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临床中药学》形成性评价模式的构建
2018-09-25石铖郝蕾刘宇韩雪王茜曹丽静郭秋红张一昕
石铖 郝蕾 刘宇 韩雪 王茜 曹丽静 郭秋红 张一昕
摘要:目的:构建中药学专业《临床中药学》形成性评价的应用模式,为《临床中药学》教学评价提供新方法。方法:依据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学生特点、授课教师能力、《临床中药学》知识类型特点以及我校教学条件等确定形成性评价的应用模式。结果:形成性评价用于中药学专业《临床中药学》教学初步确立的应用模式包括即时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测验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结论:形成性评价真正用于中药学专业《临床中药学》教学评价任重道远,仍需进一步明确实施的可能性并继续完善应用模式。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临床中药学》;形成性评价;应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2-0121-02
《临床中药学》作为中药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其教学质量及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中医药素养。而影响教学质量及效果的除教学方法外,也包括评价方法。
近几年,随着教学教学的发展及学生特点的改变,传统的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标准的终结性评价已不能完全适应《临床中药学》教学评价、选拔优秀学生的要求。因此,需要选择新的评价方法。
形成性评价是近年来各学科研究应用的热点[1-3],本文初步探讨构建中药学专业《临床中药学》形成性评价应用模式,以期为《临床中药学》教学提供更合适的评价方法。
一、确定依据
根据我校中药学专业授课教师能力、学生特点、专业培养目标、《临床中药学》知识类型以及教学条件等确定形成性评价的应用模式。
二、应用模式
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包括即时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测验性评价、档案袋评价。
我们在确定依据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构建中药学专业《临床中药学》形成性评价应用模式,具体如下。
1.即时性评价(a,0≤a≤100):以课堂随机问题为主,以检验学生的即时性反应。为調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本部分多采用鼓励性评价,回答问题即可获得相应的积分,而反应迅速、答案准确性高者获得更高积分。对于积极回答,但答案不甚准确者,则采用引导性评价,教师给出方向,引导学生给出正确答案,亦可获得相应积分,但较反应迅速、答案准确性高者较低。
课堂随机问题需要学生尽快作出反应,因此以记忆性、封闭性问题为主,且多为回顾性问题,复习旧知识以学习新内容,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比如①讲授解表药含义时由表邪提问中医基础中所学的“六淫邪气”及中医诊断中关于表证的内容;②介绍柴胡时,提问肝的生理功能有哪些,然后联系柴胡的性味归经分析推导出疏肝解郁的功效;等等。
为避免出现无人回答问题,课堂过于沉静的情况,教师一定注意依据学生能力设置此部分问题,切不可出现高难度问题;或者应用诸如“蓝墨云班课”等授课软件,学生借助软件在网上回答,教师根据其回答准确性予以评分,对于不准确答案予以纠正。
2.表现性评价(b,0≤b≤100):此部分包括分组讨论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首先是分组讨论,为避免出现无人讨论或各组只有个别学生进行讨论的情况,我们借助“蓝墨云班课”软件,随机对学生进行分组展开讨论。为调动学生讨论的热情和积极性,选择学生感兴趣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问题进行讨论。比如,①授课之初,让学生讨论广告中常提到“纯中药制剂,安全无毒副作用”,那么中药是否绝对安全,为什么?②生活中常见到有人选择菊花、金银花泡水代茶饮以祛火,是否完全合适,为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大多与生活密切相关,能够迎合学生的兴趣点。本部分依据学生讨论的热情度及答案的准确性予以评分。
其次是课后作业。为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后作业多设置开放性问题。比如,①近些年来一些中老年人喜欢服用三七粉,是否安全合理,为什么?②“十八反”中的药物配伍应用是否为绝对禁忌,举例说明,等等。这些开放性问题,学生需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才能得出答案,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学生可从多角度进行回答,培养其创新能力。本部分依据学生答题的多角度性及准确性进行评分。
分组讨论和课后作业各占表现性评价的50%。
3.测验性评价(c,0≤c≤100):以课堂测验为主。鉴于以往学生齐声回答测验题目的形式并不能真正检测其对当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我们改为分组设置测验题目,每组派出代表回答问题,组间互相评判对错并对错误答案进行纠正。以答案的对错及对他组答案的纠正情况进行评分。
4.档案袋评价(d,0≤d≤100):此部分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反应自己学习情况的相关资料汇集整理起来,放入档案袋。只要能反应某一阶段在《临床中药学》的学习中付出的努力、取得的进步、获得的成就,均可作为评价材料。比如我校常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挑战杯”、中药技能比赛等,亦或是跟随其他老师在中药学方面开展的实验、发表的论文。此部分依据学生反应学习进步材料的多少及成就的高低予以评分。比如同样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者分数高于未获奖者,获奖者又根据奖次的高低而获得相应的评分。
形成性评价V=a*20%+b*40%+c*25%+d*15%。依据上述测量标值,进行整体加和,得出对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过程、知识掌握程度的形成性评价成绩,结果可用于对教学安排的调整和是否需要对本次授课全体学生进行重新授课的评估。目前掌握的尺度是,单项测量值低于本项总值50%时,进行系统调整,具体为第一项(a<50时)调整知识点回顾提问,第二项(b<50时)为调整讨论内容构成、分组结构,依据学生反馈更换课后作业内容,第三项(c<50时)为先带领学生回顾知识点再进行随堂测验,第四项(d<50时)为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种活动,并为其所参与的活动提供思路,予以指导。当整体评价值达到全值90%时(v≥90)认定授课效果优异,70%以上时(90>v≥70)认定为达到授课效果,低于70%高于50%(70>v≥50)认定为基本达到授课效果,低于全值50%时(v<50),判断为教学事故,需重新安排课程教学。
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关系
《临床中药学》的知识特点及终结性评价根深蒂固的地位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彻底摒弃终结性评价,因此如何处理其与形成性评价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虽说终结性评价是以成绩来判定学生的优劣,但却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直接检验,也是教师教学成效的直接体现,所以终结性评价仍在《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中占据主要位置。目前我们以终结性评价成绩的70%与形成性评价成绩的30%之和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即最终成绩=终结性成绩×70%+形成性成绩×30%。
四、讨论
以上是我们初步构建的中药学专业《临床中药学》形成性评价应用模式,然其可行性尚不明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也不得而知,因此形成性评价的应用仍需广大教育界同仁共同努力,探索更符合中药学专业学生特点及《临床中药学》教学特点、教学要求的形成性评价应用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教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周蓓,秦华珍,胡小勤,等.中药学课程形成性评价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5):24-25.
[2]修彦凤,张永太,冯年平.中药炮制学课程形成性成绩的评价方式初探[J].中医教育,2013,32(2):26-28.
[3]贾玉梅,郜新莲.《中药学》教学形成性成绩评价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1,8(22):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