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
2018-09-25陈智超
陈智超
摘要:当下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汽车维修专业作为重要的一类工科类专业,既富有實践性,也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本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生产和销售规模也在与日俱增,因此对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也是越来越大。作为我国教育领域中重要的一部分,中职院校理承担着培养高质量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重任,积极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而为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汽车维修;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8-0262-02
一、引言
据了解,我国现行的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大纲和内容脱离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教材内容还比较落后,课程设置也十分不合理,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轨现象严重。尤其是在教学中,轻实践、重理论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学校硬件基础设施也较为匮乏,导致相关专业的教学发展还十分滞后。随着汽车机电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对于维修新技术的引进,包括科学的检测方法和手段,科学的维修方案和工具的使用都在日新月异,因此车辆维修专业也必须与时俱进,逐步改善调整教学计划和目标,以期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二、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传统的中职教学模式下,汽车维修专业的开展大多是以课堂为中心的,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大多采取的是最基本的文化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技能,进而进入专业知识的学习,到最后才是实践教学阶段,但是这种以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已经日渐暴露出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在笔者的观察中,理论基础课的教师与实践教学课的教师是不同的,同时上课时所讲授使用的操作设备与实践使用的操作设备也是相互分离,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无法形成有效的教学衔接。因此,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时,学生只能依靠钻研书本上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但是往往由于他们对这一领域研究甚少,缺乏深刻的理解,导致了书本上的知识无法有效转化为实践的应用。可能进入到实训阶段以后,学生们逐渐对本专业课程开始产生兴趣,但是由于相隔时间太长,他们大多忘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因此导致理论知识无法和实践进行有效的综合技能结合。
其次,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但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素质教育改革和计算机在教学中被广泛地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方式,用计算机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中的辅助,但是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学生掌握起来十分困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多的是主动地一味进行教授,学生也更多地是被动的接受,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不高。
最后,偏离中等职业教学的初衷,缺乏实践性的教学。对于中等职业教学,主要定位于实践性的创新。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是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些课堂知识也是无法脱离实践而实现的。对于一个更偏实际的教学内容,无论教师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即使是采用按部就班地讲授,学生也是无法充分掌握的。比例如在教学中我们会遇到“汽车传动系统差速器原理”的教学部分,如果教师只是对这部分的知识反复进行理论的讲解,学生学起来的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而如果通过实体的演示让学生自己进行摸索和练习的话,就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的掌握,理论与实践结合,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的知识,事半功倍。
三、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对策
(一)优化课程设置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中职院校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一味地讲授知识,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学习状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的教师还是注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没能充分意识到实践操作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导致中职的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大多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所学知识体系脱离社会发展。究其原因,如果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多进行实践操作的训练和学习,就能够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用人需求。通过笔者的调研发现,大多数汽车维修用人企业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实际工作水平的高低而不是学历的高低。为此,部分汽车维修企业不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耐心和资金来培养学生,为了应对这一变化,中职学校在课程的开展上应该做到不断优化,理论联系实际,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挂钩,为毕业生创造好的就业支持。
以南平农校的东南汽车理实一体化订单班为例,其订单班又包括机电技术班、钣喷技术班和电气技术班。为了充分发挥汽车专业校内理实一体化项目基地的资源优势,特别是硬件资源,也充分考虑到非合作班的使用情况,以期充分发挥项目的利用效益,实现资源共享。我校理实一体化项目不仅承担了合作班的教学任务,还承担了普通班的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对外培训任务以及相关技能比赛的任务,近年来效果显著。
(二)重视教学评价的意义
一直以来,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一味地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往往忽视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生们更乐意的是为了考试取得一个高的分数而“死记硬背”,脱离了实践学习导致虽然分数很高,但是进入到社会中却没有用武之地。因此,进行基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向学生传授丰富的理论知识。因此,学校要重视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完善评价体系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
以南平农校为例,首先是学校与用人单位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以保障理实一体化订单班的培养质量;制定项目教师的考评体系,以确保项目团队的质量和工作有效性;项目的过程监控体系,比如设备的管理、场地的6S管理、资产及耗材管理等,以保障基地的高效运转。
(三)加大对实践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
目前,我国的中职教育虽然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发展势头也十分良好,但是作为保证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重要基础的实践教学设备,建设还是十分落后。因此,在理实一体化的综合教学模式改革基础上,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大对于实训室建设的投入,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中等职业学校也应该重视加强与目标就业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组织汽车维修专业人员不定期开展教学实践培训等课程,从而让学生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知识和内容。中职院校也应该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调整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方法和目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校内汽车类专业理实一体化项目基地投入大、需要资金多,对于办学经费紧张的中职学校来讲,建设资金的来源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校企双方在项目基地建设前期签订好建设协议。
建设校内校企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培养汽车专业人才的重要实现途径,为有效发挥项目基地作用,使学校和企业双方受益最大化,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多赢,需要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明确基地的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并建立健全管理架构和运行保障机制,实现高效管理。
参考文献:
[1]谢雨.关于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28):232-233.
[2]毛洪艳.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浅谈[J].考试周刊,2011,(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