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所向往的大学

2018-09-25赵艺肖冰黄悦周莹吴嘉敏丘淑岭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8期
关键词:学生满意度人才培养方案

赵艺 肖冰 黄悦 周莹 吴嘉敏 丘淑岭

摘要:本次研究聚焦到华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台湾师大公民教育与活动领导学系学生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期望与满意度。在前期运用引入SEM模型建构对满意度进行多层次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亲身体验为情感依托,以统计得出的学生满意度问卷数据为理论支撑,以人才培养的文本方案为事实依据,展开两专业的比较研究。结合与我校专业有第二校园经历的学生的访谈,把自己在专业培养过程中的体会和思考梳理出来,以此为据,描画我们所向往的大学,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基于学生体验的第一手材料。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满意度;学生期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8-0069-04

一、前言

党中央、国务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及广东省全面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要求,督促社会各界、省市高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专业,一直以来因学科特点的限制,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交流仅限于中国大陆的高校,发展现代化、国际化问题亟待解决。

作为华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下简称思教专业)的本科生,我们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希望这个专业能在教育改革中抓住机遇。为此,我们乘着华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华南师大)交换生项目的东风,开展了长达1年半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台湾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台湾师大)公民教育与活动领导学专业已经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换生项目。我校思教专业的学生在台湾师大的第二校园经历与分享让我们灵光一现:相似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同样的作为怀揣“师范梦”的莘莘学子,两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或许可以来一场深度的切磋与交流。因此,我们以亲身体验为情感依托,探索分析两专业学生在专业培养过程中的体会和思考,以统计得出的学生满意度问卷数据为理论支撑,以人才培养的文本方案为事实依据,展开两专业比较研究,描画我们所向往的大学。最终希望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可行的优化意见,促进两岸两专业的交流与发展,为全面提升两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献计献策。

二、SEM模型因子分析结论

本研究引入SEM模型,通过因子分析并建立模型的方式,分析何为影响学生对人才培养方案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建议。

由因子分析得出本调查含有三个因子:(1)学生对课程设置满足需求方面的滿意度;(2)学生对课程培养理念的满意度;(3)学生对课程设置结构合理性的满意度。参数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影响学生对人才培养方案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是“课程设置满足自身需求”、“课程设置反映社会需求”等反映学生对课程设置满足实际需求的满意度上。

由因子分析的结果绘制SEM模型图如图1。

三、问卷及基本访谈的结果与透露的学生期望

为了了解两专业学生对专业的整体满意情况,我们对其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反映了几个有趣的事实,同时我们对基本访谈中两专业学生所提出的本专业的期望进行了梳理。

1.“起跑线不能决定结局”。我们常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在这次的调查研究中我们惊讶地发现,“起跑线不能决定结局”——华南师大学生满意度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呈现逐渐上升的态势,而台湾师大学生的满意度则反之(见图2)。结合访谈资料我们认为:由于华南师大思教专业的生源并非全是第一志愿,加之低年级学习压力大,学生主观上专业满意度较低,而随着培养方案的实施和学习体验的增加,高年级学生逐渐增强了专业的认同感。而台湾师大对高年级学生实行了分流,受访的非师培生普遍表示专业需求与实际所学不够吻合,由此我们推测这是认同感呈下滑趋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学生眼里的“小型社会科学院”。相似的“小型社会科学院”同时出现在了两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构中。两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都设置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法律)四个模块的专业课程,这么丰富的课程“菜单”却让学生直言“吃不消”,认为课程太杂、太多,可以作出适当的删减。在受访的学生看来,“样样通不如一样精”。平行结构为主的课程设置运用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难免导致学科教学内容比较浅显,课程结构前后衔接不足。或许,台湾师大部分课程的进阶设置值得我们借鉴,如设置“哲学(一)”及“哲学(二)”、“民法(一)”及“民法(二)”等,为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深化课程知识的优质课程。

3.自由开放的校园氛围从开放选课开始。在台湾师大公领系,部分专业选修课是没有学期限制的。在保证课程达到基本素养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依照自己的生涯规划、课外兴趣走:有些人要提早毕业,有些人为申请交换留学而提早把课补完……如此,学生的开放选课为他们的人生道路选择提供了很多可能。“……(学生到了)大三才对一些社会性的问题比较有反应,或是比较有批判能力,这都跟开课有关系,所以很早就开放给低年级跟外系修并没有不好,而且就是教师好大家就来修,很正常。”(台湾师大公领系大四学生C)另外,该系还开设了自由选修课程,学生们可以在学校的各个学院间甚至是各个高校间“走街串巷”,不仅可以感受到不同学科的学术魅力,发展多元的、跨领域的能力,还能通过不同的课堂组合领悟到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对于华南师大而言,以国际事务交流处为桥梁,传递众多交换项目的信息以期迎合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而适度的资助更是“第二校园”梦想火箭的助燃剂,减轻费用之举无不彰显出华南师大人文关怀的气息,对于学生来说,第二校园的独特经历和学习体验更是滋养了自身的人文底蕴。

四、深度访谈透露的学生期望

1.“走出课室,融入自然”。谈及难忘的课堂教学形式,两位受访者的回答都表达出对两校的户外体验课程的偏爱。交换生A在回顾华南师大某门哲学课程采用“草坪漫谈”的课程形式时动情地评价道:“师生围坐在草坪上漫谈哲学与人生,感觉那一节课就像千百年前哲人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一起进行哲学智慧的碰撞。那一天,暖冬里的阳光正好,教师抛出‘什么是美好人生的哲学思考,同学之间的答案或许没有达到所谓哲学上的高度,但是这样的一种课堂形式却让我们每个人如沐春风。”(交换学生A)告别诸多限制的课室桌椅,告别电子屏幕和智能手机,余晖轻柔地斜洒草坪,仿佛也在细听师生之间轻松地交流对美好人生的看法,这样的课堂形式自是令人倍感温暖与新奇。同时,户外体验课程给学生带来的感悟往往是一针见血、直击人心的,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影响出乎意料地深重。在台湾师大《少年犯罪心理学》选修课上,学生B得到了参访当地少年观护所的机会:“观护所里都是8岁到21岁的青少年,统一的无神的表情。印象最深刻的是贴在墙壁上的一个少年的书法作品‘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这节课之后其实更加坚定了我选择教师职业。教师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在价值观上引导学生,在学生即将误入歧途的时候对他们加以帮助……或许这是教师存在的更大价值。”(交换学生B)

2.“这是爱的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几乎是每位师范生都听过的名言。可究竟何谓“学高”和“身正”呢?在学生A的访谈中我们似乎寻到了答案的蛛丝马迹。“我在台湾师大最喜爱的一门课程是公共政策。这门课的老师是一个外聘的公务员,从他口中你会听到许多关于公务员之间的轶事,喜爱这门课的原因也在于老师的个人魅力,尽管每天在官场上和各色人物打交道,但是老师能够做到与书为伴,对他来说读书是一种闲暇时光的最佳赏赐。公共政策的理论知识在脑海中逐渐褪去,但是他说过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样一句话激励着我到现在。”(交换学生A)教师用正能量的语言及生动的形式,让学生在直面现实社会的复杂性与品味生活这本活的教科书的过程中保持心灵的平衡,字里行间传递的是一种“以生为本”、“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感受生活中的美,应该作为大学课堂永恒的主题。“我还记得在华南师大选修了《美学原理》这门课,老师让我们自制禅绕画,希望我们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许多同学潜心制作,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摒弃俗务,与一盏热茶、一只画笔度过一个静谧的下午。最后的成果展示,老师引导同学们彼此欣赏对方的画作,去倾听他人的创作理念,于是你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美不只是禅绕画本身了,每一个创作者是美的,每一个聆听者是美的。”(交换学生A)这些都是两个专业的教师对学生爱的教育,教育是让人感受到希望,是融进生活点滴、感恩生活的馈赠,是体会人间的真善美。

3.“纸上得来终觉浅”。台湾师大公领系深谙唯有提高实习课程的质量与数量方能真正提高师培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促进师培生向合格教师的转变。在学校很多系都无法坚持让大四的学生边学习边实习的情况下,始终坚持为学生配置指导教师,定时进行全面的指导及反馈,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学实践平台。抱着同样的教学初衷的还有华师思教专业,除了开设一系列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外,注重“以赛促学”,两名交换生均表示作为参赛选手近期在认真准备学院将要举行的师范技能大赛,在比赛前期与同学共同备课、分享素材、交换意见,对提高师范技能具有一定的成效。但即便如此,两位学生仍然表达了对本科阶段增设教育实践类课程的希冀。只有真正地走进中学课堂,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与真正教师的差距,才能得到最真实的反馈。

4.“公民咖啡馆”。台湾师大设有“公民咖啡馆”这一课程形式,参考的是“世界咖啡”的教学模式,通過小组轮值当桌长进行线上议题的讨论。在进行讨论的前期,小组必须阅读相关文献,以期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做好组织讨论的工作。“总体来看,由于每个小组都会有轮值的这一份责任所在,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积极性,并且到后期,同学之间会互相评论对方的观点,这种讨论不是你一来我一往便戛然而止,或者说为了应付所谓的布置任务,更多时候你会看到一种满腔热忱和对刨根问底的追求以及表达自我观点和立场的坚定。在‘公民咖啡馆可以看到同学们对于最新时事问题的自我思考,以及老师对于每次讨论的持续关注和点评,因此可以说已然从一种课程任务逐渐地转变成对课堂问题交流的自觉。”(交换学生A)“台湾师大基本上每门课都有Moodle平台,学生可以经常在讨论区与教师进行线上交流。(交换学生B)两校两专业在课堂形式方面都有其独创的及普遍的亮点。从交换生的话语中我们了解到,台湾师大课堂形式相对简单轻松,课程的线上线下交互学习系统较完善;华南师大注重学理性、理论知识的积累,知识的难度与深度较为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发展规律。两专业皆注重分小组讨论、合作,着力培养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责任意识,最后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在课堂有所呈现。即便同样都是分组,两专业也存在一些差别,访谈者曾客观而直率地表达了华南师大可以努力的方向:“从硬件设施来说,华师课室的桌椅固定,因此在讨论上很难有比较适合的讨论集群,大家也倾向于就近讨论,流动性上相对欠缺。台湾方面由于是一人一桌一椅,因此在讨论时大家更喜欢聚在一起,桌子之间的搬动也相对容易。”(交换学生A)如此看来,新型的探究式合作学习模式不仅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还需要有良好的硬件设施。

五、更好的专业愿景

(一)我们想对华南师大说

1.实现“跨越”,给予学生更多选课的自主权,感受不同高校、不同学科的魅力。兴趣是我们学习的动力与老师。我们希望,在整体培养方案设计当中,华南师大能借鉴台湾师大设置自由选修课程,放宽选课限制,实现跨年级、跨专业的选课;建立高校联盟,实现跨高校选课,让学生感受不同校园带来的学术魅力。

2.试开“公民咖啡馆”,师生线上共话事,促进师生的良性互动。网络交流平台的建立是当前“互联网+”时代下教学发展的前进趋势。参考台湾师大的“公民咖啡馆”与“世界咖啡”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轮值当桌长进行线上议题的讨论,师生在线上自由发言,增强师生的良性互动,创新师生学术交流的新形式。

3.对接中学政治教学,实现学术性与实用性的协调统一。将来的我们是要走上三尺讲台的政治教师。我们希望在大学的所学能够与将来的所教更好地对接,让我们的所学更“有效”。在不断追求专业知识的同时,希冀有更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锻炼自身的师范技能,不要让我们所学的知识成为“一盘散沙”,而是能够学以致用,实现学术性与实用性的协调统一。

(二)我们想对台湾师大说

1.适度增加教育实践类课程,建立完善的师范技能培训体系。根据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台湾师大受访学生普遍希望增设教育实践类课程。在师范技能的相关课程上,台湾师大可借鉴华南师大完善相关课程形式,以教学理论课程为基础,逐步过渡到微格实践,并通过系列师范技能比赛“以赛促学”,检验学生的教学能力,形成完整的师范培养机制。

2.权衡课程的天秤,逐步完善非师培生的课程。在访谈中,台湾师大教师也坦言在非师培生的培养模式方面仍然处于不成熟的起步阶段,因此建议台湾师大可权衡课程类型的比重,实现师培生课程和非师培生课程“齐头并进”,完善师培生和非师培生两条发展路径。

六、结语

我们一边调研一边感悟,一边梳理一边反思,一边讨论一边展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困惑有收获,渐渐地,一个更美好的专业学习图景呈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呈现在我们的研究报告中。出于呈现效果的考虑,我们在正文中更多地呈现了访谈的内容和我们的感悟,我们试图通过研究报告发出我们的心声,让专家、师长听见,让学弟、学妹听见,让社会听见。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学弟、学妹们能在更优良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成才;我们希望,华南师大思教专业能迎接挑战、越来越好;我们希望,海峡两岸的教育交流能够慢慢生根发芽。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仍在路上!

猜你喜欢

学生满意度人才培养方案
从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浅议汽车专业课程设置与实施
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物理专业建设的改革与探索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体育专业课教学中学生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高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与学评教分数相关性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