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塑造简析

2018-09-26钱小珍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造型紫砂风格

钱小珍

摘要:技术是艺术表现的基础,作品的艺术内容是通过技术得到表现的。紫砂陶工艺要求技术和艺术有机结合。一件完整的创作,无论从造型、装饰都应该和内容是浑然一体的。

关键词:造型;紫砂;风格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030-01

宜兴紫砂艺术是我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支,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被世人所接受和喜爱。它的独特魅力是以它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形技法、质地表现出来的,这种独特性尤其以紫砂壶为代表。制壶先要将泥凉到一定程度,打成泥片,做成坯体,做时注意坯体光洁平整,造型精确得体。线条挺、匀。装饰要协调、美观,然后通过精工细作才能成为一件佳作。反之,坯体虽光洁平整,但没有美的造型,线条处理不当等,就不可能做出一年件好的作品。因为传统工艺是在紫砂制作过程中不断形成发展起来的,是与紫砂陶的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要纯熟地掌握传统制作工艺,紫砂作品才能具明丰富和精妙的内涵,紫砂特有的色泽效果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形体的高、低、肥、瘦、刚、柔几个方面才能相互贯通。

宜兴紫砂茶壶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枝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宜兴紫砂壶在传承、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塑造了不朽的形象,千百年来在人们精神中承传的精神底蕴是农耕型文化。人们世世代代依土地而祈生,覆土地而久息,土地就是中国人自己的命根子。土地观念是农耕型文化的核心,人们的理念中或潜意识中无法脱离土壤这个概念,于是泥土对人就有一种天生的亲和力和熟悉感,这几乎成了一种天生的铬印。紫砂文化的厚积是紫砂的骄傲,是宜兴的骄傲,是中国的骄傲。而作为当代陶人,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之重任,正确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创作者要有天资、才情,外加钻研传统,多看传统优秀实物及图片,从中提高修养、充实底蕴、丰富构思、不断更新,这是作壶人内在应具备的条件,这样的创作精神才能旺盛。

陶业与瓷业是同根共生的,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很直接。紫砂陶瓷中许多器皿的造型借鉴了一些瓷器作品,如陶瓷僧帽形身筒为多角形,用紫砂工艺中裁片镶接法制作成型,强调僧帽棱角挺秀,线条清晰地艺术特点。

紫砂陶艺既然是艺术范畴的一部分,那也不乏“创造”之意,历史上的紫砂艺术品是前辈创造的传统艺术珍品,只能供后辈从业者学习借鉴,吸取其艺术精华,把前辈的艺术营养演化为自己的东西,通过自己的思想和劳作,走出自己的艺术之路。绝不可以强调继承传统为由,而一味模仿,不假思索地照搬照抄,那样会把紫砂艺术的发展引向误区。因为传统是由历代先人的智慧聚集形成的,离开了传统匠人就没有力量了,所以它体现了历代先人的智慧。文化是一条不断开拓的路,是一条流动的河,是跳动不息的脉络。“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正如我们所知的,文化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特有的一种创造与表达,只有时刻把握文化的发展脉络才能紧扣文化艺术的本质特征,保证不竭动力。作为一名紫砂艺术工作者,在这个时刻必须要神清目明,要清晰地把握好文化发展的主要线索,并以此为基础,注入时代的新气象。

中国传统的百工技艺从百年前的社会改造开始就迅速地衰落,传统工艺在40年代已经奄奄一息,但传统是由历代先人的智慧聚集形成的,离开了传统匠人就没有力量了。

传统工艺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方面等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宜兴紫砂工艺属于中国传统手工艺范畴,在明代中期以后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工艺体系,在后来的传承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宜兴紫砂制陶的传统工艺很有技术含量,其工艺技术相当合理且思想具有内涵性,对当代紫砂艺术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紫砂材质的特殊性,呈现特殊丰富的观赏效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砂而不涩,光而不亮,粗而不糙,细英明不腻”。凡是有所成就有所创新的紫砂艺人,无人在紫砂材质的选择上、配置上、运用上下功夫,将五彩缤纷的陶土,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加以配置,经人观赏舒适的感受,以体现紫砂材质所特有的肌理美,静态美,古朴美,典雅美。

紫砂传统造型分为、花货、光货、筋瓤货三大类型。自然形体,俗称“花货”,是三大造型体系中个性鲜明、风格突出的一大类别。紫砂花货以自然界中瓜果花木、虫鱼鸟兽为题材,模拟自然形体的造型,在传统方圆、几何形体上进行堆雕装饰,借型改装,自然逼真,总的要求是宁简勿繁。

紫砂花貨的创作者常常深入大自然,通过实地观察、汲取生活中千奇百怪的自然形象,巧运匠心,创制出一件件新作品来。龙狮虎豹、松柏梅桩、梅兰竹菊,天上地下、山巅水中、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会在紫砂花货上体现出来,通过师法造化的捏塑,成为精美的工艺品。

猜你喜欢

造型紫砂风格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
美术审美特征论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读壶记》
紫砂壶估值的再发现
紫砂雕塑的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