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近代思想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18-09-25马永华麻永红

赢未来 2018年9期
关键词:维新派资产阶级

马永华 麻永红

摘要:鸦片战争失败后,西风东渐,中国人民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它经历了“师夷长技”、学习西方技术和自然科学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文化,中国一步步走向近代化。

关键词:近代思想的发展;中国社会影响

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核心是向西方学习,它经历了由浅入深,逐渐前进的三个阶段,或者说是三个层次。

一、第一个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1840——1895),其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以坚船利炮为核心的物质文明,是器物层的近代化阶段。

1840——1860年为中国近代化启蒙时期。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之后,中国人看到了西方的坚船利炮,先进人士开始了解西方,他们认识到,要制服洋人必须向洋人学习。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是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先驱者。林则徐被后人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既主张抵抗外国侵略,又提倡学习外国的长技,并研究和了解西方的情况。他在广东主持禁烟时,便开始派人翻译了英国人的《世界地理大全》(译名为《四洲志》)等西方著作,使人们获得了不少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史地等方面的知识,犹如在闭塞已久的社会中打开了一扇窗户。林则徐从寻求“制夷”之策出发探查“夷情”,在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历程中,起到了开路先锋作用。

魏源同林则徐一样苦心探索救国之路。1842年,他受林则徐之托,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政治、文化、历史、地理等情况,是当时东方和中国的划时代的史地巨著,是世界知识的百科全书,此书受到世人的瞩目和推崇,影响了几代知识分子。

这部书不仅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全面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著作,而且总结了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最先表达了向西方学习的愿望,开创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新风,揭开了中国人民了解世界和迈开步伐走向世界的序幕,成为探索新路的开端。

但当时大多数人还认为学习西方“有失国体”。可是歷史潮流不可阻挡,随着中国门户洞开以及中国人对西方了解的日益增多,向西方学习形成思潮。

1861年——1895年为中国近代化由理论转为实践时期。洋务派出于镇压农民运动的需要和鉴于民族危机的加深,打出“求强”的旗号,向西方学习,并付诸实践。他们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购买洋枪洋炮,编练新式陆海军、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学校和近代军事、民用工业——这就是历史上的洋务运动。洋务派是“师夷”主张的实践者。他们举办洋务事业,把“师夷长技”的思想变为具体行动,这是封建官僚学习西方的一次大胆尝试。

洋务派幻想在“中体西用”的框架内调和封建体制与近代工业之间的矛盾,使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去适应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但是,资本主义的幼苗不可能在封建旧物的杂草丛中茁壮成长,洋务企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封建社会环境的严重干扰和影响,这从根本上制约了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没有也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在政治上的破产。残酷的现实无情地粉碎了洋务派的自强之梦。向西方学习技、器不能救国,人们转而追求社会制度的变革。

二、第二阶段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1895——1912),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是制度层的近代化阶段。

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君主立宪制方案,掀起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一次潮流,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掀起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二次潮流。这在更高的层次、更广泛的范围内,开启了学习西方的大门。

甲午战争中,中国败于蕞尔小国日本,给人们以极大的刺激,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希望破灭,人们转而追求制度近代化。

首先站出来追求政治体制近代化的是以康有为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梁启超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中国在战争中的惨败以及随之而来的亡国灭种之祸迫在眉睫。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榜样,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但是,软弱的维新派依靠一个同样软弱的没有实权的皇帝,在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较量中败下阵来,维新派所追求的政治制度的变革没有实现。

但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救亡图存”的呐喊,唤醒了人们的民族意识,激发了人们的爱国之心,促使更多的人从沉睡中惊醒过来,投入到爱国救亡的洪流中。

改良不能救国,救国就得革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的舞台,它主张用暴力推翻清王朝来实现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

1894年11月兴中会成立,孙中山在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第一次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905年8月,孙中山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最终用武装革命的方式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这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辛亥革命建立的中华民国将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理想付诸实施,从而把学习西方运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三、第三阶段是从辛亥革命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1912——1919),以民主和科学作为旗帜,学习西方民主思想,向封建伦理道德宣战,并逐步发展成为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思想文化运动,掀起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三次潮流,是思想文化层的近代化阶段。

中华民国的建立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伟大意义并占有重要地位。但它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袁世凯篡权后,民国只剩一个外壳,民主共和被当作招牌。先是袁世凯专制独裁,后是各派军阀以军事力量为后盾争夺中央政权,中国陷入极度混乱的年代。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鉴于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意识到革命不只是推翻皇帝便算了,更重要的是唤起多数人的民主意识。他们认识到,封建专制思想还未清除,袁世凯破坏共和实行独裁的行为还为人们所容忍,民主政治缺乏足够的思想基础。因此,他们要向人们头脑中灌输新思想,唤起人们的民主自由意识,促进人的覺醒。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波澜壮阔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把近代学习西方发展到文化的最深层。他们以雷霆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向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礼教、礼法、旧伦理、旧政治、旧文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一恢宏的运动极大地破除了对自由探索的各种桎梏,真正终结了专制主义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旧道德、旧文化、旧风俗在中国的主流地位。同时,西方的各种思潮源源不断地输入,在中国激起了主义的狂潮,形成了一个各种新思想百家争鸣的局面。

新文化运动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意义,它的开展真正启蒙了沉睡中的中国人民!

但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还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缺陷的暴露,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人民带来的浩劫,进一步显现出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的尖锐化,这引起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对西方文明价值的怀疑和批判。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把学习的目光投向苏俄。

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运动始终与“救亡”相伴随。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态度曾经是十分热烈和虔诚。但是,向西方学习既没有使中国争得民族独立,也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迷梦。”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0页)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 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把目光转向马克思主义,寻求新的救国救民真理。从此以后,中国先进人士的救国目光由西方转向东方。正如毛泽东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用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

参考文献:

[1]齐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国防大学出版社,2006.

[2]史远芹.中国近代化的历程[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维新派资产阶级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略论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历史认识”的“逆向开发”教学策略——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例
论维新派办报思想之报刊社会作用
不一样的维新派
试论维新派早期的日本观
陈炽职业教育思想探析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