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及对策

2018-09-25彭晓

赢未来 2018年6期
关键词:综合素质改革评价

彭晓

摘 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实施,是对传统考试制度的重要突破,是我国高中课改的核心内容。本文从实际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碰到的问题出发,结合课程改革及新高考方案的要求,对学校综合评价的内容、方法等进行探讨,提出构建发展性的评价体系等建议,方便今后有效开展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关键词:综合素质 评价 改革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措施。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2014 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中提到,“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念体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项政策的实施不仅激励学生各方面的成长,而且在新一轮高考改革前进的路上,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会紧密联系高考,对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存在问题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从 2004年开始,并在全国各地广泛而迅速地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它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挑战:

(一)评价标准不一致。由于每个省(区、市)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操作在基层学校监督不到位时,便出现了按照各自喜好来确定评价的标准的情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不同地域、不同类别的学校的学生的素质是千差万别的,个人的发展也是有层次差异的,如果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分别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那么评定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肯定有很大的差异。如有些示范性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学生综合评价等级 A 率相同,对示范性高中的中等生来讲是不公平的。

(二)区分度不高。除了表现特别差的学生,或者是异常优秀的学生,或者是在学科竞赛、创新发明、体育运动、艺术表演等方面出类拔萃的学生以外,大部分表现一般。而成绩中等及偏上的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会大同小异。区分度不高的评价对高校在招生录取上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有时还让高校无所适从。

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几点思考

实施新高考方案的号角已经吹响,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开展,不仅影响新高考方案能否顺利实施,还会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最终效果。为此,我们开展研究并提出完善綜合评价的建议:

(一)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在界定综合素质的内涵以及完善综合评价体系时,要从传统的评价模式中解脱出来,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确定可以考核的标准,制定评价细则,构建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进行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我们认为应考虑到这几点:首先,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反映学生真实的成长过程,要渗透在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这样老师的评价才不会主观臆断。其次,综合素质评价不只是学生毕业时一个简单的评价,要体现阶段性与发展性的结合。综合素质的各个维度所包含的评价指标都需要较强的观察性,要即时用心观察并记录学生各个方面、各个阶段的表现,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育锻炼时反映出来的能力、品质等,而不只是品德好、身体健康之类的简单的结论性的主观定论。不只是看学生的表现的结果,更要注重价值观的形成。这样评价的客观性和可靠性都得以保证。再次,综合素质评价要建立正确的评价功能,综合素质评价既要为高校选拔合适的人才提供有力的帮助,而且更应该考虑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论只重视了选拔或是只考虑发展的功能,都会违背了提出综合素质评价的初衷。因此在评价体系的完善上,要正确处理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

(二)建立专业化的评价管理机制。把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在社会上是个敏感的话题,会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因此,对学校、对教育行政部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学校建立专业化、合理化的综合素质评价的管理机制,确保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实施,并由具体部门监督和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学校要投入资金,建立综合评价电子系统,这样既可以减少综合评价给班主任带来的工作量,又可以方便学校随时调阅查看学生的发展情况。

2.综合素质评价主管部门要给基层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引起老师、学生、社区工作人员等评价者高度重视综合素质评价,树立起评价是为了学生成长及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的意识。并且通过培训促使评价者掌握相关的评价知识,熟悉各项评价内容的原则、过程和方法,多研究评价的方式。只有评价者真正参与进来,才能顺利有效地实施综合素质评价。

(三)形成课程化的评价模式。有些地方把综合素质评价界定为非学术能力的评价,事实上综合素质评价应是一个对学生全面评价的体系。若能将非学术性的内容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形成课程化的评价模式会更系统化。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到“学生的课程由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组成,而每类课程中的学科又划分为学习能力、学习表现和实践能力三部分”。可见,与学生的非学术性能力有关的很多内容已经包含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将综合素质评价渗透在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中,明确了各项素质对应的课程领域。如“交流与合作能力”在英语、语文等课程的学习能力评价中都有相应要求。这样一来,明确各项素质对应的课程就确定了科任老师作为相关素质评价者的责任,解决等级评定过程中班主任负担过重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不仅可以促使学校更好地实施各类课程评价,而且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提出,关注了学生的成长过程,促进了高考制度的改革。尽管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不断完善与改进,就能引起学生不断向深层次拓展自我,不断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友珍.综合素质评价,难题待解[N].江西日报,2010-1-19

[2]李宝庆,樊亚峤.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问题及改进[J].教育发展研究,2012(10)

[3]罗祖兵,邹 艳.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矛盾探析[J].考试研究,2012(5)

[4]黄志红.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与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6(11)

[5]李彰有.走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困境之浅见[ J].教育与考试,2009(2)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改革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改革创新(二)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