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8-09-25范杉阮芳余君蒋汝刚
范杉 阮芳 余君 蒋汝刚
摘要: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本文从调整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方式;构建全程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对地方院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研究。
关键词:地方院校;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9-0156-02
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在发展,医学科技也在逐渐进步,人类疾病谱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生物因素外,由环境,职业,生活方式,社会和心理因素造成的疾病比例正在增加,医学模式从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并且,医学服务模式也从传统的个体被动式服务、纯治疗型“医—病—药(或手术)”转变为群众转变—预防—健康—健康促进和积极的服务。预防医学教育必须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为探索地方院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预防医学人才、促进我国高等预防医学教育和预防医学学科发展的思想,我们开展了地方院校型预防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一、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地方院校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随着卫生事业及医学模式的发展和转变,一些新的卫生问题接踵而至,如发病率不断升高的具有传染性的艾滋病、结核病,由于环境污染所带来的肿瘤、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带来的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高发等;加之社区卫生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的大力发展其都对预防医学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而且,对于公共卫生以及预防医学工作者的工作胜任能力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地方院校的特点在于其应用和实践,他们需要为学生进行社会就业或创业准备。尽可能地提高受教育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变革的能力,是以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主的地方院校所实施的教育应该关注的焦点。它是以面向管理与建设一线工作的高级应运人才为培养的目标。高等学校想要发挥其主动性,就必须对培养的目标做出重大的调整,尤其要在教会学生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以及与人共处,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培养的预防医学人才应具有以下能力:首先是要有发现、分析和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点是要拥有丰富的公共卫生基本知识以及文化技能;第三点是有足够的获取、处理和交流有关信息的能力;第四点是具备卫生政策与项目的执行、实施及评价的能力;第五点是要有项目经费预算及管理的能力;最后是要拥有社会动员的号召力。
二、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1.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具有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相关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地方高校预防医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应用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创新精神,综合预防,保健康复的医学人才。毕业生应具备以下方面的工作能力:第一,应该掌握一定的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防疫工作能力;第二,需要熟悉多发病的防治技术,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见病,熟悉健康教育工作;第三,具备一定的应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与控制能力;第四,要求熟悉国家卫生工作的指导方针,政策和规定;第五,掌握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和食物的基本卫生监督能力。第六,需要通过分析影响人群健康和疾病传播规律的各种因素,来制定预防疾病和改善人民健康的措施和计划;最后,还要掌握文献检索,数据查询,计算机应用和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能力。
2.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应该结合新的人才定位以及培养目标,并且充分的考虑各种课程的优势和劣势,加以灵活运用,建立全面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了三部分内容,分别为课外教学、实践教育(包括了生产实践、教学实习、教学实验等)和理论教育。该平台是由学科基础平台、专业课程平台、教育平台等共同构建的全程专业技能培训的平台。课程是分为了必修的和选修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在我们所构建的新的课程体系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设计和开设了多学科有机组合的综合预防医学课程体系;建立了选修课课程体系,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从而完善教学平台系统。
3.教学内容的优化。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课程在近几十年来,对于学生教授的专业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实习的能力,都是根据“四大卫生”的各自研究对象来确定。针对当前大学生素质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总体要求和当前卫生防病机构改革的新形势,有必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综合提高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对于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因素对身体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要把握住的一个中心环节就是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机体对环境因素的反应。“四大卫生”的理论课程仍分别讲授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学习环境,社会环境等不同的环境对健康的作用和特点。根据教学内容,要及时编制教学大纲,使教学内容精确协调,尽可能的要避免重复,节省出时间用以设置选修课。在实验教学的环节中,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着许多重复的内容。预防医学的学科安排应打破学科界限,安排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综合能力,将使学生在实验室操作技能的培养过程中更加系统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更符合专业人才的要求。可以更好的适应当前的预防工作的需求。
4.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应突出教学的重点。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必须改变灌输和封闭的旧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要有能力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力,并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应该寻找鼓励创新和开展研究的方法。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既要坚持其优点,也须考虑具体实际,要始终以教学效果为准绳。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教学、视听教学、计算机模拟教学。我国以从多方面对教学方式进行变革,结合当前互联网发展技积极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小组讨论的方法;运用案例教学,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5.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预防医学是一门需要在实践中积累和感悟且实践性比较高的科学,它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和文科教育。只有实验,社会实践和毕业实践得到时间和有效性的保证,才能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地方高校与研究型或研究型教学大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其在培养人才上的作用,从而来体现真正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的特色。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构建了全程专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就是要建立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伟大实践观”的要求,该系统从教学理论理论上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实践教学的局面,单设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为了推动教学,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顺应学科领域的新进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从加强实验室建设,完善实践基地,进一步完善实践考核体系,积极倡导导师带领学生做课题、书写论文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既是医学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为了顺利实施改革,首先,要改变领导的观念,以及领导的重视,其次,要有一支有志于培养高素质预防医学人才的教师队伍。需要他们打破传统观念,组织他们就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预防医学人才进行再学习和培训,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关红军,鲁俊华,郭毓鹏,等.“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目标”的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11):7-8.
[2]李富業,刘涛,郑玉建,等.地方医学院应用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7:15-16.
[3]唐明德,欧阳江,唐美秀,等.构建应用型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6):72-73.
[4]张鹏举,李正直,乔慧.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宁夏医科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48):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