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刍议

2018-09-26刘勇军

神州民俗 2018年7期

[摘 要]文章结合广东省文化馆理事会制度建设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优化理事会制度的对策。

[关键词]法人治理;理事会制度;广东省文化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2014年,广东省文化厅开展了以理事会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按照“分级分类、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的原则在全省选定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文化馆等8个单位作为省级理事会改革试点单位。广东省文化馆于2015年7月完成了理事会组建工作。结合广东省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情况,笔者试就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广东省文化馆理事会建设的基本情况

广东省文化馆于2014年3月开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的前期调研,2015年初正式启动试点工作,至2015年7月23日广东省文化馆第一届理事会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理事会组建工作基本完成。期间,文化馆成立了以馆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试点工作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反复修改草拟了《广东省文化馆章程》和《广东省文化馆理事会议事制度和议事规则》,对文化馆理事会的性质、理事会人员构成、理事会与主办单位及管理层的关系、理事会的运作规范等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为理事会的组建奠定了制度基础。广东省文化馆理事会有三个特点:

(一)在性质上,广东省文化馆理事会属于决策监督型机构。《广东省文化馆章程》规定:“理事会是本馆的决策和监督机构,负责确定广东省文化馆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行使重大事项决策权和监督权。理事会对举办单位负责。”“理事会依照法律法规、国家政策、行业规划和本章程行使决策权和监督权,支持管理层工作,不直接参与本馆管理。”但鉴于我国现行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它带有一定的参考咨询性质,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决策机构。

(二)在构成上,广东省文化馆理事会有鲜明的文化馆特色。《广东省文化馆章程》规定:“理事会每届任期5年,理事采用选任制或委任制产生,由举办单位履行任免程序。理事会由11名理事组成。”广东省文化馆理事会的构成和产生方式为:政府方代表3名,由举办单位省文化厅提议,省文化厅、省委宣传部、省人大各委派1名代表组成;社会公众代表5名,包括基层文化馆代表、群文专家代表、非遗专家代表、公众媒体代表和企业家代表各1名,由举办单位推选产生。文化馆的3名代表,包括馆长和2名职工代表,由本馆推选产生。理事的人数和构成比例都是在反复研究并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后确定的,确保了理事来源的广泛性。特别是社会公众代表的构成,既有基层文化馆的代表,又有群众文化专家代表,还有来自企业界的热心人士,体现了开放、务实、包容的风格。

(三)在程序上,所有理事均严格按规定程序推选产生。除了政府方代表由相关单位委派外,馆方代表是通过自荐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并经全馆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社会公众代表所占人数最多,比例最高,其产生过程也最复杂,先后经历了向社会公开招募、领导小组初步筛选确定候选名单、报举办单位省文化厅审核、全馆职工大会民主选举等环节,充分体现了理事会吸纳民智、体现民意的宗旨。理事名单产生后,分别在本馆网站和广东省文化厅社会公众服务网上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公示,才由省文化厅履行任用程序。

二、广东省文化馆理事会运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广东省文化馆理事会成立以后,根据《广东省文化馆章程》的规定先后召开了三次理事会会议,对广东省文化馆2015、2016年主要工作进行了审议,并提出了一些意见,较好地发挥了理事的监督作用。特别是社会公众方的理事代表,他们熟悉基层情况,熟悉文化行业的发展和运作规律,为文化馆带来了新的视角和理念。比如,来自基层文化馆的理事提出,省文化馆要大胆创新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发挥好省级馆的龙头示范作用;来自公众传媒单位的理事认为省文化馆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等载体扩大宣传,提高社会影响力;群文专家理事则建议充分利用现代数字传播技术,大力推进数字文化馆建设。这些意见为文化馆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但是,广东省文化馆理事会在运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理事会主要履行监督和咨询的职能,决策职能未能有效体现。理事会成立两年来虽然先后召开了三次会议,但基本上是在听取文化馆工作总结的基础上,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参考意见或建议。理事会成立后,省文化馆执行的还是上级单位的指示和领导班子的决定。

(二)理事的来源比较广泛,对理事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措施。《广东省文化馆章程》对理事会会议的召开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理事会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理事参加方能召开。”换言之,在11位理事中,如果有超过3個理事请假,理事会会议就无法召开。由于本馆以外的理事占多数,且分属不同单位、不同行业,在客观上也给召集理事会会议造成了不便。两年来,广东省文化馆理事会曾几次计划召开理事会会议,都因部分理事的时间安排有冲突难以实现。由于理事是不受薪的公益性职务,理事履行职责主要靠其社会责任感和个人的自觉性,遇到这种情况,理事会也无可奈何。此外,由于未针对理事的不同情况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每次召开理事会会议时理事们只是比较被动地参与相关议程,未能有效地调动理事的积极性,影响了会议的效率。

(三)理事会对单位内部管理的实际促进作用有待发挥。通过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馆管理,激发单位内部的动力和活力,这是组建理事会的意义所在。广东省文化馆理事会成立两年来,除了按文化馆章程规定召开理事会会议外,对推进单位内部管理并没有具体的举措,大家还是沿袭以往的习惯行事。理事会的建立和运作,尚未形成预期的“鲇鱼效应”。

三、下一步推进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思考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重点,在于理顺政府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明确决策层与管理层的组织架构、职责权限和运行规则,完善事业单位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事业单位的动力和活力,提高运行效率。组建理事会,只是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第一步。如何确保理事会真正发挥作用,才是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关键所在。结合广东省文化馆理事会建设情况,笔者认为,今后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

(一)强化理事会决策与监督的职能,尽量扩大理事会的决策与监督权。一方面,要结合最新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从制度上进一步明晰理事会与举办单位、管理层的关系,厘清三者之间权与责的边界,确保理事会应当履行的职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同时注意协调好理事会与事业单位现行管理体制的关系,必要时对《文化馆章程》进行修订;另一方面,根据中央关于事业单位改革“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争取上级主管部门下放对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的具体管理权限,力争文化馆在人员任用、财产管理和业务开展上享有更多的自主权,避免理事会决策无法实施、流于形式,为理事会更有效地实施监督创造良好条件。

(二)真正发挥好理事会对单位内部管理的促进作用。广东省文化馆理事会运作两年的实践提醒我们,不能认为组建了理事会就万事大吉了。要以理事会成立为契机,加强对理事会相关工作的宣传,让员工真正了解理事会从宏观上参与和推动单位内部管理的职能,增强员工的忧患意识。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对理事会制度建设如何与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制度相衔接、在理事会的职权范围内建立员工优胜劣汰机制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从理事会层面推动文化馆优化内部管理,提升整体服务效能。只有这样,才能让文化馆内能干事、想干事的人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激发员工的潜能。

(三)建立相应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理事的积极性。理事会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取决于每一位理事能否切实履行职责。理事是不受薪的公益性职位这一性质,决定了理事会不可能用经济手段对理事的行为进行约束。要发挥好每位理事的作用,光靠理事个人的参与热情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要有相应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作保障。我们可以尝试结合每位理事的职业和背景,制定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位理事积极性的工作指引,整合不同理事背后的社会资源,以便他们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履行职责。对积极履职、贡献突出的理事,可以每年组织相应的评选和表彰,或是以邀请理事参加文化馆相关活动的形式予以激励,让理事们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和成就感。

结语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广东省文化馆于2014年3月开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的前期调研,2015年初正式启动试点工作,至2015年7月23日广东省文化馆第一届理事会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理事会组建工作基本完成。組建理事会,只是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第一步。如何确保理事会真正发挥作用,才是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7-06-23 ;

[2]方标军,丁宏.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组建理事会以及深入改革创新的经验与启示[EB/OL].2017-06-23。

作者简介:刘勇军(1976--),男,本科,馆员,现任职广东省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