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环境设计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探索

2018-09-25孟晓惠马建梅张悦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2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本科培养策略

孟晓惠 马建梅 张悦

摘要: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师的实践能力建设显得尤为关键。针对目前环境设计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足的现状,从提出树立正确教学理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培训、考评体系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环境设计专业;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2-0024-02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要大力进行实践教学改革,调整培养方案,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因素,能否很好的完成实践教学的设计、示范与指导,主要依赖于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强弱,具有良好实践能力的教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为了保证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现实需求相符合,以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为切入点进行高校教育改革是有非常必要的。

一、环境设计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满足环境设计教学的基本定位

环境设计专业的应用型、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会设计、懂施工、能管理的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极强的实践能力。因此,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上,还应具有将理论应用于真实项目的实践能力。

(二)有利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实现

设计行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设计人才,虽然环境设计专业的就业率不低,但地方企业的反馈却并不乐观:毕业生动手能力低下、基本施工工艺不了解,多是“纸上谈兵”,少“兢兢业业”的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优秀学生?主要依赖于教学的主导因素教师,能否很好的完成实践教学的设计、示范与指导。因此,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是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实现的基础。

(三)有利于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载体

通过培养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系列工作,引导教师积极地参加地方经济和企业发展建设,或筑巢引凤积极吸引企业导师进校园,指导专业教师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的同时提升教师个人实践能力,对教师个人发展以及整体教学队伍素质的提升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环境设计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评价

(一)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不足

一是职称评定,没有向实践型教师倾斜,导致教师忙于学术忽视实践。二是实践性教学体系不完善,执行过程不严谨,导致专业教师从思想上不重视实践教学。三是专业教师自身的横向课题不足直接影响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二)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环境缺乏

一是校内实训基地不完善。二是校企合作中,缺少企业工程师与专业教师的有效交流。企业人员由于本职工作压力大,无暇顾及学校的课程任务,因此企业导师并没有参与教学任务,更没与专业教师建立密切的合作和深度的交流,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甚微。三是相关的实践活动缺乏,且缺少相应的保障机制。如专业教师技能提升培训、教师团队实践能力的提升相关的活动、参与较高水平的技术创新活动或指导学生参见设计竞赛等都未成定律。

(三)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考评体系不健全

目前,关于高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资格认证工作还处于真空状态,导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缺乏目标。此外,高校职称评定对实践型教师要求过高,评定难度大于理论型教师,使得很好教师更倾向于理论型方向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动力。

三、环境设计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是该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突出“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这要求专业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一是从教学上提高专业教师对实践能力的重視度,学生通过职业预备、专业体验、毕业实习等集中实践环节了解专业需求,学习专业技能。教师需要认识到只有实时了解就业市场需求,提升自身专业实践能力才能够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二是从制度上提高对实践能力的认识,从评定职称文件中突出对实践教学教学能力要求,适当降低实践教师的学术研究要求,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鼓励专业教师企业研修、引进“双师素质”教师补充教学队伍、增设专项基金支持实践教学团队的建设。三是从管理上加强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视,设置实践教学的管理机构,负责对实践教学开展情况进行监督与考核,并给出台相应的奖惩政策,激励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

(二)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在本科教学过程中仍然秉承学位培养的理念,实践教学仍然依附于理论教学。因此,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同时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这也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途径。一是校内实训基地,是在工作坊中进行的实践活动,为设计作品实施提供所需要的工具、器械和场所的课堂,完备的校内实训基地为教师提供了模拟训练、教学示范的场所,可以完成技能拓展,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实施,同时,教师通过实际项目模拟,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二是校外实训基地,是基于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企业为教师提供顶岗实习、社会服务的场所,是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在基地中,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理论研究应用企业项目,或者通过企业项目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了解市场行情、最新设计材料与工艺以及最新设计态势,熟悉企业设计过程、管理制度、企业营销方法,并锻炼自身的业务能力。

(三)完善实践培训的长效机制

首先,健全实践培训制度。要求专职教教师工作年限低于20年的,需要每5年进行一次企业研修,每次不低于6个月,新引进的硕士教师需在2年内下企业1次,不得低于3个月,要求企业研修任务:设计作品、设计论文、邀请企业设计师来校讲座等。做到有“企业经历”更有“企业经验”。其次,强化实践培训措施。针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开展对专职教师实践培训。具体包括单科进修、考证培训、访问工程师与访问学者相结合以及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有计划、按类别、分层次地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行业)、进行实务操作和实践技能培训,促使教师掌握行业或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从而不断更新和提高其专业技能。

(四) 改革教师考评机制

合理的教师考评体系是指引教师努力奋斗方向、提升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内在动力。但目前针对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能力考核尚无科学的评价体系,试从以下项目进行考核:一是对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考核。通过实践教学考察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指标提升是否达标,对于不达标的教师给予针对性的培训,从而改善青年教师实践教学效果,提升其专业实践能力。二是通过职称评审倾斜,激励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教师职称评审条件中强调实践型教师应具备的评审条件,突出对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如必须具备半年以上企业研修经历、获得一定数量和金额的横向项目额、参加竞赛获奖或指导学生参赛获奖情况。要求与理论型教师拉开差距,降低对学术研究成果要求,同时要求不能过高,横向项目金额和数量过大或过高,专业教师实现度低,挫败了专业教师向实践型方向努力的动力,因此要充分调研市场行情,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的实际情况,做好合理和有力助推的评审政策,并要求实践型与理论型教师在人员比例分配上相对。基于此,才能促进专业教师向实践型方向转型,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探索总结

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是环境设计培养应用型符合人才目标需求,是提高本科学生就业的主导因素,是未来环境设计专业改革的方向。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应该是动态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应该认识到自身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参与实践能力提高的学习,其次,高校不断探索培养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提高的途径,出台利好政策,激励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内、外因共同努力,才能够及早实现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和高质量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孟晓惠,王东,蒋励.高校“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思考——以常熟理工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团队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10).

[2]韦文联.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建设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4,(5).

猜你喜欢

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本科培养策略
环境设计专业技术科学类课程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