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老龄化战略下构建农村空巢老人精神慰藉路径探索

2018-09-25安小林

读天下 2018年18期
关键词:空巢老人农村

摘 要: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状态好坏直接影响着老人的养老质量,也影响着农村和谐稳定,因此,探索有效的农村空巢老人精神慰藉途径,意义重大。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精神慰藉

一、 目前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的精神困境

农村空巢老人精神生活是否丰富,关系着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如果老人精神消极,晚年生活质量不高,势必给子女带来一定的负担和压力,进而降低老人及子女的生活幸福度。然而在我国广大的农村,随着大部分子女进城务工,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急剧增加。外出务工子女能在物质、经济上保障老人生活需要,但却常常因为工作压力大,离家距离远等原因而忽视对老人的精神关爱。通过笔者走访调研发现,80%以上的农村空巢老人都感到精神空虚、生活孤寂,缺乏倾诉对象,有些甚至因为精神压力问题诱发老年性痴呆、老年性抑郁症等老年精神疾病而影响到自身健康、家庭团结和社会稳定。

二、 农村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 亲情关怀欠缺

走访中发现大部分农村子女对老人的精神关心意识不够。认为只要在经济上给老人养老提供保障就是尽到了孝心,对老人的精神问题关心关注不够,缺乏主动和父母进行情感交流的意识。一是主动回家探望的次数较少。由于在外工作压力大,同时回家探望势必造成经济上的压力,特别是农村外出务工的人员,更没有充足的经济条件来满足常回家看看的需要。因此,大部分外出务工子女一般逢年过节才回家探望老人,在家待的时间也不长,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很少。二是电话联系频率较低。从走访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子女给父母打电话的频率都不高,有些每周一次电话,有些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才有一次电话慰问,有些还是父母主动给孩子打电话。三是物化的精神支持不够。大部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基本是靠力气挣钱,工资待遇相对较低,给老人的经济补贴基本上是为满足生活需要。所以通过给老人买东西等物化的形式来提高老人的精神慰藉在农村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四是家族中的亲情慰藉缺失。在农村存在“养儿防老”的思想,大部分老人认为有事是儿子的义务,不愿意麻烦别人,即便是亲戚也不愿多添麻烦。另外,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部分人都有着顾家的私利思想存在,不愿意过多地给予或接受别人即便是亲戚于经济上、行动上的帮助。

(二) 文化娱乐滞后

就我国的现状来看,农村的老龄化速度高于城市,农村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对文化娱乐设施及活动的需求量要高于城市。虽然目前在一些乡镇以及村社区设有一定的娱乐设施,但是存在数量有限或者离家较远等问题,基本上不能满足老人的需要。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基本上是通过看电视和邻居摆龙门阵或者三五几个相约打点“八十四”扑克牌外,基本没有其他的娱乐消遣形式,农村文化娱乐活动相对匮乏,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精神生活匮乏。

(三) 社会关注不够

社会普遍关注的是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而对精神需求的提前介入不足。一般是出现了问题才会进行处理。比如在社会工作者以及志愿者参与农村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行为不多。

(四) 自我调节不善

一方面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农村老人最担心的问题。虽然农村6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金有所调整,很多子女也能给父母经济补贴,但是一旦遇到大病,依然是老人所担心的大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空巢家中,很多老人还要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等多方面原因,致使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压力大,加上大部分老人文化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自我调节方法,久而久之导致郁闷、苦楚等问题,影响身心健康。

三、 加强农村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的路径探索

(一) 充分发挥“孝”文化,实现有效代际安慰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条件有了改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对情感的需求也就逐步增加。因此,作为家庭亲人,要像父母养育子女一样,除了必要的物资投入外,还应该有精神付出。百事孝为先,在中国一直有着“至纯至孝”的传统,认为孝重于一切,常常把一个人对长辈的孝心作为衡量其善良程度的标准之一。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作为子女,除了给予父母经济支持外还应该多途径强化精神慰藉。如在条件允许或者离家不远的子女要多回家陪陪父母、平时应该多保持电话联系、给老人买点生日礼物等方式,时刻掌握到父母的生活现状和精神状况,逐步建立孝心、信任、依赖的浓厚亲情关系,满足农村空巢老人精神需要,改善老人孤寂、郁闷等心理问题。

(二) 充分发挥政府及社会作用,形成精神支持体系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积极搭建平台,开发更多的精神慰藉项目,丰富农村空巢老人精神生活。一是进一步健全文化娱乐设施设备,在村民集中居住的地方均安设健身娛乐设施,并落实专人如村干部对设施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组建村社区在娱乐健身方面有一定经验的老人成立师资队,指导老人参加各项健身活动、文化娱乐活动,提高活动的科学化和有效性,确保农村空巢老年锻炼和活动常态化,丰富其精神生活。二是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如村社区经常性召集老人开展座谈会,让老人在座谈会中相互交流、彼此倾诉,互相借鉴、彼此安慰,释放农村空巢老人负面情绪,增强老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支持,缓解心理压力;同时在原有的娱乐项目上,创新开发新的活动节目,比如组织广场舞队、腰鼓队、龙舟队等各种娱乐队伍,引导农村空巢老人利用空闲时间参加活动,丰富精神生活。三是发挥社会组织功能,进行有效精神慰藉。比如经常性组织社工及志愿者到农村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精神问题开展一对一帮扶,通过专业的方式和手段帮助老人与亲人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帮助空巢老人获得更多的社会联系和支持,让老人们树立健康积极的养老心态,缓解孤寂情绪,提升养老质量。

(三) 充分发挥自我调节,注重有效精神自养

一是老人自己要积极主动参加村社区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及通过读书看报等方式学会自我调节,树立良好心态;二是要经常性和邻居、亲人交流,乐于帮助身边的人并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进而解决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倾诉心理压力,主动树立精神自养意识和能力,进而提高养老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金东,张桂敏,崔维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心理状况研究的概述[J].四川精神卫生.2011年第24卷第4期.

[2]刘美兰.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特征及介入方式分析[J].青年时代,2015(2).

作者简介:

安小林,讲师,重庆市,中共重庆市梁平区委党校。

猜你喜欢

空巢老人农村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社会支持理论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农村“空巢老人”权益保护值得关注
“空巢老人”一样老有所乐
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