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野生蔬菜资源研究成果分析
2018-09-26何进祥宁德富
何进祥 宁德富
摘 要 从野生蔬菜资源的种类、成分、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等4个方面概述了西双版纳野生蔬菜资源的国内研究现状,总结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个人的见解以供研究者深入研究,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西双版纳野生蔬菜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 西双版纳 ;野生蔬菜资源 ;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S647 文献识别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8.04.011
Abstract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domestic researches of wild vegetables resources in Xishuangbanna were described in species, composition,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recent researches were pointed out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some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better conserva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ild vegetables resources in Xishuangbanna.
Keywords Xishuangbanna ; wild vegetables resources ; research results
隨着绿色消费的兴起,人们对无污染的野生环保蔬菜的消费日益增加,野生蔬菜的研究正在蓬勃展开[1-3]。野生蔬菜是指自然生长、未经人工栽培,其根、茎、叶、花、果等器官可供食用的野生和半野生植物或天然分布、自然生长、未经人工管理驯化、可作蔬菜食用的植物,是重要的食用野生植物资源[4-5]。野生蔬菜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在一定的时间、空间、经济技术和人文社会背景条件下,可作蔬菜食用的野生植物的总和。西双版纳野生蔬菜资源很丰富,种类多,分布面广,许多野菜的营养价值很高,优于同类栽培蔬菜,有的还含有独特的营养成分或良好的药用价值,在科研、食用、饲用、工业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人类对于野生蔬菜的认识和利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尤其像生活在西双版纳这样边远地区的土著民族,在长期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利用野生蔬菜植物,积累了丰富的野生蔬菜植物知识和经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没有受到化肥、农药污染的野生蔬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野生蔬菜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加大。21世纪以来,西双版纳野生蔬菜资源的相关研究广泛开展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的转化及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本文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梳理和评述,同时提出了个人的几点见解,以供研究者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西双版纳野生蔬菜资源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成果分析
1.1 对西双版纳野生蔬菜资源种类的研究
刘怡涛等[2]应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对云南各民族食用的花卉作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发现热带地区有118种、亚热带地区有93种。许又凯等[3]采用文献研究、田间调查、实验栽培和实验室分析的方法,在收集整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调查了西双版纳地区野生蔬菜资源状况,结果表明西双版纳有野生蔬菜277种,分属于201属、79科,其中食用嫩茎叶类192种,竹笋类13种,鲜花类35种,果实类22种,块茎、块根和髓心类27种;对上述277种野菜的资源量进行了分类,资源量属“很多”、“多”和“较多”级别的种类共149种,资源量属“少”、“较少”和“很少”级别的种类共128种,分别占总数的53.8%、46.2%。许建初[6]对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野生蔬菜进行研究,据初步调查统计,傣族经常食用的野菜大约有120多种。暴卓然等[7]、许车汉[8]研究报道了西双版纳地区特有的野生蔬菜种类,同时报道了在省内外其它地区也有分布的种类。郭凤根等[9]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民贸集市采访,基本摸清了西双版纳地区常见野生蔬菜种类,西双版纳地区野生蔬菜有33科46属52种,并对部分特色野生蔬菜的基本特征、食用方法等作了简要叙述。张小萍等[10]对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蔬菜资源开展调查,该项目研究基本摸清该区域野生蔬菜的状况: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土地面积占西双版纳总面积的1.35%,有野生蔬菜182种,隶属78科149属,占该西双版纳野生蔬菜种数的63.2%。从上述多位学者的研究报道中可知,西双版纳地区的野生蔬菜种类繁多,资源非常丰富。但可能是由于各位学者选取的研究区域不同,或者是其它因素,造成报道的种类数量有一定的差异。
李秦晋等[11]运用民族植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西双版纳地区少数民族食用的竹笋资源及其传统利用等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西双版纳是我国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约占全国竹类资源的1/5,共有竹类18属,100来种,经整理鉴定共计有11属、65种可食用竹笋资源。云南省茶科所王平盛等[12]对西双版纳州约19 333 hm2茶园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茶园中有杂草70余种,其中一些是当地居民重要的佐餐野菜,据多年调查和观察,发现西双版纳茶园中常见的野菜有12种。
1.2 对西双版纳野生蔬菜利用价值的研究
野生蔬菜生长于自然环境中,无污染,鲜嫩可口,风味独特,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被称为“绿色食品”,备受人们青睐。有些野菜种类还含有特殊的脂肪酸、氨基酸、有机酸、酸类、鞣质、皂甙、萜类、挥发油、生物碱以及微量元素等[13]。
许又凯等[3]采用文献研究、田间调查、实验栽培和实验室分析的方法,对西双版纳主要食用并有开发潜力的7种野菜的食用部分(水茄为半成熟果实,其余为嫩茎叶)进行了矿物质、微量元素、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分析,以全国性食用的香椿(嫩茎叶)为对照,结果表明西双版纳7种主要野菜的矿物质P、Mg、Fe和微量元素Zn、Mo含量较高,只有木瓜榕与香椿基本持平,其它种类均高于香椿,臭菜、红瓜的含量均在香椿的3倍以上;将上述7种野菜的氨基酸平均值与香椿的氨基酸含量比较,7种野菜的16种氨基酸含量都很高,只有谷氨酸(Glu)低于香椿(比值为0.9),其它15种氨基酸均高于香椿,其中天冬氨酸(Asp)、脯氨酸(Pro)为香椿的1.7倍以上。
许又凯等[14]对西双版纳地区最常见且人工栽培面积较大的刺芫荽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刺芫荽中矿物质元素P、Na、Ca、M、Fe、Cu、Mn、蛋白质及总氨基酸等的含量均高于芫荽和茴香,且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的部分元素含量与周聪等[15]对海南岛18种野生蔬菜的成分测定结果有一定差异,如海南岛刺芫荽中矿物质元素Ca、Fe的含量分别为0.129%、18.2 mg/kg,而西双版纳刺芫荽中Ca、Fe的含量分别为0.0318%、1.13 mg/kg,这可能由于试验材料本身存在差异,也可能与蔬菜的选择性吸收、富集能力以及种植、施肥和管理方式等因素有关。
许又凯等[16]研究报道称,粉花羊蹄甲花中的矿物质元素P、K、Na、Ca、Mg、Fe、Cu和Mn的含量均高于黄花菜,维生素B1高于黄花菜,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是黄花菜的6.4倍和4.5倍,维生素B2和维生素E的含量略低于黄花菜;粉花羊蹄甲的蛋白质总质量分数(15.79%)低于黄花菜(19.19%),但蛋白质中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12.74%,高于黄花菜(9.99%)。研究者认为,粉花羊蹄甲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很高开发潜力的野生食用花卉。
许又凯等[17]于2004年报道了西双版纳常用68种野生蔬菜硒的含量,结果表明,68种野生蔬菜中硒平均含量为0.085 3 mg/kg(干物质),低于栽培蔬菜中硒含量,其中富硒的8种,低硒的34种,极度低硒的26种。8种富硒含量为(0.84±0.025)~(0.37±0.022) mg/kg(干物质),平均硒含量较其它60种野生蔬菜平均硒含量高35倍。许又凯等[18]分析了西双版纳当地民族十分喜爱的常用野生蔬菜——臭菜嫩茎叶中矿物质、微量元素、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含量,测出蛋白质含量比例高达干物质含量的51.4%,含有16种氨基酸,其氨基酸总量为4.32%。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西双版纳的野菜种类多,许多种类资源蕴藏量较大,口感好,特别是一些种类的保健性矿物质、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高,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1.3 对西双版纳野生蔬菜资源保护的研究
西双版纳的勐宋哈尼族对棕桐藤类资源的传统管理和持续利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陈三阳等[19]从技术和政策方面探讨了该地区与藤类资源管理有关的问题。李秦晋等[20]运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选择西双版纳自然及社会经济发展不同的3个傣族村寨曼安、曼伞和曼广囡为研究对象,调查当地村民利用野生蔬菜的情况,并对野生蔬菜的利用变化及传统野生蔬菜知识流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就如何保护传统野生蔬菜知识进行了探讨。研究者大胆预言: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多年以后先辈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传统野生蔬菜知识就可能最终消失,西双版纳傣族食用野生蔬菜的传统将会完全消失,这既是研究者真知灼见的直白,也是对人们珍惜保护资源、合理开发资源的忠告。
张小萍等[10]对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野生蔬菜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此研究在充分调查了解野生蔬菜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域野生蔬菜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认识不到位、市场化程度和开发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了重视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加强野生蔬菜资源的科学研究、在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多样性的前提下综合开发利用等建议。许又凯[3]等收集大量的当地野生蔬菜,建立了231种野生蔬菜的种质资源圃,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为西双版纳野生蔬菜资源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也为其持续利用和产业化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1.4 对西双版纳野生蔬菜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张培怀[21]等对西双版纳野生蔬菜刺五加的驯化栽培进行了研究,对刺五加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2012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建成野生蔬菜园,该园采用仿生态模式种植,各种野生蔬菜点缀在山林间,成为別具一格的景观。游人在观赏景点风光的同时,可亲自采摘、品尝野生蔬菜,从视觉、嗅觉、味觉上全方位享受野生蔬菜园的美景。许又凯[18]测定了臭菜的年产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臭菜市场价格调查,分析了产量与市场价格的关系,认为臭菜可作为一种蛋白质含量高、具独特风味的芳香型特色蔬菜进行开发利用。
许又凯等[14]研究发现,刺芫荽在50%光照下生长最好,光照过强或过弱均不利于其生长,生产中,宜用50%遮荫网覆盖;新种地刺芫荽的叶片数、叶长度、叶宽度、叶面积均大于连种,但方差分析显示未达到显著水平;新种地小区生物量远大于连种地,后者只有前者的36%,方差分析显示两者生物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刺芫荽的连种地产量远低于新种地。
许又凯等[3]对西双版纳州所属的勐腊县、景洪市、勐海县的傣族、哈尼族、基诺族、布朗族、瑶族等22个村寨开展了调查研究,全年的市场调查和农户抽样调查表明,目前,野菜占山地民族(哈尼族、基诺族、布朗族)全年食用蔬菜总量的42%~61%,坝区(山间盆地)民族(傣族)总量的22%~31%;在西双版纳勐腊县勐仑镇集市上,12月至次年3月野菜占蔬菜销售总量的11%,4~11月野菜占蔬菜销售总量26%;同时对西双版纳地区11种主要野菜的口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现9种野菜口感得分高于对照白菜,2种略低于白菜。
2 讨论
丰富的野生蔬菜资源与多样的民族文化是西双版纳地区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尤其是大面积的天然森林的存在给西双版纳野生蔬菜的发展创造了天然条件,再加上当地少数民族所具有的独特的利用野生蔬菜的丰富经验与传统知识,表明西双版纳野生蔬菜资源开发潜力很大。国内有关野生蔬菜营养分析与评价方面的研究已见诸多报道[22-23],但人们常食用的野生蔬菜是否存在食品安全等问题,目前多数均属于未知状态。在蔬菜的质量安全研究方面,重金属是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最重要因素,因为重金属主要来源于产地环境(土壤和水质),而且只能积蓄不能降解。因此西双版纳地区野生蔬菜中重金属的含量,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未见有关报道。周聪等[15]对海南岛野生蔬菜产地环境、制样方法以及品种差别等进行分析研究,经过对18种野生蔬菜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测试可知,除枸杞菜中铬元素超标外,其它均低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有67个样品重金属指标低于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为能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西双版纳地区野生蔬菜的质量安全状况,野生蔬菜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其产地环境土壤和水质的对应分析,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不是所有的野菜都可直接食用,有些野菜植物集有毒植物、食用植物或药用植物于一体,食用不当会对人体造成伤害[24]。所以,要对野菜进行食用安全性研究,包括鉴别方法、除毒方法及食用方法、采集的部位与时期等[25]。范树国等[26]采用滴定法测定了不同条件下云南5种经常食用的野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表明,5种野菜随烹煮时间的延长,维生素C的含量显著减少,其中以臭菜最明显。曾宪锋等[27]研究报道称,人们平时食用的部分野生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高于我国制定的无公害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限量标准,所以不宜食用或限量食用。在西双版纳地区常食用的野生蔬菜中,是否有部分野菜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食用方法是否科学及亚硝酸盐含量是否超准,此类工作还没有见报道。今后非常有必要对西双版纳地区普遍食用的野生蔬菜种类进行有害成分及食用方法方面的研究,为人们更科学、更安全地食用野生蔬菜提供依据。
许多学者研究了野生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28-30]。张红梅等[31]以福建省野生蔬菜为材料,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不同生长期4种野菜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4种野菜不同采收期之间维生素C含量均有显著差异,可能是随着采收期的延迟,野菜生长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如温度升高、温差减少和较充足的水分也可能影响了维生素C的形成。西双版纳地区常见野生蔬菜的不同生长期维生素C含量及其它营养元素是否也存在相同差异,不同的野菜资源适宜的采收期及其产量与品质的平衡点,关于这些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还需学者们深入研究。许又凯等[3]对西双版纳地区常用的68种野生蔬菜总硒含量进行测定,但植物中硒的有效性除与总硒含量有关外,还与硒的存在形态有很大的关系,同一种野生蔬菜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不同栽培管理方式、不同土壤硒背景下的硒富集能力有待深入研究。
龙荣华等[32]对云南省野生蔬菜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在云南由于对大多数野生蔬菜没有进行商品化批量采集或大面积人工栽培以及加工等开发利用,导致其利用率极低。许良政等[33]对粤东北山区的野生蔬菜资源进行调查,发现野生蔬菜资源丰富,但目前被利用的种类不到10%。同样在西双版纳地区,野生蔬菜资源十分丰富,食用方法也丰富多彩,但对其产品的开发利用则远远落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野生蔬菜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目前仍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仅有少部分走向了市场,而且除了守官木、刺五加、大芫荽等个别种类外,绝大部分还缺乏人工驯化栽培和规模化、规范化、商品化生产。当地的许多陈旧观念与落后的生产方式仍阻扰着野生蔬菜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一些比较闭塞落后的山区,由于交通阻塞,商品经济思想尚未形成,对野生蔬菜资源的管理目前正处于自生自灭、掠夺性采摘、毁灭性挖掘的状态。建议在深入挖掘民族饮食历史积淀基础上,从资源开发与保护角度出发,科研工作者们应从丰富的野菜种类中筛选出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独特的口感、较好的保健功能及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品质变异小、有一定的经济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的优良种类,并对其进行产业化开发生产,不断满足本地区和省内外的市场需求,促进本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另外当地政府要充分利用当前市场上对野生蔬菜的需求热潮,组织科技队伍,对西双版纳地区野生蔬菜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调查,对于价值高、开发前景好的种类,应尽快开展人工栽培,提高产量和品质势在必行。积极开展相关栽培技术研究,在保持野菜原有野性和野味的前提下,進行引种驯化、人工栽培,建立生产示范基地和优良野生蔬菜种苗基地,将整套栽培管理技术向农民示范和推广,并为野生蔬菜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优良种苗。
由于采收技术不合理,缺乏统一管理,野生蔬菜资源遭到破坏性采收,不仅大大浪费了资源,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部分地区、单位或个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无视资源的生态价值,进行过渡采摘,致使部分野生蔬菜资源日渐枯竭,种质资源受到威胁。李秦晋、许又凯等[3,11,18,20]对西双版纳野生蔬菜资源的保护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关于如何保护和开发野生蔬菜的综合研究还不多见。笔者认为,要保护好野生蔬菜资源就必须改变传统认识,加强野菜资源、人工栽培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这样才能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野菜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产生持续良好的经济效益。最主要一点是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有计划地对野生蔬菜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避免造成野生蔬菜资源的枯竭,从而实现野生蔬菜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佩聪,刘厚诚,罗冠英. 广东野生蔬菜资源的分类与利用[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4):7-11.
[2] 刘怡涛,龙春林. 云南各民族食用花卉的初步研究[J]. 云南植物研究,2001,23(4):41-56.
[3] 许又凯,刘宏茂. 西双版纳野生蔬菜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建议[J]. 广西植物,2002,22(3):220-224.
[4] 关佩聪,罗冠英,刘厚诚. 广东野生蔬菜资源初步研究[J].长江蔬菜,1999(9):1-4.
[5] 许良政,廖富林,赖万年. 野生蔬菜研究与开发的科学价值[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7):98-101.
[6] 许建初. 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野生蔬菜[J]. 中国野生植物,1988(4):27-29.
[7] 暴卓然,粱明清. 南特产蔬菜资源[J]. 中国蔬菜,1990(2):34-35.
[8] 许车汉. 傣乡蔬菜拾零[J].云南农业科技,1989(1):42-43.
[9] 郭凤根,王仕玉,张应华,等. 西双版纳的野生蔬菜资源[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0,19(3):31-32.
[10] 张小萍,李 圆,刘 锋,等. 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野生蔬菜资源调查[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4,24(3):21-25.
[11] 李秦晋,刘宏茂,许又凯,等. 西双版纳可食用竹笋资源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2007,29(1):255-259.
[12] 王平盛,白秀珍,汪云刚. 西双版纳茶园中常见野菜(摘要)[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4,20(1):40.
[13] 张卫明,肖正春,张广伦. 我国野生蔬菜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9,28(3):4-8.
[14] 许又凯,刘宏茂,肖春芬. 刺芫荽营养成分和不同光照下栽培生物量[J]. 热带作物学报,2005,26(1):75-78.
[15] 周 聪,李建国,陈 忠,等. 海南岛18种野生蔬菜的成分测定及质量安全和价值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2010,31(10):1 853-1 860.
[16] 许又凯,刘宏茂,刀祥生,等. 粉花羊蹄甲的营养成分及作为特色蔬菜的评价[J]. 云南大学学报,2004,26(1):88-92.
[17] 许又凯,刘宏茂,肖春芬,等.西双版纳野生蔬菜中硒含量测定[J].云南植物研究,2004,26(6):668-672.
[18] 许又凯,刘宏茂,刀祥生,等.臭菜营养成分分析及作为特色蔬菜的评价[J].广西植物,2004,24(1):12-16.
[19] 陈三阳,裴盛基,许建初. 西双版纳励宋哈尼族传统管理与利用棕搁藤类资源的研究[J]. 云南植物研究,2003,15(3):285-290.
[20] 李秦晋,刘宏茂,许又凯,等. 西双版纳傣族利用野生蔬菜种类变化及原因分析[J]. 云南植物研究,2007,29(4):46-478.
[21] 张培怀,宋康勇,李 珏,等. 西双版纳野生蔬菜—刺五加的驯化栽培与开发利用[J]. 云南农业科技,2010(4):37-39.
[22] 黄秋生,郭水良,方 芳,等. 野生蔬菜野茼蒿营养成分分析及重金属元素风险评估[J]. 科技通报,2008,24(2):l98-203.
[23] 张凤兰,杨忠仁,郝丽珍,等. 5种野生蔬菜叶片营养成分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09,24(2):164-169.
[24] 许良政,廖富林,赖万年. 野生蔬菜研究与开发的科学价值[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7):98-101.
[25] 张丽琴,杨敏杰,龚亚菊,等.云南野生蔬菜资源概况及开发[J]. 长江蔬菜,2002(12):4-6.
[26] 范树国,魏 朔,邱 璐,等. 5种常见野菜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J]. 江苏农业科学,2009(4),301-302.
[27] 曾宪锋,邱贺媛. 六种野菜不同部位硝酸盐、亚硝酸盐及维生素C的含量[J]. 云南植物研究,2005,27(l3):321-326.
[28] 张胜珍,赵海林,客绍英. 不同贮藏条件对3种野菜营养成分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10,23(1):153-156.
[29] 高翔光,范文丽,赵英明. 17种野菜硝酸盐、亚硝酸盐及Vc含量的测定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2008(3):65-66.
[30] 李元亭,黄永红,张君田. 6种野菜Vc含量的测定及开发利用讨论[J]. 中国园艺文摘,2010(3):35-36.
[31] 张红梅,陈 新,顾和平,等. 高Vc含量野生蔬菜资源筛选与不同采收期Vc变化[J]. 福建农业学报,2011,26(3):399-404.
[32] 龍荣华,李学林. 云南野生蔬菜的开发利用[J]. 中国蔬菜,2000(5):33-36.
[33] 许良政,廖富林. 粤东北山区的野生蔬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 690-2 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