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的阅读教学
2018-09-26张美
张美
摘要: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锻炼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我认为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就是“重感悟、重積累、重运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 重感悟 重积累 重运用
一、阅读教学必须重感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这里强调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感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带学生进入美妙的音乐、深情的朗读、神奇的想像、角色的扮演、生动的描述之中去感悟课文内容,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形象、充满趣味性。如《田忌赛马》这一课可以选择带有古典旋律的音乐作背景,让学生充当文中的角色和记者,对每一场比赛分别进行采访。如“请问田忌先生,第一场比赛结束了,对这场比赛您有什么看法?”“齐威王,祝贺您取得第一场比赛的胜利,请问您有什么想法呢?”“孙膑先生,作为旁观者,您对这场比赛有什么高见呢?如果你是田忌的话,下一场比赛你将怎么比呢?”这样学生可以身临其境,胜者能畅谈心中的悔恨与教训,这就能使学生在情境中深刻感悟课文的内容。
另外,“感悟”是“自悟”而不是“教悟”。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悟“你是怎么理解的,你就怎么读”,“你认为该怎么读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呢?”“他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了,你也愿意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
二、阅读教学也应重视积累
过去的阅读能力,主要是指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其中以理解能力为核心。其实小学阅读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就是为了积累,有观念的积累,包括思想、观点、认识等的积累,(如在语文教学当中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形象的积累,包括人物、事件、情节、情境等的积累,以表象的形式储存在记忆中。对小学生来说,形象和语言的积累尤为重要。在以后的语言活动中一旦出现有关的情境,相关的词句就会自然地涌现笔端,一旦要描述有关的情境,有关的语句也会自然地涌现出来,再也不会由于语言储备太少而影响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影响认知能力的增强,制约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儿童缺乏表达喜、怒、哀、乐的词语,他们在表达情感方面的知识上是薄弱的,充其量也只能写出“高兴、难过”
之类的词语,至于“高兴的如何”、“难过的怎样”,他们就无法准确、具体地表达自己或他人的内心感受。
积累语言材料,实际上就是积累生活材料、形象材料、思维材料、情感材料,也是一种整体模块的记忆。品味语言,重视积累,培养语感,可以通过许多途径。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强调诵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不就是强调诵读可以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吗?古人谓“温故而知新”,“故”就是头脑中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过去对学生记忆力的培养不重视,甚至认为记忆的方法是书呆子读死书,只会越读越呆,实际上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当然,积累语言不只是简单的量的增加,积累越多,语言之间相互交汇、碰撞,就会在语言的“流沙河”中淘出许多“真金”。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当产生某种交际需要时,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妙语言会脱口而出。
三、阅读教学还应重视运用
积累和运用是相辅相成的,在某种程度上积累就是为了运用,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又深化了语言积累。运用需要以积累为前提,没有语言积累,语言运用也就成了“无源之水”。语言积累多了,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也就不足为奇了。只有活用了语言,才能使语言更具有生命力,更具有交际价值,更具有表现力。思维科学家告诉我们:“当环境和问题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信息输入后,大脑就必然要和以前记忆中的知识信息组块,即“‘相似块,
在以相似的为基础的某种模式进行相互激活,相互联系。而这种在相互联系中被自动激活了的‘新相似块就是表象、情感以及初步认知行为产生的基础。与此同时,那些被激活了的信息,在总期望和目标的引导下,经过大脑内部反应器、控制器的相互配合,就能达到最后的认识。”其实,阅读能力就是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而获得的经验积累,它不能单靠别人的“告诉”或自己的分析来完成,它必须通过运用来完成,并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和升华,成为理性的东西。
综上所述,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是阅读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方面,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许芳. 精读重感悟 积累重运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管见[J]. 科教文汇旬刊, 2015(3):100-101.
刘礼峰. 感悟·积累·运用——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J]. 小学教学参考, 2008(36):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