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下中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与解决建议

2018-09-26刘储睿

赢未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安保中学生群体

摘要:中国中学生安保意识有限,安全教育亟待提高,现存安全教育资源未能考虑受众需求。笔者关注中学生安全问题,计划设计手机APP“安全+”,为中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安全防范信息,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安保意识;安全教育

根据教育部和公安部等单位对北京、天津、上海等10个省市所做的调查显示,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死于意外,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然而,约80%的非正常死亡本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避免。2015年,中、日、韩三国的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美国艾迪资源系统公司针对这四国的中学生安全意识及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中学生遭遇交通意外的比例较高,比如,28.6%的学生被自行车撞过,在四国中比例最高,比美、日高出两倍多。我国中学生遭受暴力等侵害侵权的现象也十分突出,比如,40.5%的学生被当面讥讽或辱骂过,比例虽明显低于美国,但高于日、韩,在亚洲三个国家中最高。然而,在安全教育方面,中国中学生有8项居于末位:火灾避难训练(85.8%)比最高的美国低7.2%、 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避难训练(78.5%)比日本低8.7%、 网络安全教育(61.6%)比最高的日本低25.1%、 防范暴力或犯罪侵害的自我保护教育(47.8%)比韩国低30.4%、 有害环境或信息中的自我保护教育(46.3%)比韩国低15.6%、 心脏复苏等急救措施训练(37.3%)比最高的韩国低51.7%、运动伤害预防和应急处理办法(39.4%)比最高的日本低28.3%、 户外活动安全教育(35.7%)比美国低29.7%。

中学生是这个社会庞大而又脆弱的群体,也是备受社会关注和重视的群体。每件安全事故都以血和生命的代价敲响了安全教育的警钟。中学生安全问题也因此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然而,当今生活环境的千变万化,社会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家庭的过多保护,使许多学生面对具体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无论是教师、父母或是警察,都不可能给任何孩子一生的安全承诺和保护,只有学生自身具备了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才能更好得保护自己。因此,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形成自救自护的能力迫在眉睫。

一、中学生安全与安保意识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生遇到的安全问题,我和我的三位组员着眼我们生活与学习的城市南京,共收集了1004份面向中学生的问卷调查,面对面采访了40名中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40名中学老师、10名中学校长以及16名安全领域的专业人士。

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学生掌握的安全与安保知识非常有限,仅13.11%的受访者对相关知识有系统的认识,而1.87%的受访者对此一无所知(表1)。细分安全防范知识,南京的中学生对食品安全最为关注。相比之下,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对运动、交通、互联网使用以及意外暴力等方面的安全问题有所意识(表2)。

表 1 表 2

采访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绝大多数受访者认同中学生有必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学习自我保护知识的观点。大约一半的中学生在受访时表示,他们经常在运动中受伤,却不熟悉急救措施和损伤预防。超过一半的学生受访者没有意识到互联网上的潜在安全问题,其中四名遇到过网络诈骗。受访的中学生中有八名遭到暴力侵害,却不知道如何应对。所有家长都认同孩子有必要去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受访的校长和大部分的老师都认为,应强制规定加强学生的安全与安保教育。其中有六名中学老师提出,学校设计系统课程并合理安排授课计划有一定难度。我们采访的专业人士包括警务人员、消防员以及医护人员。警务人员认为,近年来中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有所上升,强烈建议中学加强安保教育。医护人员和消防员都认为很大一部分中学生不具备基本急救能力,无法在危险情况下采取正确的保护措施。问卷调查和采访结果证实,大多数中学生对安全防范不甚了解,缺乏系统性认知。面对不安全事件,无法科学有效地进行自我保护。更为严峻的是,即使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迫于客观条件,大多数家庭和学校不能为中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绝大多数受访者对于学习安全防范知识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和兴趣。那么,现存的安全防范教育资源能满足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吗?

二、现存安全教育资源分析

1. 学校安全教育平台(www.xueanquan.com)

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在公安部、消防局、教育部等部门的支持下,各地区细分为不同的子平台,面向以学校为单位的学生,使用其个人账号登陆平台,通过各类经专业机构优化过的视频、小游戏、文字内容等传递安全知识,以强制学生观看的形式,进行安全教育。

优势:平台同时与心理、公安、防震减灾专家合作,完成度高。

不足:游戏、视频过于低幼化,文字资料过于成人化,忽视中学生群体的接受度。另外,其安全教育内容大多是针对学生家长或是安全常识科普,对于学生群体缺乏实用性。

2. 安全体验馆

安全体验馆通过VR技术模拟,使人身臨其境了解危机现场,于场景中提供专业防护建议,提高安全意识。

优势:模拟场景多种多样,情节栩栩如生,适合各年龄受众。

不足:目前管理运营正规的体验馆过少,相关报道、推荐也都无处查证;宣传效果不到位,最终的教育效果不甚理想。

3. 安全知识普及图书

市面上的图书面向父母以及有阅读能力的孩子,通过文字内容、插画、漫画等进行安全教育,如《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读本》等。

优势:一定程度上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安全知识教育。

不足:文字过于乏味,缺乏吸引力,插画、漫画过于抽象,不便于理解。此外,市场上的图书种类众多,常有鱼目混珠的现象,某些不专业的书籍滥竽充数,给安全教育带来了负面效果。

4. 视频网站上的教学视频

视频包括动画片系列,这类动画片多超过20集,蕴含了各种安全防护知识。此外,还有各类专家的说教片和专业纪录片。

优势:动画片通过形象有趣的视觉效果吸引学生,而专家的讲解和纪录片够专业、够权威,有效传播了安全知识。

不足:动画片虽有趣,但道理过于浅显且不具实用性,而纪录片由于专业性强又过于乏味,缺乏对学生群体的吸引力。大多数视频集中于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烟花爆竹防护等话题,有关暴力事件、运动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等在中学生群体中日益突出的安全话题过少。

5. 班级主题班会和学校教育

优势:大范围学生群体统一接受教育,引起学生对安全问题的重视。

不足:针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临时性教育,缺乏连续性和深度。

三、解决建议

1. “安全+”APP介绍

基于对中学生群体安全问题的现状调查数据,我们也咨询了拥有商学背景的大学教授以及创业成功人士。我们计划设计一款手机APP“安全+”(图1),为中国15至18岁的中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安全防范信息,并定期更新一些迷你课程,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平台预期设计如下:

1.1 不同类型的迷你课程

“安全+”APP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安全迷你课程,将不时发布最新安全信息。

1.1.1 暴力侵害预防课程

传授自卫策略,预防打架、勒索和虐待等暴力侵害的发生。我们将和警察训练学校以及业余训练学校合作,教学生自卫技能。

1.1.2 运动损伤预防课程

讨论在运动训练前进行热身活动时和具体运动(特别是接触性运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我们将和医疗人员合作开展急救演练,教学生基础急救措施,如心脏复苏和骨折处理。

1.1.3 网络安全课程

引导学生识别并远离有害的网络环境,特别是网络诈骗、网上交友陷阱和侵犯隐私等。我们计划和网络警察合作,提醒学生哪些是具有潜在危险的网络行为。

1.2 呈现方式

这三种迷你课程的初期布局将会以如下三种方式呈现:

1.2.1 案例分析

我们将邀请专家对最近发生的一些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促进自我保护知识的学习。

1.2.2 场景模拟

我们会定期更新教学视频和文章,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应对不同类型的安全问题,从而保证自身安全。

1.2.3 现场讲座

中学可以与我们取得联系,通过讲座来宣传安全教育知识,和迷你课程形成线上线下的互补。

1.3 支持和服务

1.3.1 常见问题

对于用户提出的安全与安保问题,将有专业人士给出专业解答。

1.3.2 本地服务

用户随时随地注册,即可获取所在位置附近警察局、医疗中心以及社区中心的联系方式。

1.3.3 安全产品

迷你课程中提及的安全产品会附上相应的链接供用户购买。

2. 目标市场

“安全+” APP针对的群体是中国15至18岁的中学生。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3万多所高中,注册入学的学生大约有2370万。那么,即便只有一部分的学生使用“安全+” APP,这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用户群体。他们中很多人都意识到周身潜在的安全与安保问题,想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家长和学校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也会鼓励他们下载和使用“安全+”APP。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希望在以安全与安保为主题的众多APP中,“安全+” APP能够成为中国中学生群体使用率最高的APP。

3. SWOT分析

中学生群体作为备受社会重视的对象,是整个社会的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学生的安全与安保问题,参与到宣传安全與安保知识、提高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队伍中。我们作为中学生群体中的一员,理应更加积极投入这项事业中。我们将关于“安全+”APP的创意和方案递交了特拉华大学举办的美国钻石杯创业挑战赛组委会,并成功晋级参加了中国赛区的比赛,荣获“最佳社会创意”奖,之后赴美国参加半决赛。经过国内外名校教授和相关专家的点评与指导,我们对“安全+” APP的方案进行了更为全面、系统的设想和改进,相信一旦投入运营,必定可以在中学生安全与安保问题方面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

刘储睿(2001.5- ),男,汉族,江苏人,南京外国语学校,十一年级,学生

猜你喜欢

安保中学生群体
中军军弘集团秦皇岛安保公司 以党建为统领 打造“军”字品牌安保企业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如何找准安保与宣传的平衡点——以G20杭州峰会安保宣传为例
“猴”安保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