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3”一体化临床医学生开展病理学科研训练的实践

2018-09-25危丹明蒋尧瀛曾晶晶冯振博陈罡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6期
关键词:病理学硕士实验

危丹明 蒋尧瀛 曾晶晶 冯振博 陈罡

摘要:“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是我国为推进高等医学教育走向国际化而建立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而现行“5+3”培养模式下科研训练时间大大缩短,如何加强科研能力训练、培养当前形势下合格临床医生显得尤为迫切。本课题组针对“5+3”一体化临床医学生在病理学方面开展早期科研训练,通过革新理论课教学手段、注重病理学实验技能培训、加强病理学科研素质的培养等方法,结合本教研室特点及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方式,探索“5+3”一体化临床医学生早期开展病理学科研能力训练模式,不仅使其初步掌握科研基本技能,培养科研思维,激发创新能力,也为今后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科研选题、技术路线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数据统计以及撰写论文和申请课题奠定扎实基础。

关键词:“5+3”一体化;病理学;科研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6-0072-02

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意见指出:自2015年起,不再设置临床医学七年制,将其调整为“5+3”一体化临床医学培养,即前5年为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后續3年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并轨[1]。该意见旨在培养合格的临床技能过硬的医生,因此硕士研究生阶段大部分时间投入临床工作。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我们发现,临床专业训练与临床科研训练相辅相成,在精准医疗的时代背景下,临床科研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一、“5+3”临床医学生进行病理学科研训练的重要性

“5+3”一体化临床医学培养模式相比先前的七年制教育或学术型硕士研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其要求学生在临床实习和工作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入实验室系统学习科研基本技能的时间短,大部分学生并未能对所研究领域进行深入科学实验研究,因此,鼓励学生本科阶段进行基础医学科研训练,使其掌握科研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提升其科研能力。病理学尤其是肿瘤病理学,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研究领域,近些年,随着分子病理学的飞速发展,对于疾病的发病机制等认识已经进入高分辨率的分子时代。在精准医学和个体化医学时代,病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是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和理解疾病的关键。因此,积极鼓励“5+3”临床医学生参与病理学科学研究,对培养其严谨的科研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二、建立病理学科研训练体系

病理学教研室选拔有高级职称并承担国家级或省级课题任务的教师担任导师组成员。建立以导师负责制为基础的科研训练体系,成立科研小组,针对学生不同能力,制定个体化培养计划。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分配查阅文献,收集国内外最新科研动向等工作,对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适当多安排参与课题设计,对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可多安排承担实验室工作,对于外语水平高的学生适当安排外文论文写作及修改工作,小组内根据研究方向的不同分亚组,组内分工合作,互相探讨与学习。

三、培养“5+3”临床医学生的病理学科研和创新思维能力

1.革新理论课教学手段,引起科研兴趣,拓宽视野。将传统的说教式授课转变为以问题为中心的授课方式[1],通过临床病例引起学生对该系统疾病的关注与兴趣,将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医学知识相结合,用病理知识去解释临床上的一些症状与体征,使学生充分理解病理学内容。在每个章节最后,教师会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行展示,拓宽学生的视野,提供科研思路。

2.注重病理学实验技能培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掌握一定的基础研究技能,在病理学习期间,安排参观附属医院病理科,学习临床病理的基本操作步骤,如常规HE切片制作、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学染色技术等。此外,本病理教研室还开放中心实验室供学生参观和学习,培训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为满足分子研究的需要,有科研任务的学生还必须接受PCR技术、荧光免疫印迹技术、细胞培养以及动物模型等实验技能训练。

3.加强病理学科研素质的培养。首先,培养文献检索以及阅读的能力。检索文献是进行科学研究最基本的能力,指导学生高效使用国内外检索网站,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Pubmed等。根据导师提出的研究方向,进行文献检索。先通过阅读相关领域的中文综述或硕士、博士毕业论文,从整体层面对所研究领域有一个初步了解,再逐步过渡到阅读相关的外文综述,对整个疾病有了一定把握后可阅读近期高影响因子的外文资料。通过文献检索和大量文献的阅读,对某一个领域深入学习并掌握最新研究动向,为后续的科研思维培养以及实验设计奠定了基础。

其次,以团队协作为中心的科研学习。本团队于2013年创立了肿瘤分子病理学本科科研团队,团队内部成员不断扩大,包括在读博士、硕士以及对科研有兴趣的本科生。团队里导师引导学生入门,调动学生的各方面资源,激发学生才智。团队根据研究方向不同分亚组,由具有一定科研基础的博士生、硕士生带领初步进入团队的成员实施具体科研内容,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合作。形成博士研究生导师指导年轻医师及博士,年轻医师及博士指导硕士,硕士指导本科生的梯队培养体系。通过团队协作,学生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科研经历,提高了目标的完成效率,还提高了沟通交流的能力。

再次,培养创新及严谨的科研思维。学生通过由浅入深地阅读相关研究领域的中外文文献,梳理研究思路,发现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综合所学内容提出一些创新点,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设计,通过初步训练后,学生可自主完成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分析实验数据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沟通交流解决问题。通过参与科研设计,学生从一名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者转变为善于思考的科研工作者,提高了其综合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科研思维能力并激发其创新力。

最后,培养论文写作能力,参与科研项目申请。撰写综述以及科研论文写作是科研能力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写出一篇好的综述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并梳理总结思路,整理归纳所研究领域最新进展,结合自己的看法,全面、客观并恰当地表述观点。学生通过综述、论文的写作,其总结观点、分析问题、论文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我们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或参与团队导师的科研项目申请。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实验数据整理分析,撰写英文论文并投稿,目前已有多名优秀本科生发表了SCI论文。近五年本团队本科生以第一作者或并列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

综上,“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将临床专业型硕士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有助于全面提升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2]。在该模式下,探索科研培养模式,是完善“5+3”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新的教育要求。本课题组探索“5+3”一体化临床医学生早期开展病理学科研能力训练模式,不仅使其初步掌握科研基本技能,培养科研思维,激发创新能力,也为今后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科研选题、技术路线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数据统计以及撰写论文和申请课题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肖海,朱思泉,马星,等.“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医学教育管理,2016,2(4):567-571.

[2]王刚,李洪波,何大维.对临床医学“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3”的认识和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2):306-317.

猜你喜欢

病理学硕士实验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做个怪怪长实验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