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专业目录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举措

2018-09-25王颖李旭张素恒王春生孙江杨丽君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6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改革

王颖 李旭 张素恒 王春生 孙江 杨丽君

摘要:本文依据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及实际办学情况,对河北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和完善,以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核心,以培养多元化创新性人才为目标,构建了覆盖光电信息学科主要领域的课程架构,面向新生增设了专业学习概论课程,加大实践课程比重,形成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科研训练“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对于相关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光电信息;课程改革;专业课程;建设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6-0061-02

光电信息产业是21世纪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之一,是推动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国上百所高校均开设了此类专业。该专业是河北省唯一的光电信息类国家特色专业,已成为河北省光学工程强势特色学科、光电信息材料省重点实验室及国家与地方联合新能源光电器件工程实验室的支撑单元,也是我国光电信息类国防生培养的主要依托专业之一。在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光信专业原有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新的需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做了初步探索研究,经过论证确定了2014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随着光电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光电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多,对人才知识储备和灵活运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融合了光学、电子学、机械学、计算机科学的交叉性学科,是高校中最为重要的理工类专业之一。但是由于此专业的学科交叉性,并具有持续不断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产生的新的理论和应用的特点,所以不同高校的光电专业各具特色。

河北大学设置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下称光电专业)为理学方向,结合学校的学科特色和优势,确定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以信息光学和光子技术为核心的专业培养目标,不仅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求学生知识面要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强,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二、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对应的交叉学科内涵十分丰富,其知识覆盖面很宽,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先进高效的课程体系实属不易,但也尤显必要和重要。在新专业目录发布后修订形成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一个能够覆盖光电信息学科主要领域,基础课与专业课相匹配,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交融,必修课与选修课相补充,本科课与研究生课相衔接的层次明晰、互为支撑的课程体系,着力突出“厚”、“宽”、“精”、“新”的办学特色。课程设置按照:“学科基础必修课”、“学科(跨学科)选修课”、“专业发展核心课”、“专业发展拓展课”四个层次组建教学体系。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教学相互贯穿,有机衔接。

1.课堂教学体系建设。众所周知,学生的知识构成决定了学生的素质和知识能力,优化学生知识构成、给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远远大于知识本身的培养。根据光电专业学科交叉性的特点,课程设置进行了优化。如表1所示。

2.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靠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来实现。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特点以及专业特点,落实到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环节中去,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的层次性和阶段性。

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实验/实践教学部分,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取的措施有:(1)增设了“专业学习概论”课程。此课程面向大一新生,属于一门学习指导性实践类课程,采取多人授课、参观实践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光电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该课程自设立以来,学生的课程评价信息反馈表明此课程是实现专业教师和学生良好互动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加强专业认同感,增加将来就业信心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过渡阶段。(2)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重,完善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由学科基础实验课、专业综合实验课、专业实习实训课(科技创新综合实践、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第二课堂等构成一个体系完整、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实践育人体系。多方筹措资金集中精力将专业实验课进行了配套更新,打造了“激光与光电子技术”、“现代光电检测技术”、“光纤通信与传感技术”和“光信息存储与处理技术”等四大专业实验教学平台,使综合性、设计型专业实验项目比例由60%左右上升到100%,部分实验项目达到国内同类专业实验项目的先进水平。(3)增加了“科技创新综合实践”课程。这是面向光电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具有高度自主性、开放性、协同性和专业性的实践课程。引导学生从低年级即开始进入老师的科研团队(结合各类科技活动)进行训练,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学科竞赛等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机融合和良性互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新专业目录发布后,光电专业教师除了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若干改革外,还对教学管理开展了一些探索和改革。例如为了更好地管理实验实践教学项目和方便师生查阅教学进展,开发了一套基于无线互联网络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对专业实验预约、预习、操作、实验报告及实验考核等各教学环节进行管理,初步实现了“无纸化”教学。认真落实校、院、系三级听课制度、网上评教制度、试卷及毕业论文检查制度,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实践)教学、课程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考试评价等教学活动进行了全程监控,将质量意识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实行“两课必听”制度,新开课、开新课必须试讲通过后才能排课,保证课堂质量。实施了课堂教学课程组负责制,实验教学教授责任制等等。

结合教育部2012年统一部署的全国专业目录调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使光电专业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科研训练“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特色更加鲜明。构建了一个能够覆盖光电信息科技主要领域,基础课与专业课相匹配,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交融,必修课与选修课相补充,层次明晰、相互衔接、互为支撐的课程体系。经过四年的运行,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我们将继续挖掘专业内涵,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薛巧巧,吴援明.光电工程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7):40-43.

[2]朱进容,黄楚云,姚育成,等.光电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202.

[3]杨景发,刘志安,张玮,等.光电信息物理与技术创新高地的建设与实践[J].物理通报,2014,(2):33.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课程改革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基于现代学徒制视野下汽修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