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患者脑血管病后抑郁症的护理体会

2018-09-25倪晓燕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抑郁症护理

倪晓燕

【摘要】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任何处境中长期的心情低落,态度消极绝望,甚至悲观厌世,企图自杀。目前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尚不明确,但多项研究表明患者心理、所处社会环境、自身生理状态等因素与脑血管病后抑郁症具有一定相关性,并且病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进一步影响了患者康复预后过程,需要在护理中给予关注。本文对高龄脑血管病后抑郁的护理进行研究,分别从该病本身及其影响因素和护理方式3个方面进行阐述,综合大量研究,总结对高龄患者脑血管病后抑郁症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抑郁症; 护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6.0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6-0-03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人口的剧烈增长,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升,脑血管是脑部血管各种疾病的总称,包括脑卒中、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多发病于老年人,具有较高致死率和致残率[1]。由于大脑是人体重要的中枢神经,造成损伤后常并发各种神经、运动功能障碍,且病程时间长易反复发作,目前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导致在患者日后康复过程中容易合并抑郁症,严重影响患者心情和对治疗的配合程度,进一步导致病情恶化[2]。因此需要加强对高龄患者脑血管病后抑郁症的护理,减少病后抑郁症对患者康复的影响。因而笔者针对目前高龄患者脑血管病后抑郁症护理的研究进行综合讨论,总结综述如下。

1 脑血管病后抑郁症

1.1 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各种脑部血管病变及其脑部并发症的总称,包括脑卒中、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由于老年人血管脆弱、血液循环功能变差且常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等,因而老年人脑血管病发病率高,预后不良,出现脑血管病变后易引起脑组织内出血或缺血,进一步损伤中枢神经系统,致死致残率极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影响老年生活质量[3]。

1.2 脑血管病后抑郁症

脑血管病后抑郁症是指患者由于患上脑血管病后出现的抑郁症,多由于脑血管并发后造成患者生活不便、行动受限、社会功能障碍等引起的心理、情绪上的低落、抑郁、焦躁等。关欣[4]等学者研究表明,高龄脑血管患者病后抑郁症高发病率高达20%~80%,多由于患者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功能失调引起控制情感表达的神经通路异常功能受损,严重影响患者治疗心情,造成患者日后护理过程中失去康复信心、不主动表达自身感受、依从性差等,为病情康复护理增加难度[5]。脑血管病后抑郁症主要的临床症状变现为患者经常不明原因的悲伤、痛苦、忧愁,患者表情、行为、态度向周围人传达出绝望、抑郁的情绪,食欲不佳、失眠、甚至流泪、坐立不安等,严重者拒绝配治疗或有自杀倾向导致脑血管病情加重,又进一步加深患者的绝望,出现恶性循环[6]。因而近年来针对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开始逐渐重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如何防治脑血管病后抑郁症也成为目前护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2 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1 心理因素

研究表明患者心理状态很大程度上受大脑神经功能的影响,脑血管患者中枢神经受损,作为对机体及心理的强烈刺激,强迫患者在短期内接受病情的事实,甚至严重者需面对运动功能障碍、瘫痪、自我生活能力缺失,给患者及家属造成极大心理压力,同时脑血管病是一个长期慢性的病理过程,病情出现好转后仍然容易复发,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落差,使患者产生绝望、恐惧的情绪,逐渐形成抑郁[7]。

2.2 社会因素

人作为群体生活者,不可能脱离社会讨论疾病对其个体的影响,目前多项社会调查表明患者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家庭经济水平、家庭和睦程度等社会因素均对患者心理有一定的影响。周红霞[8]学者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受教育程度高的、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家庭经济状况稳定、子女对高龄脑血管病患者悉心照顾的患者病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受育程度低的、生活在农村地区、家庭收入不稳定、长期家庭不和睦的患者;李玉华等[9]学者的研究表明农村高龄脑血管病后抑郁症发生率几乎是城市的1.5~2倍,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并未意识到抑郁症的产生,甚至对患者情绪上的异常、不稳定表示不理解,进一步加重病情发展。另有钟雷等[10]学者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疾病等不良因素对患者心理的刺激,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加对康复的信心。

2.3 生理因素

脑血管病是多种脑血管病变的总称,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疾病对患者抑郁产生和程度的影响也不同,研究表明脑卒中合并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双側基底核区损伤的患者,可能由于脑血管病变造成患者52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相互作用平衡的异常[11];同时引发的合并症同样会对患者病后抑郁症造成影响,通常合并一项或多项并发症的病后抑郁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并发其他疾病的患者。并且有研究表明患者年龄越大、病程时间越长、自主生活能力缺失越严重患者越容易合并抑郁症[12]。

3 高龄患者脑血管病后抑郁症的护理

3.1 早期发现

患者是由于脑血管病后合并抑郁症,因而护理人员需要实时对患者行为、情绪进行观察,早期发现精神异常。在患者因脑血管病入院后,需全面掌握患者疾病史、家庭经济状况、对该疾病及自身健康状况的了解程度、生活态度等,及时纠正患者不良情绪,或在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绪后进行干预[13]。

3.2 常规护理

对于高龄患者脑血管病后抑郁症的护理干预,需要注意抑郁症本身的产生与病情的因果关系,因而需注意对患者的常规护理,保证患者接受合适的治疗,同时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减少病情恶化的发生。常规护理包括:严格监控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后及时对症治疗,保证患者个人卫生状况良好,睡眠质量不受影响,同时保持患者住院病房的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方便患者使用,保证患者饮食热量的合理摄入,低糖、低盐、低油饮食,禁止烟酒摄入,嘱咐患者按时按剂量用药,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药物副作用等[14]。

3.3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目前治疗抑郁症的常用手段,由于脑血管病后抑郁症严重程度主要受患者心理作用的影响,因此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15]。目前对高龄患者脑血管病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存在多种学说和研究。

王娜等[16]学者认为对老年人抑郁症的心理干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行动不便,很大程度上造成患者心情低落、精神不稳定,护理时需要耐心观察,多和患者进行沟通,并告诉其家属注意陪伴患者,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增加活动范围、经常到室外进行活动。

侯春香等[17]学者研究表明护理时有效的倾听、鼓励、解释、建议、保证、指导和促进自主行为可明显加强护理效果,倾听是护理中最关键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表现出对患者充足的耐心,听患者叙述完自身感受或者心情、疑问等,需要注意保持对患者的同理心,用倾听给患者信赖感;患者本身对疾病都会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通过多鼓励患者,坚定他们对康复的信心,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时常记得做好解释工作,由于大多患者对医学知识的不了解,存在不正确的思想观念等,护理人员需要一一解释,解决患者心中疑惑,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就医观念,从一方面也减少了医护纠纷的发生;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合理的建议,指导其如何面对抑郁症的发生,并通过合理的保证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的决心。

在护理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鼓励患者家属的参与,朱亚芹等[18]学者对3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随机分组临床对照研究发现,采取改良亲情护理模式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干预两周后的汉密尔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表明进行改良亲情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该研究干预组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在患者入院后每天都有家属陪同,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法,发现患者情绪低落、产生抑郁后,向家属及时反映情况,并要求家属尽量参与患者每次的治疗。

柳莎莎[19]学者的研究亦表明合适的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抑郁程度,通过护理时注意以下内容:给予患者安全感,注意患者病后自尊心的维护,与患者沟通时不要大声训斥,保证入院后生活舒适方面,多陪伴关心患者需求,消除患者对脑血管病尤其是合并瘫痪等并发症的恐惧感,最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沟通时注意各種技巧、微笑、有亲和力、态度温和。

3.4 中医护理

目前对抑郁症的护理多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干预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探讨。祖国中医认为脑血管病后抑郁症是一种情志失常病,病后患者受病情、并发症及带来的经济负担等因素多重打击,易焦虑过度,心神不定,绝望感伤。耿庆梅[20]学者发现中医护理对脑血管病后抑郁症患者干预有效率高达86%,瞿桂霞[21]学者表明研究实施中西结合护理的观察组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较,对脑血管病后抑郁患者的HAMD减分率更高。目前常采取的中医护理方法有以下几种[22]。

按摩推拿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护理康复方式,可刺激患者穴位、神经、肌肉达到缓解四肢酸痛、治疗疾病、改善神经运动功能的目的。为脑血管病后抑郁患者进行推拿按摩,可依据患者抑郁程度、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按压,从而舒缓患者紧张情绪、放松肌肉紧绷度,起到改善患者抑郁的作用。通常肾虚气弱患者益选取足三里、梁邱、三阴交、百会、内关等穴进行轻轻按压,300次/穴,按摩3次/d,肝燥气淤者益选取天突、照海、太冲、太溪、等穴,先后进行轻重力度按压交替进行,每个穴位轻按150次+重按150次,按摩3次/d。护理人员在按摩过程中注意嘱咐患者放松心情和肌肉,多鼓励并告知康复的进度,出现好转后及时通知患者并给予一定鼓励。

与按摩配合使用的还有针灸护理,针灸具有活血补气、疏通经脉的作用,通常对脑血管病后抑郁症患者护理选取百会、心俞、肝俞、大椎、涌泉、印堂、至阳等穴,实施雀啄灸法,每次取双侧中一处穴位交替进行针灸治疗,留针30 min/次,2次/d。针灸可有效缓解脑血管病后造成的血流不畅、肝肾淤结等症,不仅可减轻病后抑郁症状,还能减轻抗抑郁药物带给机体的毒副作用。

3.5 康复训练护理

冷传芳等[23]学者表明适当的康复训练可缓解脑血管病后偏瘫、语言功能丧失、行动不便等合并症,改善患者消极就医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对病后抑郁症干预效果良好,可有效减少住院天数和抑郁症严重程度,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发现对病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护理能有效预防抑郁症患者复发和降低其自杀风险,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康复训练护理应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可进行活动后,引导患者参与合适的训练运动,并建议家属陪同参与,帮助老人选择恰当的运动形式,以不感到身体不适和无身心疲乏感为原则,进行适当频率和难度的训练,在患者出现好转后慢慢增加训练难度,并给予鼓励及表扬。康复训练一段时间后,可在患者之间开展活动或比赛,激发患者积极性和自主性,加强患者之间交流,通过患者之间的同理心消除孤立无援感。

3.6 健康宣教

由于脑血管病后抑郁症与患者对疾病本身的了解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因此需要向高龄患者普及疾病知识。可以通过定期讲座、日常交流、病房后宣教版、电视内容等进行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对机体影响因素、日常预防注意事项、正确的生活方式等进行宣教[24]。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龄患者脑血管病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从常规护理、心理护理、中医护理、康复训练护理、健康宣教这5种护理模式进行探讨,并结合大量研究发现,高龄患者脑血管病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复杂,需对患者进行全方位、多种模式结合的护理干预,才能减少抑郁症对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响,为患者预后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从而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给予患者康复的信心,减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浩,李磊,侯金才,等.中药促治疗性血管新生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24-28.

[2]邱濤,熊瑛,赵学彬.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水平相关性[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9):852-854.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8):629-643.

[4]关欣,曹静,祝卓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理灵活性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4):433-435.

[5]王伊龙,赵性泉,王拥军.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及其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7,38(1):1-5.

[6]黎佳思,邓本强.脑血管病的热点问题[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6,37(10):1195-1200.

[7]刘鸣,刘峻峰,吴波.脑血管病分类分型进展与解读[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3):163-167.

[8]周红霞.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药人群抑郁及相关危险因素[J].心理医生,2017,23(3):286-287.

[9]李玉华,周鹏,姜玉,等.上海市长宁区社区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7):69-71.

[10]钟雷,唐运章,郭华,等.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再发卒中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医院,2015,15(3):24-26.

[11]谭赛,黄世敬.老年人要当心“血管性抑郁症”[J].家庭中医药,2015,10(10):14-16.

[12]刘福迁,李贞兰,闫兆红,等.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8):621-622.

[13]芦平.脑血管病抑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方式及价值研究[J/OL].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4(64):12584-12585.

[14]董香丽,孙伟铭,袁也丰.怀旧疗法对老年脑外伤患者抑郁情绪的疗效[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51(12):1842-1845.

[15]刘叶,刘红巾.生物反馈-认知行为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的疗效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7,26(2):139-142.

[16]王娜,毛佩贤,李占江.认知行为治疗或支持性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50(5):371-376.

[17]侯春香,周文华.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干预探讨[J].当代医学,2015,21(24):102-103.

[18]朱亚芹,成杰,隋丽丽,等.改良的亲情护理与传统亲情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疗效的比较[J].重庆医学,2015(31):4452-4454.

[19]柳莎莎.心理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12(a02):164.

[20]耿庆梅.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护理体会[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0(10):92-92.

[21]瞿桂霞.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意外后抑郁症效果评价[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4):431.

[22]杜渊,白雪,杨思进,等.柴芍六君子汤加减联合金双歧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36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6,57(11):946-948.

[23]冷传芳,郑伟,唐利荣,等.抑郁症康复技能训练程式对预防抑郁症复发和自杀的作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7,43(2):89-92.

[24]崔颖,舒展,贾叶华,等.活动分析法联合沙盘疗法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5):364-365.

(收稿日期:2018-03-21)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抑郁症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脑血管病知多少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科普一下:脑血管病诊断中CT与MRI的优劣!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我院近12年9630例脑血管病住院病例统计分析