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广流传
2018-09-26李怡丹
李怡丹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在社会上也逐渐得到了重视,尤其是民族音乐。那么如何将中学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进行结合则成为了十分值得探讨的话题。戏曲作为民族音乐中的重要部分,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作用。让戏曲在中学课堂上有所彰显,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也有利于戏曲文化的传承。因此本文首先分析在现阶段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现状,然后阐述如何更好地将戏曲应用在中学音乐课堂中。
【关键词】民族音乐;戏曲传承;中学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8-0209-01
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戏曲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音乐文化中扮演着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弘扬戏曲文化则成为了社会上的重要话题。通过戏曲文化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不仅仅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升,而且也促进了戏曲文化的传承。此外,将优秀的戏曲作品引进到中学音乐课堂中,还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增强音乐的表现力与创造力。因此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深度挖掘戏曲文化的重要内涵,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中学音乐教育。
一、戏曲走进中学音乐课堂的作用
(一)丰富了学生的戏曲知识。通过戏曲走進中学音乐课堂,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丰富了学生的戏曲知识。戏曲作为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我国一直重视对孩子的应试教育,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了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尤其是音乐教学中的戏曲艺术。进而使得学生不了解戏曲相关的音乐知识。所以将戏曲引进中学音乐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一些老师缺乏艺术理论的教学经验,教学观念腐朽落后,使得学生对民族音乐缺乏了兴趣。所以加强中学音乐教育中的戏曲文化教学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尤其对于中学阶段来说,这种根基的教育应该具有一种责任意识,进而让戏曲文化的深刻到中学音乐教学中。
(二)培养了学生民族审美观。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具有不同的的生活习性,每一个民族也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音乐文化来说也是如此。也就是说,每一个民族在音调、节奏上都是有所不同的。我国的戏曲品种是多样的,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特色的戏曲风格。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不会主动的去欣赏戏曲的美,同样也不会知道民族文化的珍贵。所以加强戏曲文化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传承是非常有必要的,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审美观。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引进戏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简单来说,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了解到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某种情况下将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无论对于学校还是老师来说,都要将戏曲文化积极的引进到中学音乐课堂之中,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如何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发挥戏曲文化的作用
(一)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想要提高戏曲的传承作用,学生作为重要的主体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学生来说,要积极接收民族音乐知识以及戏曲知识,遇到不懂的知识要及时与老师要进行沟通与交流。此外,学生也肩负着传承戏曲文化的重任,要将民族音乐继续宣扬下去。同时学生自身也要为其他人树立榜样,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从自身做起。
(二)从老师的角度来看。作为老师来说,想要更好地对戏曲文化进行传承,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先激发出学生对戏曲文化的兴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
首先,转变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将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转变为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将一些经典的戏曲文化表演出来,让学生们去担任其中的角色,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进而深深爱上戏曲文化。
其次,利用竞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对戏曲文化的兴趣。也就是说,教师可以举办一些戏曲演唱比赛。通过对戏曲的不断练习,学生将会对戏曲文化有新的认识与理解,而且这种竞赛的方式也很容易让学生参与进来。此外,对于一些戏曲表演好的学生,老师要予以奖励,那么对于一些表演一般的同学,老师也要进行鼓励。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得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民族音乐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积极引入传统的戏曲文化,更是对学生产生了正面的影响。通过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引进戏曲文化,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戏曲知识,培养了学生民族审美观,而且还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积极发挥戏曲的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高行健,王立金.对一种现代戏剧的追求[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8.
[2]田本相,王蓓,王佩.新时期戏剧述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03(20):316.
[3]高鸣鸾.探索戏剧新论简述[M].北京:社会文献科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