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圣贤之光
2018-09-25贾梓鹤
贾梓鹤
狄更斯于《双城记》扉页轻轻写下“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留给子孙的财富,而经典著作,就是这笔财富中的稀世珍宝。
经济下行的压力还在持续增加,周边局势依然不容乐观,国内各种思想的交织激荡,泛娱乐化时代里全社会的口味日趋低俗……利欲浪潮的冲击和大众传媒散播的无脑娱乐的腐蚀,让我们变成了“钱包鼓鼓,六神无主”的中国人,而那个我们所迫切需要的“主”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是我们的圣贤之光啊!
这光中闪耀的是伟大的人格。《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不难看出,生而为人,既要慈悲,又要自利、利他。仁者爱人,真正爱人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人,是立心于天地的人。“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经典著作的滋润,熔铸在华夏民族的血脉里,那是苏子的一蓑烟雨,王维的清泉石上流;是徐霞客走过的山路,是太白凤歌笑孔丘的洒脱,是岳飞一鞭直渡清河络的豪情。这片土地留给后人的最伟大的两件礼物也就是这两件了吧:一件是历史,一件是文化,前者可鉴世,后者可润心,二者结合,便产生了伟大的人格。
这光中闪耀的是华夏的国格。修身、齐家、治國、平天下是历代文人的理想最高境界,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立马定乾坤”,体现了中华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倘若没有了文化著作的传承,没有了历代人民的诵读,;何以有鲁迅的呐喊、嗣同的抗诉、觉民的《与妻书》;何以有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前人的信念,就是我们如今的核心价值观——熔铸了时代精神,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并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朱熹曾劝勉人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经典著作,最重要的是要将所学到的内容付诸实践,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言行相符,这样才能让圣贤之光永远光芒万丈。
山和平静辽阔,我们匆匆忙忙,都还在路上。当人们拾起经典名著、追寻圣贤之光的时候,离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为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