且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像学检查手段日益多样,如:CT、磁共振、多普勒超声、脑电地形图等,其中前两者最为常用[10]。
本次研究中DSA证实1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152个病灶,其中位于基底节区45个、脑干28个、丘脑24个、额叶19个、顶叶15个、小脑10个、颞叶7个、枕叶4个;≤5 mm病灶111个、6~10 mm病灶34个、11~19 mm病灶7个,磁共振对不同病灶位置符合率、不同病灶大小符合率均高于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研究结果提示,在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诊断工作中磁共振诊断结果更为准确、可靠,相较于CT而言更具诊断意义。分析原因在于CT检查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组织病灶改变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发病早期病灶改变并不明显,使得CT难以发现脑细胞代谢的异常变化,在发病24 h后才会清晰地显示出病灶,且对脑干、小脑半球的病灶敏感性低,难以满足早期诊断需求[11]。而磁共振则具有空间分辨率及清晰度高的特点,在诊断过程中可动态揭示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组织白质、灰质的变化,在发病后3 h左右即可清晰地显示出病灶位置并明确脑细胞水肿情况,继而为早期诊疗工作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12]。
综上所述,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磁共振取得的诊断结果优于CT,可作为优选影像学诊断手段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玉清.腔隙性脑梗死应用CT与核磁共振检查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7,14(18):7.
[2]张邦俊,陈进清.CT与核磁共振应用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6):162,164.
[3]付鑫,孙玉宁,孙永凯,等.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应用CT和MRI检查的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5):126.
[4]王溥.探析CT与核磁共振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0):145-146.
[5]孟庆国.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1):118.
[6]程国义.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6):170.
[7]秦波,张兴云,王澍.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3):1702-1703.
[8]李彬.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分析[J/OL].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1):197.
[9]高青.腔隙性脑梗死进行CT与核磁共振的诊断价值对照探析[J].医疗装备,2015,28(10):49-50.
[10]弓建国.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CT与核磁共振的应用价值[J/OL].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1):42-43.
[11]李梢叶.CT和核磁共振在诊断腔隙性脑梗死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5):22-23.
[12]姜兵.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4):375-376.
(收稿日期:201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