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台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思考
2018-09-26郑洪清
郑洪清
摘 要:台湾应用型本科具有较完善的教育体系,办学经验丰富。而广西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是新建的本科院校,尚处于探索阶段。通过桂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分析和比较,对广西应用型本科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师资结构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桂台;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6.212
最近几十年以来,国际教育界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倾向,一些非研究型大学要求强化实践教学,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国内的许多高校也纷纷加入了这股新的教育改革潮流之中,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和过去教学中的弊端,人们逐渐清醒的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2014年3月国家教育部明确改革方向:全国1200所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中,有将近一半的高校逐步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目前广西已启动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试点申报工作,有十多所1999年以后新建的本科院校和8所独立学院,均属于转型试点范畴。可见,国家和地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重视。而我国台湾地区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先行一步,研究其教育及发展特点,对广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台湾应用型本科教育现状
台湾应用型本科教育自1974年起,为了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培养高层次的实务人才,台湾地区兴办了一批应用型技术学院,后来许多升格为科技大学,为台湾的经济建设和产业转型培养了大量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面向职业、重视应用和产学结合是这类大学的鲜明特点,其办学层次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目前,台湾本科层次的高校有80所左右,约占全台湾本科高校的50%。[1]
2 台湾应用型本科教育特点
2.1 培养目标
台湾地区应用型大学的培养目标适合地方和行业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结合地方特色,促进区域发展。在学校总体目标下,各院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而不是照搬式模仿。
2.2 师资队伍
台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呈现多元化特点,除一部分师资要求教学经验丰富以外,更多的师资要求具有实践工作验,有些要求教学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也就是大陆所谓的“双师型”。
2.3 课程设置
台湾应用型大学的课程设置特点:将教育目标细化,形成能力表;以能力标准作为课程教学的引导,也作为课程实施后评价学生品质的指标。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开设实务方面的课程;另外校外实践课程也是台湾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另一特点,大部分高校都安排学生全职实习一到半年之久。除此以外,台湾地区应用型本科大学也注重通识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全能发展。
2.4 评价机制
台湾应用型本科大学对学生的评价机制灵活多样,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2.5 培养层次
台湾应用型本科大学除招收本科生以外,还招收硕士和博士,具备较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3 广西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现状
3.1 培养目标
办学定位不够明确,有些照搬区内外重点高校的模式,强调学科专业的大而全,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脱轨,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较弱,学生就业质量差和就业率低。
3.2 师资队伍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都是一些地方院校的转型,师资力量以教学型为主,实践经验较少,缺乏引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经验。
3.3 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相对陈旧,未能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盲目向研究型大学靠拢。表现为理论知识讲解偏重,实践环节比例偏少,教学偏离了对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忽视课程与工作岗位之间的衔接。
3.4 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缺乏多样性,一方面缺乏应用型大学相应的评估与质量标准,现行的本科教育评估体系基本上是按照研究型大学的标准来制定的,不能很好的反映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要求,未能促进和引导高校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对应用型大学的发展不利。另一方面评价学生能力较为传统。
4 对广西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启示
广西有11所1999年后新建的本科高校和8所独立学院和一些民办高校,是属于转型试点范畴,处于探索适合自己特色的发展之道。
4.1 培养目标
实地考察,深化与台湾高校之间的合作,加强与东盟高校之间的交流,制定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例如广西外国语学院的小语种专业培养目标较为明确,面向东盟,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
4.2 师资队伍
建立“双师型”教师,可以在培养教学型教师同时也可以培养一批实践型教师,鼓励教师走出去,深入企业;加大投资力度,鼓励能干实干的教师;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业界精英来弥补实践型教师的空白。
4.3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侧重实务课程,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应邀请企业人士参与课程目标的设置与开发,增加综合性实践和企业实习教学环节,采用项目实战方式教学。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科技活动,加强学生应用知识能力,设置好通识教育的比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4 评价机制
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一系列与应用型大学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包括教师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申请。另一方面应用型大学应就学生进行多方面评价,除些以外,到企业实习的学生,由企业给学生就实际应用能力给出客观的评价。
4.5 培养层次
目前,新建的本科高校都处在应用型转型的阶段,处在一个探索、摸索阶段,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提前实现应用型本科、硕士和博士“一条龙”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尧飞.台湾应用型本科教育对大陆独立學院的启示[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2(26):70-72.
[2]鲍洁.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借鉴[J].教育与职业,2006(18).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科研项目(KY2015YB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