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制发展措施探究
2018-09-25赵富旺权立红杨继涛
赵富旺 权立红 杨继涛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是现代高等教育最重要的教学制度之一,实施大学本科生导师制能够对学生实行直接、全面、综合性的辅导,因材施教,培养出更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尚处于试行探索的起步阶段,尚未成熟,存在很多问题。笔者从导师制的背景出发,分析了我国发展本科生导师制的原因、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发展的有关理论,建立了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发展的市场商业模型,旨在为促进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商业模型;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6-0036-03
一、导师制背景
现代高等教育最重要的教学制度之一就是学业导师制,最早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是牛津大学津津乐道和引以为傲的标志之一。该制度为牛津大学带来了极大的荣誉,几百年来,牛津学子中先后出现了4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历史上的41位首相中,七成多毕业于牛津大学。[1]该项制度在国外高校已经得到了较为系统成功的运用,在我国,长期以来导师制是针对研究生教育的,本科生主要实行班主任制或辅导员制。但是,自扩招以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本科生、研究生质量出现普遍的下滑现象,并且在高校中普及的学分制和选课制弊端逐渐暴露,使得本科生导师制的施行已迫在眉睫。一些高等院校开始尝试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是在导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来“导学关系”,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又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品质与价值。[2]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高校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不像当初那么热衷,因为本科生导师的遴选、培训、激励、考评以及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互选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机制,这使得部分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名存实亡。[3]因此,如何从现代商业角度,寻求能够持续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发展的措施,解决好导师制中的主要矛盾,从而构筑实践本科生导师制的长效机制变得非常重要。
二、发展导师制的原因
目前,本科生主要实行班主任制或辅导员制,但是实际上完全无法解決学生的问题。通常,一个辅导员要管理一百甚至几百个的学生,根本无法了解到每个学生的状况,所以辅导员只能通过管理学生干部来管理学生。通常的方式是,辅导员定期给学生开会,一个学期一般不超过五次,然后给班干部开会下达指令;随后班干部把指令传递给学生,学生按指令执行。这对于学校自上而下传递信息,管理学生是没有问题的,但无法完成每个学生自下而上向老师有效传递信息,仅有极少数与辅导员、班主任接触较多的班干部除外。正是由于绝大部分学生的思想无法准确及时地传递给老师,造成目前大学老师与学生思想脱节,老师无法把握学生真实的思想状态,进而给予有效的指导,致使很多学生在迷茫中荒废宝贵的青春。
另外,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很大,在大学当中如果大部分空闲时间都处于放羊状态,他的思想、学习、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无法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从而不利于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和世界观。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和世界观,是本科教育带给学生最根本的价值。类似牛津大学从大一开始直到大四的导师制教育,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和老师真正实现无障碍的沟通,达到以下效果:(1)导师对所带学生进行精细化的思想教育、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学习引导;(2)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培养目标,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合理的知识结构;(3)对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辅导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和技能培训,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4)给学生提供科技创新平台,辅导学生参与科研和科技竞赛,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5)提供条件并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社会实践;(6)指导学生考研或就业;(7)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必要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时与辅导员、班主任沟通相关学生信息。(8)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创造力,培养优秀的人才。
三、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发展现状
目前针对我国大学本科的现状,所实行的导师制主要有以下几种:(1)全程本科导师制,即学生在入学时,学院会设有专业的指导老师对其学生未来四年来所要学习的课程以及专业的发展前景做详细的介绍。学生可以选择心仪的导师,导师对其学生进行综合考评后选定自己的学生,即为“双向性选择制”。一旦双方选定后,到时会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为其指定学习、生活、学术研究、就业辅导、论文撰写等方案。低年级时,导师会针对性地让学生学习一些专业知识;高年级时,导师会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课题研究能力;大学的最后一年,导师会给予学生就业或考研辅导,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2)高年级导师制,顾名思义是学生大三以后,针对学生就业和考研情况,给现阶段的学生配备科研实践型的导师,帮助学生完成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和就业辅导。(3)低年级导师制,低年级导师制针对的对象是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主要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态度和专业前景介绍,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业充满兴趣,以便能够迅速地适应大学生活。(4)英才导师制,英才导师制针对的是一些各方面能力都非常突出的人才,这些人才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能够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这类人才一旦选择专业后,导师根据专业差异对其设置课题研究或科研活动,实施个性化培养。[4,5]
(二)我国本科导师制的问题
本科生导师制源于国外,从英国而来的“舶来品”,在我国目前还是一项新事物,尚处于试行探索的起步阶段,很不成熟。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导师学生自身意识欠缺。导师制需要导师、学生双方相互配合,有效互动。而我们的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受教,老师习惯于谆谆教诲,互动效果差。这造成部分导师对指导学生热情不高。(2)师生双方缺乏相互了解。导师制实施过程存在导师缺乏对学生的关心和了解,对自己的工作缺乏热情,指导学生的水平和质量不高;学生缺乏对导师的了解,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很好地利用导师制提供的学习新机会。(3)导师资源不足。在我国高校师生本来就低的情况下,导师的学术、修养等又有较高的要求,符合条件的老师数量又有限,因此造成优秀导师资源的稀缺。(4)配套制度不健全。目前国内高校主要采用学分制,在此条件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相应的配套制度。原因在于,学分制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后勤保障服务也不完善。(5)师生比例失调。目前,在不少采用全院导师制或者年级导师制的高校,配备导师与学生的师生比往往都在1∶12以上,导致师生交流的时间与机会无法得到保障。(6)激励机制缺乏。国外导师制相对比较完善,高校会给予导师一定的教学经费,导师会根据其教学计划,分步骤地运用到教学中去。国内一些高校对导师的辅导工作做硬性规定,缺乏相应激励措施。[6]
四、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发展措施
(一)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发展的理论分析
鉴于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从最主要的矛盾进行分析。通过主要矛盾的解决,来化解其他相关问题。主要的矛盾可以归结为对导师的激励措施。马云曾经说过“我们永远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去做事,而不是以商业的心态,公益的手法,只会越走越乱。”本科生导师制教育带有很大的公益性,所以也可用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来加以推进。
目前,国内高端幼儿园,私立中小学,动辄一年学费几万,再看大学本科学费,比较昂贵的三本也多在每年一万到两万之间。而本科高校的老师基本要求博士学位,大部分城市,高校老师工资基本在每月五千元左右,与那些私立中小学老师的待遇相比低了很多;高校除了要求基本教学之外,多强化科研项目的申请。因为只有大量的入校经费,才能给学校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这样会造成高校教师团队发展的两极分化,有科研项目的老师,努力通过科研项目求得生存发展,没有科研项目的老师,努力通过社会任职求得生活提升。结果造成许多本科院校老师与学生的完全脱节,即上课之时,学生爱来不来,老师无法根本约束,纵然有点名,但是不可能让很多人挂科,下课之后,老师各忙各的,学生直接放羊式管理。从商业角度分析,正是由于高校老师待遇低,加上生活经济压力大,而高校多为由政府财政支持,无法自主提高老师待遇,刺激导师的积极性,因此,实际上国内极少有高校能够真正实现高质量的本科生导师制教育。
(二)市场商业模型驱动本科生导师制发展
通过以上的分析,为了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快速发展,建立本科生导师制教育发展商业模型,进行探索分析。
如图1所示,以高校为主体设立导师制教育发展基金;通过高校自筹、政府拨款、校友捐赠、社会捐赠的方式,建立导师制教育发展基金资金池;然后对学校的导师进行经费支持,使导师改善自身的生活,提升社会参与度,并获取相关社会资源,提升导师的能力水平;具有较高水平,优势资源的导师,对学生思想、社会实践、创新、考研、就业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学生毕业后,通过服务社会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成功后的学生,回馈目标,对母校进行资金捐赠,反哺导师制教育发展基金,实现精彩的人生,同时形成资金闭环。
该商业模型通过商业利益关系,实现学校、导师、学生三个主体各自发展目标的闭环,即使学校很好地完成了向社会培养人才的目的;使老师达成改善生活提升能力,培养出优秀的学生的心愿;使学生提升了自身能力,实现了成就精彩人生的梦想。有效地激发学校、导师、学生三个主体的积极性,最终形成学校、导师、学生三个主体的互利共生,进而促进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持续发展。
五、结语
从经济学的角度建立本科生导师制教育发展商业模型,通过商业利益关系,有效激发了学校、导师、学生三个主体的积极性,实现三个主体的互利共生。从而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快速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的发展,实现因材施教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韩光明,董双波,李岩芳,等.高职高专类院校实行学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67-70.
[2]柯艺灿.高职院校实行导师制的若干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10-13.
[3]陈力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之长效机制探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6,(5):33-37.
[4]冯绍安.浅析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现代交际,2016,(3):123-124.
[5]陈达洁.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状况研究述评[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0.
[6]彭廷紅,秦宝荣.本科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与经济,2010,(02):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