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本地生物资源开展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效果分析

2018-09-26谷连福

赢未来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生物学效果教学

谷连福

摘要: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学生物学教学技术的飞跃,研究本地生物资源的利用,对于提升生物教学的整体效果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相关内容,分析了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物学教学中本地生物资源的利用策略,望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本地生物资源;生物学;教学;效果

1 前言

随着中学生物学教学条件的不断变化,对本地生物资源的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其相关课题展开深入研究与探讨,以期用以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与实践。基于此,本文从概述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2 概述

新疆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既有和田大枣、薄皮核桃、天山乌梅、巴旦木、无花果、枸杞、开心果等干果,也有四季飘香的哈密瓜、伽师瓜、吐鲁番无核葡萄、库尔勒香梨、阿克苏苹果等瓜果,还有伊犁薰衣草、天山雪菊、新疆阿魏菇、巴楚菇、番茄红素、鹿茸等特产,还有昆仑雪菊、玫瑰花茶、罗布麻茶、胡罗卜饮料、黑枸杞饮料、番茄汁饮料等茶饮,这里生活着河狸、四爪陆龟、天鹅等珍稀动物;生长着沙漠胡杨、额河杨、塔里木沙拐枣等稀有的植物。可以说,学生们生活在生物所包围的生活中,而学生对生物知识难于理解,没有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将身边发生的蕴含着生物学知识的生物现象与生物知识相联系,不仅可以克服生物教学中知识抽象、难以理解的不足,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将本地生物资源引入课堂的方法与感悟。

3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理念认识模糊

中学生物课任教师普遍存在对新课程理念认识模糊的现象。新课程理念要求生物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为教学,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的引导,注重学习通过自己自主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来提高生物学习质量,很大部分的生物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常出现对新课程理念认识模糊,不知道如何利用本地生物资源进行生物教学的现象。

3.2 实验教学条件有限

生物的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来不断实践和巩固新知识,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实验条件的缺乏带来一系列教学困难是显而易见的,新生物课程的实验比原来的生物教学大纲生物实验多,实验室不够和实验室装备的不到位,严重影响到生物教学质量。

3.3 教学方式难以执行

生物教师对新的课程教学难以控制和执行。很大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了用传统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很难从宏观整体出发去考虑课程的总体目标,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同步进行,很难正确地处理好课时与教学内容的矛盾。

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生物教师对实施中学生物新课程教学的思想理念上的不足,教师对新课程的标准认识与新的教学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对教学资源的整合意识和整合能力还有待提高。

4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本地生物资源的利用策略

4.1 利用本地生物资源,巧设导言

导言是教师在新教学内容开始之前引导学习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利用本地的生物资源设计导言,不但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在“染色体变异”一节,引入本地的红枣与外地红枣相比,为什么本地枣个大、肉厚、甜度高、品质好、价格贵。学生深有同感,激起了求知欲,随后,教师进一步讲,本地红枣染色体变异了?还是环境作用的结果?是天然的三倍体?什么是染色体变异呢?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学习状态。一节课学完,学生不但解决了实际问题,突破了难点,还培养了学习生物的兴趣,感到生物理论距离自己很近。

4.2 利用本地生物资源,理论联系实际

中学生物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解疑。例如,生长素的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抵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不同植物适宜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不同,这两个知识点不好理解,教师可以把除草剂(生长素类似物)的选择和使用效果引入课堂,让学生自己描述出玉米(单子叶植物)和花生(双子叶植物)选择除草剂的种类不同,使用之后苗活草死。这些现象很常见,学生都很熟悉,但不知道其中的生物学原理。如此一联系,难理解的知识点就变得好懂好记了。又如,在“顶端优势”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棉花的整枝;讲“光能利用率”时,可以引入本地常见的玉米和黄豆间作的现象。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点易懂还能利用这些理论指导生活实践,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4.3 利用本地生物资源,作为直观的教学素材

本地学生都见过小蝌蚪是怎样尾巴消失,长出四肢,在水中游动,到陆地上生活的。根据这一常见的现象,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探讨这几个问题:①总结两栖动物的特点;②變态发育的过程是怎样的?③什么是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的意义。学生通过讨论,突破了重点难点,培养了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4.4 利用本地生物资源,就地取材进行实验

本地生物资源丰富,可以提供很多实验材料。以生态瓶的制作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湖边池塘边挖泥、取草、捉鱼,来制作生态瓶,并把生态瓶放到教室,让学生观察记录小鱼的生活天数,最后选出小鱼生活天数最长的生态瓶,分析其物质组成,探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这样的实验,学生乐于去做,可以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收获了科学知识,寓教于乐,一举多得。

生物无处不在,尤其在新疆这个广阔的天地中,生物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让生物理论知识和周围的生物相统一,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5 结语

通过对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本地生物资源利用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项工作理想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对其多项影响因素与关键环节的充分掌控,生物教师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既有优势资源与条件,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生物学教学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朱登英.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1):88-89.

[2]曾令亭,李亚军.农村普通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2):292.

猜你喜欢

生物学效果教学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