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管理研究

2018-09-25赵志远井影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2期
关键词:创业就业

赵志远 井影

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普遍存在职业预期过高、创业准备不足、忽视专业实践和课程学习等问题。应用型高校通过完善教育质量监控制度,精细化管理教师团队,丰富教育形式,可以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管理,全方位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2-0050-02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逐年上升,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属于重点的教育、帮扶对象。因此,研究应用型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一、应用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创业的问题

(一)就业积极性高,但职业预期与自身条件不符

据调查,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中94.6%来自农村,渴望经济独立,就业积极性高,是校园招聘会中较为活跃的群体。但是通过观察我校近两年校园招聘会签约情况,发现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难以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而且,在就业统计中,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以灵活就业为主。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择业时过分看重经济收益,只有16.22%的学生更看重个人或行业发展潜力,但毕业生达不到高收入职位较高的要求。

(二)创业意愿强,但缺少创业准备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创业意愿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受家庭影响,父母或亲属有创业成功者;二是受学校创业实践课影响,渴望实践学习成果;三是受已经创业的同学和朋友影响,企图效仿。仅有约5%的学生认为自己个人的专业技能突出适合创业。但只有具备专业知识、人才团队、资金和对市场深入的了解,才是创业成功的保证。52.6%的学生认为自身能力素质的欠缺是创业中可能遇到的最大困难,这反映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创业意愿虽然强烈,但是缺少准备。

(三)实践经历丰富,但缺乏系统性

自入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非常关注兼职。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兼职的主要工作为餐饮服务员、商品促销员、家教,报酬偏低。部分学生会利用寒暑假去工资高的大城市打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选择兼职工作时主要参考的是收入,并没有将兼职与未来求职联系到一起,工作内容与专业不对口,具有盲目性。调查中,只有约2%的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未来求职目标一致,表示毕业后会应聘目前兼职所在的企业。通过对应用型高校连续两届实习生的观察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比普通学生,更易因实习期工资待遇不如心理预期而产生抗拒实习的行为。

(四)部分学生享受资助,但不重视课程学习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助学金的比例高于普通学生,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挂科率也高于普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大学课程学习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一部分学生以升学为目标努力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由于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参加兼职而难以保证课程学习效果。另外,国家助学金的帮扶力度大,且金额远超奖学金。这无形中助长了学生“读书无用”的思想,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和发展也埋下了隐患。

二、应用型高校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以全方位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

一是应用型高校应重视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创业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迫切改变自己的经济情况,择业时有明显的功利倾向。教师在职业指导课程中应帮助学生改变“一步到位”的就业观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当先就业,再通过积累经验,参与人力资源流动,逐步实现自己职业理想。

在创业方面,学校应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养成正确的创业态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既不能怀有通过创业一夜暴富的幻想,也不能因自卑而排斥创业。约95%的经济困难学生来自农村,其中超过50%的学生最终选择回家乡发展。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兴起。县乡中的创业机会越来越多。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理智分析自我优势和市场潜力,有抓住机遇成功创业的可能。

二是应用型高校应结合学生专业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实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热衷于兼职,甚至为了赚取收入不惜牺牲专业课程学习。这反映出学生未能将专业学习与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联系在一起。应用型高校有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可以为这部分学生参与具有较强专业性的社会实践提供支持。可以选取部分扩张快、待遇高、毕业即可签约的企业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习基地,使学生在勤工俭学中提升专业能力。

(二)完善就业创业教育质量监控制度

只有建立完善的教育质量监控制度,学校才能对就业创业教育实现管理。第一,完善就业创业指导类课程的教学评价机制。学校可以组建教学督导组。通过督导组随机听课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表现进行督查,监督教学质量。对实践教学工作的检查,学校要重视判断实践过程是否有利于学生就业意识的增强和就业能力的提高。学校应鼓励教师根据政策变化、社会热点和特殊学生群体的特点及时调整和丰富教学内容,重视对教研活动开展情况的监督。第二,完善学生的评教机制。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针对学生群体或个人开展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指导。第三,建立用人单位评价机制。用人单位代表市场需求,它们对人才的评价反映了就业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第四,加强院系对本部门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权责。院系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和对专业内涵的把握,能够对就业创业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

(三)精细化管理就业创业教育教师团队

目前大部分应用型高校中,专职与兼职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共存。以我校为例,目前只有3名专职教师。兼职教师承担了学校大部分教学工作。相比较而言,专职教师能投入更多的精力,教学效果更好。因此在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应该通过保障福利待遇等方式提高专职教师的比例,同时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将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重要考评标准,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和国家级的相关培训,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建立青年导师制,组织课程观摩,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快速提高新年青教师的教学水平;结合国家就业政策、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等多个方面,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库。

此外,思想政治辅导员也应该纳入就业创业教育教师团队。他们便于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体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校内培训、工作坊交流会、讲座和报告会等形式提高辅导员的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增强教师队伍的整體实力。

(四)不断丰富就业创业教育形式

一是开发创业基地,优化创业环境。以学生共同兴趣为基础组建的创业小组经过指导老师的帮扶,逐渐发展成熟后应进入学校创业基地进一步培育。学校可以通过划拨专门的入驻指标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团队,鼓励困难学生积极尝试创业实践。二是利用互联网创新教育形式。首先,网络多媒体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课程、网络直播等方式可以向学生发布就业创业教育相关学习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基础。其次,对于处在实习期间或离校后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管理,提供精准的就业创业服务。三是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创业帮扶力度。首先,通过一对一帮扶的形式提高就业创业教育的效果。为每一个困难学生推荐实习和就业岗位。其次,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就业创业竞赛或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另外还要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它们树立自信,增强抗压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秀杰.基于社会需求的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2):50-53.

[2]徐珊珊,付煜.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35):41-43.

[3]姬广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建设实践与深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08):200-202+206.

猜你喜欢

创业就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保定市创业环境评价研究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