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对中药炮制学教学的启示
2018-09-25夏荃
夏荃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需要的是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中药特色技术的传承人才培训给了教师一个学习提高的平台,可以帮助教师打开视野,拓展专业知识,给中药炮制学教学工作带来更多的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中药炮制学;人才培训;中药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5-0017-02
寻求多种形式的培养模式,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笔者有幸成为第一批学员,在培训中,收获颇丰,既完善了自身的知识体系,也拓展了思路,对如何提高中药炮制学的教學质量有诸多的启示。
一、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的特点
1.创新性的培养模式。该项目在全国遴选出具有高级职称且在专业领域有一定专长的传承人才,采用了将游学轮转观摩与自主学习实践相结合的独特而新颖的培训方式[1]。培养对象在规定的培训时间内,在不同培训单位间进行轮转学习,通过面授、实践考察观摩等形式,高效率地学习全国各地的传统中药特色技术。同时,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进行自主学习,全面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2.全面丰富的培训内容。项目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中医药典籍,提高理论水平,同时在游学轮转的课程中安排了中药资源、鉴定、炮制、制剂等多个方向的中药特色技术理论和实践内容,旨在可以培养出一批较全面掌握中药产业全链条特色技术的中药传承人才,促进中药与中医事业的协调发展。
3.强调培训成果的推广与应用。项目对培训学习过程有一系列的监控反馈措施,强调培养对象要学有所成。除了按时完成培训学习报告、中药典籍读书笔记外,还要求培训对象将所学中药特色技术运用于自身的实践工作中,保护与传承中药特色技术,推动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针对教师的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提升自身素养是教师做好教学的重要基础。教师只有将教与学两个方面协调配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教学工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因此针对教师的人才培养必不可少。
2.教师完整的知识结构是进行课程知识整合教学的必备条件。把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理念,将有助于学生较完整的知识结构的形成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目前高等教育中的一个趋势。中药学各学科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中药产业与应用的全链条。如何在教学中进行知识的整合,要求教师不仅熟悉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具备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多学科基础知识,而中药特色技术培训项目涵盖了多学科的培训内容,给予了教师在中药学各专业得以提升的平台。
3.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效果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教学设计、多样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等都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中药特色技术培训项目可以让教师走出去,了解全国各地的中药特色,与各地的传承人才一起交流学习,大大拓宽了视野,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以提高。
三、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对中药炮制学教学的改进
中药炮制是一种极具特色的中药制药技术,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2]。如何以有限的师资在有限的课时内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参加中药特色技术的传承培训引发了诸多思考,对如何提升中药炮制学的教学质量有以下几点体会。
1.重视情感目标的设定。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情感领域与认知领域同样重要,不可畸轻畸重。中药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强调培养中医药思维,建立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因此在中药炮制学的教学中,着重用心设计了情感价值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医药事业与中医药文化,从而能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制药技术。以《饮片切制》章节为例,首先通过新闻事件和相关研究数据说明饮片切制与中药质量的密切关系,而中药质量与临床疗效紧密相连。接着引入在北京传承基地看到的同仁堂古训“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说明中国传统制药人的职业操守,以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在学习手工切制方法时,介绍了中药切制中的“白芍飞上天”,这是江西培训基地介绍的中药炮制流派“樟帮”的特色,引发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也让学生看到药工们对技术的高追求,对产品的精益求精的精神。通过中药饮片手工切制与机器切制的比较,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社会发展带来生产模式的改变,传统手工艺在现代机械化大生产的背景下,如何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如何传承和发展?激发学生发展中医药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探讨“饮片类型”这部分内容时,分析了饮片发展的历史脉络和中药用药形式的变化,提示学生目前常用的中药饮片形式是人们在应用中不断变革而来的,并非亘古不变。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型饮片”形式,如在四川培训基地参观的一家企业,其主要产品之一为中药配方颗粒,这就是一种不一样的用药形式,使学生认识到传统中医药需要继承,也需要创新,并通过分析这些新的药用形式各自的特点及目前的法规管理,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同时训练其批判性思维,并引发学生深入探索的欲望与热情。在中药炮制学的教学中,不断将这种对中医药的认识、见解与感受传递给学生,不仅生动了课堂,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中药的兴趣。
2.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关联。中药炮制学与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药化学等多门学科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可以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能更全面、深刻地掌握中药炮制学的知识。如在四川培训基地,学习实践了三仙丹的制作,在课堂上,可以把这个内容关联到中药炮制的扣锅锻法和升华制霜法中,同时又与中药药剂学的丹药进行了联系。而在临床应用中,又举例说明了几个培训医院以丹药为原料的特色制剂,如红纱条、药捻等的独到疗效,这些知识的整合使学生的认知体系更加完整了。
在培训学习中发现临床中药学在医疗机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中药学学生的临床知识往往比较薄弱,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一直是中药炮制学的一个重点内容。笔者曾在课堂中引用了四川培训基地教师举的一个临床案例,让学生们做处方点评,对处方所用中药如何选择生品或炮制品展开讨论,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模式的多样化。通过培训,收获了大量的音视频以及图片资料,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在开展案例式PBL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中,极大的难点是具体案例的设计与编写。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的培训,既有理论学习,也有深入企业、医院的实践学习。通过培训,获得了很多的第一手资料,为教学案例的编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如诸多名医的用药经验、各地用药的处方应付等,提供了很多临床应用的案例;中药饮片企业实际生产的素材可以帮助编制企业加工生产的案例,如江油附子13种炮制品的工艺技术、河南四大怀药的加工、中药神曲的炮制等。另外,关于相关法规的学习以及专家分享的科研思路与成功,有助于编制药事管理的案例和中药炮制研究方法的案例等。这些具体的案例远远丰富于教材内容。
总之,提高教学质量首先需要的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中药特色技术的传承人才培训给了教师一个学习提高的平台,可以帮助教师打开视野,拓展专业知识,给教学工作带来更多的启示与思考。
参考文献:
[1]袁盼,吴厚新,刘艳.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9):168.
[2]龚千锋.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