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2018-09-25陈生生
摘要:初中科学课程的设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思维与探究精神。本文从当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现存问题入手,从创设情景、有效提问、科学实验等角度,探索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实践,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创设情景;问题切入;科学实验
引言:
伴随如今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化,初中科学的学科地位已经得到了重视,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与理性思维意识,彰显素质教育的内涵。
一、当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现存问题
当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存在一定问题,首先是许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仍依照传统观念主导教学过程,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度,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遭到忽视;其次是教学过程中往往直接将科学原理讲解给学生,缺乏对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最后是实验意识的缺乏,教师经常利用以讲代做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实验过程变得程序化,完全是按部就班的將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演练,导致学生对科学实验学习失去了兴趣[1]。
二、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实践
(一)灵活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切实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接受能力等因素,强化课堂教学设计,应用生动灵活、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物种多样性》一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单细胞动物草履虫的运动形态利用Flash动画设计出来,标明其大核、小核、口沟、食物泡、胞肛、伸缩泡、纤毛等体内组成部分的基本构造,同时展示出草履虫摄取、消化、排出食物的主要过程及其在显微镜下的运动过程,使学生脱离书本知识的局限,更加直观的掌握草履虫的细胞结构、食物来源与运动方式。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小游戏的设计,在寓教于乐中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学习兴趣,拉近与科学课堂的情感距离。例如在探究“惯性”时,可以将鸡蛋作为教学道具,分别拿出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将二者分辨出来。学生通过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等方式,最终发现在将鸡蛋旋转时,两个鸡蛋的旋转速度并不相同,借此方法将鸡蛋的生熟进行区分。这时教师便可以引出其中蕴含的惯性原理,即生鸡蛋内的蛋黄和蛋清呈液态,在旋转时受惯性影响内部液体会保持静止状态,对蛋壳的转动形成阻碍,因此转速较慢;而熟鸡蛋内的蛋黄与蛋清都成为与蛋壳相连的固态整体,内部无阻碍作用,因此转速较快。通过教学情景创设以及游戏化设定,学生的兴趣被牢牢吸引,都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二)找准问题切入点,增强师生有效互动
如今新课改着重要求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提问环节,借助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敢于质疑、勇于表达自身想法,从而与学生之间建立有效互动。既可以在教学知识重点处加入提问,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加深理解,起到强化重点作用;也可以在知识生长点提问,将现有知识进行延伸,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拓展思维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还可以在知识的细节处进行提问,使学生对于每一个细节加深了解,掌握明确考点内容,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专业精神。例如在讲解《来自微生物的威胁》一课时,由于学生对微生物的概念通常不具备基本的认识与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将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疾病”作为问题切入点,以日常聊天的形式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最近一次感冒是什么时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倾诉欲,紧接着再提问:“那你们感冒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呢?”有的学生回答是不小心着凉,还有的学生回答是被别人传染的等,借此契机教师便可以引出传染病的传播方法,使学生对于疾病的传染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接下来教师进入下一个提问环节:“你们知道如何做才能够最大限度避免得病呢?”针对此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生活经验,在讨论中总结出不同的传染病预防方法,最后再由教师系统的讲解传染病防治的科学措施,帮助学生整体掌握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三)借助切实生活经验,推进实验教学实施
初中科学课堂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科学原理,从各种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与问题中引出相应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理性思维以及探索能力。因此,科学课堂应着重强化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借助与日常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科学实验的实施,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探究实验过程、寻求实验原理,进一步强化理论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压强》一课为例,由于压强的概念相对来说较为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理解与掌握,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借助亲身体验与直接经验提升理性认知水平。例如可以借助乒乓球和矿泉水瓶来进行实验,先将矿泉水瓶中灌满水,再将乒乓球放在瓶口并用手按住,随后使瓶子倒立并将按住乒乓球的手松开,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其中蕴含的原理。通过实验学生惊讶的发现原本料想到兵乓球会掉下、水也会倾泄出来的情形并未发生,反而乒乓球被牢牢吸附在瓶口,瓶内的水也一滴未洒出。这就引起了学生之间广泛激烈的探讨,在讨论中对于大气压强也形成了模糊的认知,再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巩固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利用生活化的实验情景,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通过观察现象找出其本质属性,从而使学生正确的形成概念、理解知识、掌握规律[2]。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一定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教学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借助有效提问建立师生互动,借助生活经验推进实验实施,从而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与探索欲望,提高初中科学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唐毓敏.新课改背景初中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13,(4):18-19.
[2]戴丰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温州大学,2012.
作者简介:
陈生生(1983.08--);性别:男,籍贯:浙江省温州,学历:本科,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现有职称:中教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